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本書後如何寫出一篇讀書心得?

邢小燕


這兩年讀了不少的書,也寫了不少的課程,今年更是參加了幾個寫作鍛鍊的培訓班,就是為了提高寫作水平,彌補自己的不足,關於讀完書如何才能寫出一篇心得,我根據自己推書寫作的經驗,給大家提供了以下幾條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條:想要寫出一篇讀書心得,最首要的條件是不能將一本急需要讀的書籍拖的時間太長,時間過於長久會忘記對於書中的一些感悟和內容。


第二條:讀書是為了記住書中的內容,寫作是為了發散與使用,所以讀書想寫作的時候一定要記筆記!而記筆記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記住內容,那麼就需要我們以最簡單和最少的內容去記憶,這裡我推薦關鍵詞記憶!


第三條:想寫讀書心得,我建議要將書最少也要讀上兩遍,第一遍是速度大概的略知書中的內容,第二遍細讀或者精讀,然後尋找書中讓你記憶深刻的內容並記錄下來!


第四條:

如果是純粹的想要記錄一下心得,那麼可以使用發散思維去寫去記,但如果是為了寫作,為了評價那些書的內容我建議還是學習一些寫作方法!


陳問禪筆記


讀書心得,我們俗稱為讀後感,很多人讀完書之後,面對寫一篇讀書心得確實是有不知道從何落筆的苦惱,我也曾經有過同樣的問題。但是後來都克服了,並且到現在自己還堅持每讀完一本書,都會寫一篇讀書心得。


要想順利寫好讀後感(讀書心得),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白我們讀這本書的目的,也就是帶著問題去讀書。如此一來,讀者可以更明確自己將要在書中獲得怎樣的內容和知識。這對於在接下來的書寫讀後感起到了內核上的關鍵作用;

其次就是讀書筆記,也就是說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隨時做好記錄,對於一些好詞好句好段均可以用筆在書上標記出來,然後再在後面寫上自己結合實際情況後的心裡感受;也或者可以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本,記錄它們然後書寫自己對好句子或者說有感觸的句子的心得體會;

然後就是將我們看的內容分層次,就像文章分段落一樣,前幾章寫了什麼,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感觸,依次將它們在讀書筆記本上進行闡述,並書寫出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說的貌似有些像是語文課堂上的內容,但是學習都是相同的,尤其是語文(文學)。)

所有的準備工作完成後,最後就是提筆寫心得了。

開篇我們可以說說自己為什麼讀這本書,或者說讀這本書的契機是什麼,並闡述自己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從中獲得什麼,以這開篇應該不會錯的。

然後就是將自己筆記中的內容融會貫通後書寫到讀書心得當中,(這內容就得看你自己的寫作能力了,有的會寫的很模式化,有的卻能聲情並茂,筆墨開花)最後就簡述一下自己讀書後從書中所收穫到的點滴,順便再以贊一下本書收尾。

我是覺得讀書心得在書寫時不應該有什麼模式的,因為現在的我就沒有什麼模式,全憑自己的感覺將自己的所感所悟寫進去,也挺好的。

然不管你是什麼風格,如果不會寫,那還是按照固有的模式去試試吧,堅持每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就寫一篇心得,總有一天也能將一篇文章信手拈來的。加油!


夢歸秦淮


讀書心得是讀書筆記的一種,也叫讀後感,是在讀書後把自己的收穫、感想和認識寫出來。

寫讀書心得一般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可以概括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內容,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評論等。

2、選出書籍或文章的精彩片段,詳細加以分析,從文字特色、寫作技巧、思想境界諸方面,談談你個人的感受和收穫。

3、針對書中的人物形象(一個或是二個),進行具體分析,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聯繫及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的關係。

4、可以適當摘抄原文,然後說出自己的體會、觀點,以原文作為導引和比對。這樣既可以加深自己的感受,又能讓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令人信服。

其實,讀書心得僅僅是讀書筆記的一種而已。讀書筆記還有許多其它形式,如:提綱式、摘錄式、簡縮式,評論式,仿寫式,等等。這些讀書形式,給我們大家提供了多種多樣的讀書方法,可以使我們加強修養,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ZDC海納百川


讀書可以看作是輸入,而寫讀書心得則是輸出。要想有好的輸出,肯定少不了好的輸入,或許你可以問下自己會讀書麼?自己是怎樣去讀一本書的?讀過之後,自己從書中獲得了什麼?可以根據這些問題,來整理下你的讀書方法,哪些是需要改進的,哪些是可以保留的。我參加土豆老師的寫作課,首先學的就是閱讀,土豆老師常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就像蓋房子,不打地基,你能直接去蓋三層、四層麼?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拿到一本書,不要打開就讀,要先看看目錄、前言、簡介、後記、封面和封底等這些內容,然後從中找出作者的核心立意,就是作者寫這本最想告訴讀者的是什麼觀點,或者教讀者學習什麼事情,自己思考一下,總結出來,記下。

然後再多看看目錄,這可是一本書的導遊圖啊,作者的結構佈置、分論點、寫作思路等等全都在裡面。讀懂這些,這本書可以說你已經看了一半了。自己思考一下,作者在整本書裡一共寫了幾部分重點內容,不要單純地按照目錄編排,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還要帶著批判性思維去看。不要一味地接受全部,一本書不可能全是重點,全是精華,不要傻傻地讀完每個字,合上書,只留些許印象,筆記本上、書上全都空空如也。那你又怎麼去做輸出呢?要有自己看法和問題,他在裡面講了一個什麼什麼觀點或者方法,你不要上來就“是,是,是。”“對,對,對。”,要懷疑一下,怎麼就是這個觀點了,我怎麼那麼不信呢,他是通什麼案例去證明他的觀點的,這個方法具體是怎麼做的,是真的像他說的那麼好麼,等等類似的問題。

給一個作者在你面前證明演示的機會,不要直接就把他“好吃好喝地供上了”。給你分的那幾部分重點內容,每個都問上三個、四個問題,寫你的筆記本上,或者就寫在書上,這個你隨意,你自由。做完這些,就去找吧,去書中正文裡把你剛才提的問題的答案找出來,把作者證明演示的方法找出來,把你自己看過答案後的想法找出來,統統計下來。此外,你還可以多想想,作者寫的這些案例,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也要記下來。

寫作是閱讀的成果

一本書直接輸出的寫作模式有很多,比如書評、講書稿、拆書稿、書單,還有你的筆記、思維導圖和你的讀書心得。在做好了前面的閱讀階段,相信你的筆記上、書上,已經大有所獲了吧。從一開始讓你總結的作者核心立意,到你自己劃分的重點部分,每部分的那些問題,以及答案,此外還你自己聯想到的案例,你的零碎想法,感悟。看看,已經不少了,這些統統都是你的寫作素材,不論你是寫書評還是心得,整理一下,化零為整,組織出一篇你自己的文章,不再是難事了。這裡友情提示下,你的筆記的重點不是摘錄書中金句,而應該是你的感悟想法,切記這一點,很重要的。

再給你一些助力

閱讀方面推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專業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教你用一個筆記本來管理你的讀書生活,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五個方面系統講解筆記讀書法,裡面還有各種實用小技巧等著你來學。

《實用閱讀指南:把講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作者大巖俊之自己的經歷就超勵志,從一個不讀書的人到閱讀專家、 研討會講師,講解了閱讀、讀書筆記、思維導圖、記憶方法,還有將書中知識付諸行動的策略。

寫作方面我推薦《一本小小的紅色寫作書》------------20條寫作基本原則,分別從風格、結構、可讀性三方面來講,不論你是專業寫作,還是業餘寫作,都會讓你的寫作能力提升一大截。

我是若見Smile,一個閱讀愛好者,書評愛好者,歡迎關注,咱們共同成長。


若見Smile


讀書後要寫出讀書心得,首先這本書一定是你想讀的書;其次,在讀書的過程中要把讓自己心動的內容及時進行記錄,並記錄自己對這些內容的感想和思考。將這些筆記有條理的組織在一起,就是一篇不錯的讀書筆記。具體方法可以參考下面的內容。

這種筆記讀書法,專治讀書常見病

龍應臺說過,讀書,不是因為要跟別人比成就,而是為了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我們都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也讀了很多書,但遺憾的是,讀書,並沒有給我們帶來我們期望的結果,甚至於有人讀了很多書卻感覺不到有什麼收穫。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呢?

在讀書的過程中,只有兩個因素會影響到我們,一個是書的內容,一個就是讀書的方法。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我們用正確的讀書方法讀正確的書呢?《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為我們提供瞭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介紹了返璞歸真,操作性強的筆記讀書法,即通過記筆記,打通選書、購書、寫筆記、重讀筆記以及活用筆記這些跟讀書相關的各個環節。筆記讀書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買書沒計劃,讀書記不住,讀完沒收穫這些讀書過程中較為普遍的問題

既然筆記讀書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選書、讀書、學以致用的各種問題,那麼我們先來看看如何通過筆記來選書。

1. 如何通過筆記選書

用筆記讀書法選書的核心是列出讀書清單。列讀書清單有以下優點:

(1)培養自己帶著目的讀書的意識;

(2)幫助自己找到真正想讀的書;

(3)看清自己真正的讀書需求;

(4)省時省錢

那如何列讀書清單呢?首先,我們需要關注生活中與書相關的所有信息。我們要注意收集報紙、雜誌、電視等各種渠道中跟書相關的介紹和推薦;在和朋友、師長聊天的過程中他們提到的書籍信息、在讀一本書的過程中發現的其他書的信息都可以作為讀書清單的素材來源。

之後,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瞭解這些書籍,然後結合自己的需求,整理書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可以記錄在便利貼上貼在筆記本中,也可以打印在A4紙上夾在筆記本里。

當我們要去買書的時候,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參考。我們不會被書店裡各種類型的書弄得眼花繚亂,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和金錢買來一堆並不適合我們的書。

2. 如何通過筆記讀書

我們要從一本書中有所收穫,首先需要明確讀書的重點。讀書的重點是將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徹底消化。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提煉書中重要內容的能力。那如何用筆記讀書法讀書呢?

首先,我們要通讀全書。通讀的過程中一邊讀,一邊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其次,讀完一遍後,我們要重讀折過角的那些書頁。如果我們認為有些內容很好,那麼就在這些書頁上再折一個角。這樣,有一部份書頁就被折上兩個角了。

再次,再次重讀折上兩個角的書頁。如果覺得有些內容的確很好,就在這些內容上進行標記。可以用直線、波浪線、畫圈等方法進行標記。

最後,重讀標記過的內容,把那些難以捨棄,對自己有所觸動和引發自己思考的內容進行記錄。

奧野宣之建議使用“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即將摘抄原書內容與記錄自己感想相結合的筆記法。記錄時,寫上記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對自己重要的內容以及對這些內容的感想。

通過這種讀書法,不僅能夠使我們記住書的內容,還能鍛鍊我們的思考能力。有時候,思考,就像沸水中的氣泡,很快就會消失,所以要及時把它們記下來。

3. 如何應用筆記

我們讀書,不只是為了獲取資訊,更是為了提升自己,將書的精華變成自己的財富。對在漫長人生中讀過的書而言,人類的記憶力是很有限的。讀書時記錄的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回顧總結書中的精華。

所以,記錄筆記後要重讀筆記,可以按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頻率,選擇安靜的場所重讀筆記。如果把一本書比作一個“場所”,那麼讀書筆記就是在這個場所拍攝的照片。不同的時間在同一個地點拍攝,拍出來的照片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在回顧筆記內容時,我們可以重讀筆記,也可以重寫筆記。

經過一段時間,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會更加深刻,生活經驗也會更加豐富,對於之間記錄的內容也會有不同的感悟。通過記錄和對比這些感悟,可以讓我們直觀地看到自己的成長。同時,我們還要清楚地知道,知道不是懂得,做到才是學到。只有將知道的東西實際應用才是真正的學會了。

以上介紹的是將筆記法用在選書、讀書和用書方面,其實筆記法還可以用在記錄日常生活中的感想和靈感。《創意的生成》的作者詹姆斯·韋伯·揚認為,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重要的是,要把元素收集和記錄下來,這樣在用的時候才能方便取用。加上不斷的學習和思考,找到元素之間的關聯,就能產生新的創意。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的好處不言而喻。《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的作者奧野宣之也建議我們堅持記筆記。但是堅持記筆記不是為了走形式,而是為了理解書的內容,消化書的內容,同時記錄自己的感想和思考。這樣做不僅可以使我們得到更好的讀書效果,同時能鍛鍊我們的理解力和思考力。記錄的筆記和感想還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和靈感。不要自欺欺人,我們不是為了別人記筆記,是為了自己。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不僅為我們介紹了筆記在各個讀書環節中的用法,奧野宣之還為我們詳細介紹了檢索筆記的方法以及適合記筆記的實用文具。讀書筆記會幫助我們改變讀書的方法,而讀書方法的改變,又會帶來思考方式的轉變。希望讀者朋友們都能掌握這套簡單實用的筆記讀書法,一起見證讀書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神奇轉變。


怪獸的字典


視書如月,視心如川,月印萬川,書印萬心。心得者,乃讀者與作者會心之所在也。會心所得者,言之與己為誌,言之與人為勸。玩月之得莫語與望月之人,望月之得莫語與窺月之人。是故心得成文,不拘一格。


千尺井


寫好讀書心得,step by step

首先我們要明確“讀書心得”和“讀書筆記”的區別。

讀書筆記就是在讀書的時候對書中的精彩內容、自己的聯想、迸發的靈感的記錄。以客觀記錄為主要特點。

讀書心得和提綱有些相似的地方,都要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概括,但是心得更多的是寫自己的想法,具有主觀性。

第一步:起標題

通常直接寫“***讀書心得”即可。

如果是對某一段或一句話有感,也可起標題為“由‘****’想到的”。起標題的原則是,言簡意賅。

第二步:對書做簡要介紹

簡要介紹四要素:1)書名,2)作者,3)出版社(有收藏價值的書會涉及版本),4)主要內容(越簡單越好)

第三步:寫“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書心得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書心得,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書心得,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書心得。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書心得。

TIPS1:只選一個感點

切不可面面俱到,一定要對眾多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來寫。

TIPS2:角度新,針對性強

最好談出與眾不同的感想,選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書心得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步:聯繫實際

聯繫自身,聯繫生活,聯繫社會現象。這樣寫出的讀書心得更真實,有說服力,也更打動讀者。

TIPS3:注意形式

與實際聯繫可以有多種形式。

1)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

2)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

3)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

4)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

5)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

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在讀書心得中運用得最為廣泛。大家要注意活學活用。

附:讀書心得範文及點評

《海底兩萬裡》讀書心得

(標題言簡意賅)

我懷著一種好奇心興奮地打開了這本《海底兩萬裡》。

在讀書的過程裡我彷彿於文中探險者阿龍納斯一起乘坐這鸚鵡螺號潛水艇開始了充滿了傳奇色彩的海底探險之路。一起周遊了太平洋,印度洋,紅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極北冰洋,遇見了許許多多罕見海底動植物,還有海底洞穴,暗道等。

讓我明白了大量科學文化的地理地質知識,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岩,珍珠的分類,採集,潛水艇的結構等等這些東西至今早已變成了現實,我感嘆了一番,佩服作者的想象力,預料到未來世界,把科學與故事結合,創造出一個神奇的海底世界。

(對書內容的簡要介紹,使讀者很快進入情節,並使自己以後再看此文時可以迅速想起當時的所念及所思)

鸚鵡號的尼摩船長是極為神秘的人物,他性格陰鬱,卻又知識淵博。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將一些事情瞭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繫,用海底沉船裡的千萬兩黃金來支援陸地的人們的正義鬥爭。

還有一次在南極探險時,處於一個缺氧的一個狀態,可當時只有潛水衣的儲存的一絲空氣,卻把那一絲空氣給阿龍納斯,他為別人的生命不惜犧牲自己生命感動了無數的讀者,也感動了我。

(感點為“正義”及“樂於助人”,結合書的內容,論證成文。

此文如能與自身或社會現象結合來談,會寫得更深入。)

@今兒得閒了


今兒得閒了


應付性的話,那就是老套路,鳳頭——豬肚——龍尾。如果真是有共鳴,那就使用自己認為通俗易懂的文字寫下來,不需要華麗,不需要有多少文采,只需要能夠表達清楚自己當時的心情就可以。純屬個人短淺的見解!


己暖茶葉


看書不僅僅是要理清全書的羅輯脈絡還要從整個內容提煉出屬於自己的觀點並進一步展開討論。這個過程需要你不斷的讀書和思考。


盜火者普羅米修斯


……←_←。→_→如果呢要應付這些的話,那麼你需要一本書,內容越簡單越好,但是不可以是故事書,然後隨意的寫一個開頭,例如:你有喜歡的書嗎?………………或者直接寫我有本我很喜歡的書………………,然後寫一下書裡的內容,概括就好,適當的抄一些書裡的原句,結尾的話,如果人物有高尚的品格那就歌頌一下,沒有的話……那就寫一下看這本書的感受,情節悲傷就寫難過之類的,開心就寫開心。

咳,如果你是真的想寫一篇的話,那我沒有辦法提供建議了,祝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