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說起慈禧,除過有些人對她作為女人有些同情之外,社會上大多是負面評價,對她當時拿全國的物力去討好外國列強感到恥辱,對她晚年面對殘破山河卻依然堅持奢靡享受感到憤恨。大部分人都認為慈禧這個女人耽誤了中國人的發展,加深了近代中國的苦難。現在,讀關於慈禧的近代史,瞭解曾經慈禧曾經做過的許多決定,除了政變那次是完美的絕殺之外,後來的很多事都有一種很強烈的兒戲的感覺。隔著摺疊的歲月,彷彿可以看到她端坐於寶座上做出種種糊塗決定時那種毫無表情的神態,彷彿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做政事決定時那種短淺的考量,彷彿可以讀出她心裡對權力帶來的奢華生活的戀棧。

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近代中國,兩次鴉片戰爭讓英法嚐到了打開中國大門的甜頭,中日戰爭中國的失敗讓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變得更大,虎視眈眈的俄國在北方以各種方式蠶食著中國的土地,這一切都讓各國迫不及待地想帶著人衝到中國獲取更大的利益。終於,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刺激到了他們的神經。這個組織不僅強烈地反抗外國人,而且還瘋狂地破壞鐵路、電線等他們建造的設施。

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更讓他們擔憂的是,慈禧主導的清政府竟漸漸肯定了他們的這些反抗行為,而且還與他們站在了一起。他們清楚地意識到如果任局勢這麼發展下去,他們在中國的一切權益將有未可知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有可能粉碎掉他們之前的一切努力。於是他們果斷地決定派兵到中國,他們相信只有武力可以以壓制性地力量改變一切不利於他們的變化。這是一場百利而無一害的行動,因此有足夠實力的國家都不願意在這次行動中退卻,他們知道中國人的抵抗在西方的槍炮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們相信戰爭結束之後會在中國這塊蛋糕上獲得屬於自己的份額。

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於是,八國聯軍正式形成,先是用槍炮轟開了天津的大本營,然後又以保護本國使館等藉口不斷突破清政府和義和團的防線,很快戰火就燃到了北京。聽著一次次不利的軍報,住在皇城的慈禧立馬慌了,她害怕這些外國人來和她算反抗他們的賬,更害怕他們殺進皇城取了她的性命。於是,這個掌握中國實際權力的女人,再也顧不上所謂的金口玉言,並違背了對義和團的承諾,匆匆打包金銀細軟,帶著光緒帝倉皇逃出了帝都。慈禧當然不捨得這片屬於她的絕美的宮殿,也悲催地不知道前方等待她的將是怎樣的境遇,但是為了活下去,她已經顧不上所有的窘迫了。

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還沒開始逃的時候,慈禧的生活一直很講究,能以任何她想要的方式活著。她喜歡蘋果散發出的香氣,就讓伺候的人在屋裡擺了很多的蘋果,直到這些蘋果漸漸腐壞然後換上新的;她洗澡,光浴巾就有上百條之多,皆用上好的材料製成,但她只要用過一次就再也不會用第二次,用完就扔;她一日三餐,每頓都要有不重複的106種菜上桌,然後輕輕舉起筷子意思性地吃幾口,剩下的大部分都浪費掉了。

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慈禧就是這樣精緻地活著,長期的富貴生活已經浸入到這個女人的骨髓裡,讓她即便是在狼狽的逃跑之中,也要講究她應有的出行排場。在逃跑的路上,慈禧竟然還組了一個浩浩蕩蕩的儀仗隊,以保持沒有喪失她作為中國至高無上掌權人的排場。

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排場可以有,只要有錢什麼樣的排場都可以有。但是逃跑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拿錢或者憑藉權勢就能解決。比如像廁所之類的場所,這當然不可能是隨身攜帶,重不說,還影響逃跑的速度,這是慈禧老人家最不能容忍的,出發前就已決定果斷捨棄馬桶。沒有馬桶,最實在的問題是,人的三急這樣的問題,慈禧太后當時在逃跑路上又是怎麼解決的呢?顯然,她肯定解決了,不管條件怎麼差她都解決了。

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有一次,老佛爺內急的時候正好是在野外,四顧倒是沒有人,但是有一片長得正好的莊稼地,難不成讓老佛爺去莊稼地裡如廁?只要回憶一下太后平時挑剔的樣子,隨行的宮女們放棄了這個想法。正當隨行的宮人們發愁如何讓老佛爺上廁所時,老佛爺自己說了,去莊稼地裡。她派人將田地裡的玉米踩倒中間一片,然後叫宮女們圍起來這塊地方,隨後走進去開始解決內急問題。

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就這樣,老佛爺在宮女的幫助下終於舒爽得解決了內急問題,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這裡沒有高級手紙。這下可怎麼辦呢?以往在宮裡這種東西是要多少有多少的,但是走的時候太急了,沒有帶點出來啊。那天,我們不知道慈禧太后在地頭等了多長時間,幸虧有個宮女比較聰明,去旁邊地裡採了野麻葉子充當手紙,如此才幫她結束了當時尷尬的局面。

慈禧逃亡路上想如廁怎麼辦?危急時刻還如此講究,難怪晚清那麼窮

逃跑路上的窘迫事太多了,這個故事不過是其中之一。我們知道,慈禧後來還是回到了京城,依然做著她的大清老佛爺。估計慈禧後來,死都不願意去想當年的窘迫事。在等待和盼望中,她的窘迫生活是結束了,因為她後來又賠償了外國那麼多金錢和土地,如此才保住了她風雨中飄搖的清政府。當時中國人民因貧窮而產生出來的窘迫問題更多了,但是卻無論怎麼努力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只能在苦難中煎熬。從這個故事也可以看出,即使慈禧太后這麼尊貴的人,有時也要降低一些標準去做一些事情。

假如她能早點降低她的標準,假如她能放低身段去認識和了解一下普通民眾的生活,興許可以使很多普通民眾免於為生存而水深火熱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