「他山之石」原來,「契約化」的生活也可以暖意融融

「他山之石」原来,“契约化”的生活也可以暖意融融

點擊藍字 ,輕鬆關注

紹興城裡臺門多。臺門是浙江省紹興市老市民生活交往的基本單元,更蘊含著自治互助安居樂業的文化基因。紹興市中心城區越城區將周禮的“五家為鄰、五鄰為裡,遠親不如近鄰”的鄰里感情理念與老臺門文化融合,搭建了社區“五鄰社聯合會”交流互助平臺

早在十年前,越城區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駐區單位黨組織為基礎、社區內黨員共同參與,提出了社區黨建“契約化”共建。

如今,越城區發揮社區五鄰社平臺載體作用,用契約化的形式鏈接和盤活社區散落的資源,勾勒出“大契約、小契約、人人契約”的形態,以此激發多方主體以組織化形式參與社區治理與服務,為解決現代城市社區自治難題提供了答案。

“大契約”打響共建共駐品牌

鏡水社區轄區內有4 個住宅小區、3 所高校、1 所中學、1 家幼兒園和8 家企業,居民與學生大多來自全國各地。社區書記胡菊萍會同五鄰社帶領班子成員,提出了“同在屋簷下、同是一家人”的家園建設理念,充分發揮五鄰社理事單位作用,以共建契約化的形式,推動各方主體的共駐、共建、共享作用。

鏡水社區首先列出15 項需藉助外力的清單。同時,發動班子成員深入院校和企業瞭解他們的資源優勢、服務需求,列出13 項滿足他們需求的服務清單。

在街道黨工委的協助下,社區、五鄰社召集各理事單位召開會議,在共同深入協商下,按各自的服務需求“菜單”簽訂《社區五鄰社共建契約協議書》,同時制定《社區共建議事協商會議章程》,明確定期召開共建議事協商會議,完善運行機制、溝通協調機制和激勵保障機制。

雙向服務“菜單”契約簽訂後,社區與各契約單位因需開展了公共道路的環境衛生整治、環保時裝秀等多種共建活動。

越城區做深做透“約”的文章,促成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肩並肩、手拉手開展共建。雙方按照“談約、簽約、亮約、履約、評約”五步工作標準,用契約方式規範各自權利和義務。

“這些年,共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黨員和駐區單位,大家紛紛向社區靠攏,在力量上擰成了‘一股繩’。”越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董敏華介紹。據瞭解,截至目前,全區共有87 個社區與1014 家駐區單位簽訂了黨建共建契約。

“小契約”釐清自治職能清單

為進一步梳理社區公共服務與自治管理服務清單,越城區根據行業、群體、形態等類別將社區自治管理服務內容進行細化,發動各行各業組織的志願者和社會團體結合自身特長與意願,組建涵蓋治安巡防、鄰里互助、慈善救助、環境保護、清潔衛生、文明經營、文化娛樂等自治管理領域的社區備案組織。

同時,發揮五鄰社組織引領作用,通過民主協商構建起各行業備案組織內外間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小契約”,推動社會主體各行業、各群體實現自律、健康發展。

書聖故里社區地處城市中心,轄區內各種經營店鋪鱗次櫛比。這些商戶既有紹興本地人,也有外來創業者。為獲取經濟效益,難免出現經營亂象,佔道經營和噪音等情況經常攪得周圍住戶無法正常工作與休息。

為此,社區五鄰社工作者通過召開居民座談會、走訪沿街店鋪、邀請城管人員一同剖析問題,共同找出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通過開展倡議動員,制訂下發契約(責任)書,實行分級管理,推出“流動紅旗”,制定“優秀商鋪”考評標準,有效地促進了商鋪規範化經營,實踐了行業“小契約”的作用發揮。

“人人契約”構建志願服務體系

黨員勞海燕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府山街道河山橋社區黨組織報到後,勞海燕簽約了“兩地報到、人人契約”協議書。

當她瞭解到社區正在籌備暑假活動時,立刻聯繫社教專幹,希望能在社區發揮自己所長。7 月11 日,勞海燕來到社區為青少年上了一堂以“傳承紅船精神,爭做時代新人”為主旨的寫作課,通過範文教授孩子們如何寫好文章。

今年以來,越城區以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幹部為突破口,志願者服務管理登記為抓手,星級榮譽表彰為激勵措施,將志願者隊伍發展延伸至各社會團體、企業、學校。在摸排社區志願服務事項後,依託機關企事業在職黨員幹部兩地報到、雙崗服務制度,越城區引導3480 名黨員幹部與五鄰社簽訂“人人志願服務契約”。這些簽訂契約的黨員幹部認領了4936 個“微心願”,參與治理服務活動,使該區形成社會各方主體參與社區治理服務的“人人契約”的氛圍與推動機制。

「他山之石」原来,“契约化”的生活也可以暖意融融
「他山之石」原来,“契约化”的生活也可以暖意融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