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著討好別人,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92808212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單正巧老師回答。

這個我想用溫尼科特的客體關係理論來解釋,總想著討好別人,這是“假性自體”在作怪。自體很難定義,可以把自體看作是一種心理表象,如想法、感覺或幻想,也代表著一個被愛或被恨的人或物體,這種表象基本上屬於那個生物體自己。假性自體好比一個人自我保護的那個殼,像核桃,果仁部分是自體,硬殼是假性自體。

嬰兒期,如果母親照顧的不夠好,嬰兒的自我就會變得支離破碎,取而代之的是嬰兒的人格,建立在對外界的反擊的、攻擊的基礎之上,這個孩子會形成過於厚的假性自體。形成真性自體的條件是,孩子有什麼需要?我們馬上滿足他,而且是充分的滿足。

假性自體一系列對外界的防禦行為,所組成的這種屏障,就像邊防軍,目的是為了保護真性自體,不要流落到衝突中間。總想著討好別人,其實是恐懼人與人衝突,真實的內心是反感自己這樣做的,所以自己內心起衝突,導致自己對自己不滿意不痛快,把原本對外的攻擊性指向了自己。所以要不斷的自我成長,讓內心完善堅強,不卑不亢的活著。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單正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婦專委,懋德中心志願者。20多年的軍旅從醫經歷。擅長精神動力取向,工作方向有喪失,婚姻情感及家庭問題,各種情緒和壓力引起的睡眠問題,抑鬱、焦慮等各種神經症及其講座,團體輔導,擅長團隊合作,團隊溝通等等。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總有些人過分地討好同事、老師、同伴,讓自己活得很卑微,逢事獻殷勤,而這種討好超出了正常的範圍。


這就是心理學上稱之為“討好型”的人物,這種人的內心很需要得到認同,有種明顯的心理缺陷,總是以壓抑自我為代價。需要不斷地從外界彌補心理上的缺陷,看起來,人際關係總是很好,熱心助人,通過不斷地幫助別人尋求認同感。


他們害怕周圍的人用質疑的眼神、害怕自己提出和別人不一樣的意見引來別人的反感,害怕被孤立;當別人找自己“麻煩”的時候,不懂得拒絕,不管這個需要是否超過自己幫助的能力範圍,都一一接收,又害怕別人的不好臉色。


相反,一個人覺得自己很有價值,也對自己很有自信,從來不在意別人的批評和誇獎,並不需要特意去幫助別人獲得好評、喜歡一個人大膽告訴對方,從來只關心自己該做的事情,甚至會覺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夠用,不再自己範圍之類、不是自己所關心的事情都會一一拒絕。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用文字治癒心靈,在文字中獲取正能量,歡迎關注與我一起交流------多樂事MIMI


多樂事MIMI


我們剛出生的時候,以自我為中心,幹什麼都是憑藉著自己的本能。餓了要哭,想上廁所要哭,熱了也要哭,反正一不開心就要哭。後來慢慢長大了,我們對他人有了認知,我們開始在意別人的評價。

當我們做一件事沒有得到父母、老師、朋友和社會的認可,我們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錯了,我們要按照對方的想法做事,我們才能得到讚美。為了那虛無的認同,我們開始改變自己。

總是想要討好別人的人會非常敏感,會特別在意他人的心情,害怕自己的一言一行讓對方不開心,於是不和自己玩了。當他人拜託自己事情時,即使自己已經疲憊不堪,即使自己現在心情不好,但是還是會不情不願的答應。說話做事之前總是要考慮會不會得到認可。

總而言之,討好型人格的人對所有人都很好,但是忘了自己的存在,對自己最不好。但是這樣,他人並不一定領情。我們要怎樣慢慢改變這種現狀呢?

當我們總是要去在意看別人的情緒時,我們就要在心裡告訴自己,這不關自己的事,我們可以安慰她,但是我們不能和她一起心情不好,我們還有自己的事情。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的朋友和一個人關係不好,我也和她一樣疏遠那個人,但是那個人並沒有做傷害我的事情啊。後來,她們和好了,我就很尷尬,那個人對我就懷恨在心了。

我們說話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一味遷就他人,忘了做自己。當有人讓我們做不想的事情時,我們要勇於拒絕。不要害怕拒絕他人之後,對方會生氣。本就不是自己該做的事,遇到這樣無理的人不相處也罷。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總想討好別人,是一種什麼心裡,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看。具體分析如下2點:

【1】工作上為了業績,可以採取一些措施討好客戶,維護關係。

如果是為了獲得訂單,達成合作,必要的討好客戶,也是人之常情。畢竟現在所有的行業都是服務行業,無非是直接服務還是間接服務。為了業績,和客戶保持一個好的關係,無可厚非,只要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本人持支持態度。

【2】生活中就要看情況了。

比如如果是男女戀愛中,一方正在追求一方,適度的討好非常重要,讓對方能感覺到你的好。

如果是平時生活的話,除非你是有所圖於別人,否則就沒必要處處刻意討好他人,給人感覺低人一等,還是要有自己的尊嚴,不能太讓人看不起。

人和人相處,最重要的就是要平等、尊重,一方老是高高在上,一方老是點頭哈腰,這樣的關係也不真實,更不符合我們的交友原則,唯有互相尊重關係才能長久。


跟著孔明讀書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上,總是有一些人活的很卑微,巴結領導,討好同事,見人說好話,逢事獻殷勤,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討好別人”。人們大都不恥他們的所作所為,很多人甚至說“討好別人,不如取悅自己”。其實,有這種觀點的人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啊!誰不想活的有尊嚴一些呢,如果他們也像王大少爺似的有一個好爹,誰願意放棄自尊地去討好別人呢!說白了,討好別人也是生活所迫吧。



一般來說,喜歡討好別人無外乎以下幾種人:

一,生活壓力比較大。有些人生活壓力很大,這份工作可能是家庭賴以生存的全部希望,一旦失去,房貸可能就沒了著落,孩子也許就沒了學費,所以他們非常珍惜。而職場兇險,人心叵測,所以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為了生存,討好別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自卑。有些人受家庭影響或者受到過挫折歧視,所以比較自卑。他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是感覺低人一等,沒有自己的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自卑的性格缺陷,讓他們養成了低聲下氣的習慣,為了不犯錯誤,就會去討好身邊的人。

三,想往上爬。有些人野心很大,一門心思想當官做領導,所以必須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為了往上爬,就會刻意的籠絡身邊的同事,也會不擇手段的接近和巴結領導。他們的情商都比較好,你喜歡聽什麼他們就會說什麼,而且還時不時的來點小恩小惠。



四,能力比較差。還有一些人,屬於四無人員:無學歷、無經驗、無能力、無資源。這樣的人,也沒什麼追求,唯有期望一份穩定的工作而養家餬口。所以,他們對目前的工作比較滿意,也很珍惜。為了保住飯碗,不得不委曲求全。



五,膽小怕事。最後,還有一些人屬於膽小怕事,生怕人際關係處理不好,而影響自己的工作。所以,他們在工作中極其謹慎,從不敢越雷池半步。為了自保,對領導或者是強勢的同事免不了討好賣乖。這也算是被逼無奈吧!


管理那點事


作者:尹洪(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婚姻家庭與女性心理系主任,心絲帶心理志願者)

李瑞鳳(社工師,心絲帶心理志願者、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員)

討好別人是一種積極的、與人為善的態度,是良好的互動關係,但是要有個度,超過這個度就是一種病態,叫”取悅病”。

得這樣病的人,不顧內心的真實感受,和自身的能力取悅別人。實際掩蓋著內心極度的自卑、孤獨、空虛、羞恥感、焦慮感、罪過感,是一種扭曲的人格。這樣的”不敢得罪人”的人,對人際關係缺乏安全感、感覺到自己被孤立,又追求完美,這樣的人對自己是不負責任的。

就象郭冬臨演的小品”有事您說話”中刻畫的人物一樣,常常犧牲自己和家庭的利益,培養別人的”得寸進尺”、“不知道感恩”,當有一天討好別人的人迫不得已的拒絕時,反被指責、羞辱,真是又可悲又可氣,又心疼又可恨。

要想改變現狀,只有一條,”要象愛自己一樣的愛別人”,先把自己照顧好了,再去照顧別人。不必內疚,沒有義務犧牲自己,照顧別人,幫不幫助別人是自己的權力和自由。不懂得照顧好自己的人不是獨立、堅強的人,沒有資格幫助照顧別人。

學會勇敢的拒絕別人的過份要求,這個才是真正的善良和擔當,是成熟的表現。

願我們都是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有餘力幫助別人的人。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你是一個喜歡交朋友的人,是一個喜歡與人為善的人,你總是不願意表現的比自己的朋友更優秀,總是尊敬別人,討好別人,但是要把握一個度,過猶不及。

你討好別人,可能你覺得對方對你的幫助非常大,你欠對方人情,希望通過討好的方式來償還你欠別人的人情。

你討好別人,就會認為別人會尊重你,別人不喜歡你的時候,不願意搭理你的時候,你就主動的去討好別人,這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其實對方可能根本就沒有把你當回事,只是你自己片面的認為罷了。

你討好別人,你是一個不自信的人,你根本就不相信自己,你通過討好別人的方式來換取別人對你的信任,你覺得別人看的起你,你才會從中找到自信。


心態決定一切


這樣的人通常有著討好型人格。

奇葩大會上,蔣方舟講到自己曾有討好型人格的存在。她說,在兩性關係裡,對方打電話罵她,她一直向對方道歉。但對方覺得她這樣的道歉是一種敷衍,繼續不斷地來電。以至於她看到屏幕上一排對方的來電非常困擾,卻不敢對對方說你不要再打了。就是在這樣親密的關係裡,我好像都不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也不會去跟對方爭吵,非常害怕起衝突,非常害怕讓人不高興。在工作中,似乎也是這樣。大學時,曾經當過某電視臺的記者,面對的都是比自己大的人,即使對方在胡說八道,也要恭恭敬敬地說,老師,您說得太對了。我不會去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即使內心已經積累了很多對他的不滿和想要反駁的。做每件事情之前我都會去想別人的反應,以及我做這件事情是不是在迎合他人的期待,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我是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

圓桌派的竇文濤老師也針對討好型人格做出了分析,這樣的人有兩種,一種從小較為自卑,所以害怕別人不滿意,非常希望在別人眼裡看到對自己的肯定。還有一種人,幻想自己能力等同於上帝,誰的要求我都能滿足。

其實,討好型人格很常見,也不得不成為這樣的人。我媽就希望我可以擁有這樣的人格,處事圓滑,見風使舵,在社會里才能混得風生水起。

討好別人,是一種生存手段。不管是諂媚,還是不好意思拒絕,都是為了保持與別人的良好關係,但其實後來人生是做減法的。我們的討好不可能讓全世界都滿意,做好自己就足夠了。


千言丸語


總想討好別人,這是一種,不自信的心理。人在社會上各走各的路,各幹各的活。各有各的生活方式。何必去阿諛奉承,何必去低眉順眼的討好別人。顯得自己沒有骨氣,顯得自己沒有自尊,顯得自己很不自信。這樣的人活著沒有底氣,活著也沒有自己的風格。


這種人,是膽小如鼠,缺少安全感的人。他們畏懼權勢,他們巴結富貴,她們愛慕虛榮,他們更是見風使舵的人。這種人的心裡是不健康的,這種人在社會上活著,也就是殘喘的活著。沒有自己活著的方式,總是懷著一顆敬畏的心,去接近這個社會和接近身邊的人。這樣的人真的就是缺乏自信,缺少自尊。要想改變這種討好別人的毛病。
就必須樹立自信心,對誰都大方大氣,你有錢我不向你要,你有權我不向你低頭,做一個堂堂正正,坦坦蕩蕩的人。讓自己活出精彩,活出尊嚴,活出一個自我來。


伊春美食美客


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部分人,他們俗稱為“中國式的老好人”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處處犧牲自己,成全他人,一起都遵循著別人的要求來進行。做事卑躬屈膝,看別人的眼色行事。甚至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活的非常痛苦。



這種人把別人的意見看的特別重要,不敢而且沒有信心去做自己。更別說表達自己的意見來,在別人看來,他們的生活目標就是為了取悅他人。儘管表面上他們看起來很慫,但實際上,他們往往內心也經歷著種種不相融合的抵抗和強烈的矛盾。這些內心衝突也讓他們感受到深深的不安以及焦躁。

那這種心理究竟是什麼呢?

在兩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事情出現了差錯,會表現的很自責,這說明,他對別人的感受十分的敏感。

而且,我們可以發現,這類人往往沒有辦法拒絕別人對他提出的要求,每次別人提出要求時自己總是不自覺的“過多”的為對方著想。更是在生活中習慣於抬高別人而看輕自己。使自己更加卑微,低落到骨子裡。


他們害怕發出請求,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聲。當它們獲得幫助時,往往會表現的十分受寵若驚。即使拒絕了別人的請求,也會不停的向對方抱歉。他們在試圖做一個老好人。

他們沒有原則,沒有明確的界限。這是導致他們這樣惡性循環下去的根本原因。其實還是因為自己的立場不堅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