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秦淮河夜景

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讓我們對於十里秦淮有最初的瞭解,然而通過晚明清初歷史人物的研究,我們更加知道十里秦淮不僅有“脂粉”、還有“翰墨”,不僅有“名妓”、還有“名士”,不僅有“風花雪月”、還有“國仇家恨”。展開歷史畫卷,錢謙益、柳如是、冒闢疆、董小宛、吳偉業、卞玉京、龔鼎孳、顧橫波等等人物撲面而來……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王士禎

明末清初,南京十里秦淮有個“丁氏水閣”,此為秦淮崑曲唱將丁繼之的別業。丁繼之(1585一?)南京人,名胤,常在秦淮歌場中客串演戲,擅演《金鎖記·說窮、羊肚》中的張驢兒娘,以及《水滸記》中的赤發鬼劉唐等。餘懷《板橋雜記》說:“丁繼之、張燕築、沈元甫、王公遠、朱維章串戲,柳敬亭說書,或集於李貞麗、李香君家,或集於顧媚家,每集必費百金。”在丁氏的秦淮水閣經常聚集著一些晚明的文人士夫,有高官貴胄,有文人雅士,這些人經常雅集於丁氏水閣詩文倡和,風雅不斷!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錢謙益

順治十三年(1656),錢謙益降清已經整整十年,因其未得要職而告病南歸。這十年間,錢氏自知大節有虧,進退失據,漸生愧悔之情。除平日唸經禮佛外,也外出參加一些活動,與抗清志士暗中聯繫。這年從常熟到南京,住丁氏水閣數日,作《留題秦淮丁家水閣》,詩曰“苑外楊花待暮潮,隔溪桃葉限紅橋。夕陽凝望春如水,丁字簾前是六朝。”這詩主要寫了從丁家閣觀覽歷史名城金陵的風光水色。作為千年古都的禁令正是滿園春色;可是雖然春色如故,丁字簾前,曾經歌舞繁華的秦淮河,如今卻是一片蕭條。在春光暮色的描寫中寄予了詩人對晚明的惋惜之情。

順治十五年(1658),錢謙益再次留宿丁氏水閣,見沈顥繪《石崖秋柳》小幅,欣然題一絕句:“刻露巉巖山骨愁,兩株風柳曳殘秋。分明一段荒寒景, 今日鐘山古石頭。” 沈顥(1586—1661)字朗倩,號石天,吳縣人。補博士弟子員。性豪放好奇。工詩文。書法真、草、隸、篆,無所不能。山水近沈周,晚年筆意挺秀,點色清妍,深於畫理。沈顥與丁繼之關係密切,為丁繼之繪《石崖秋柳》。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王士禎(圖片取自《清代學者像傳》)

順治十八年(1661)三月,王士禎因公事赴金陵,住丁繼之家。正是在丁氏水閣,王士禎見到錢謙益所題《石崖秋柳》小幅,他援筆賡和:“宮柳煙含六代愁,絲絲畏見冶城秋。無情畫裡逢搖落,一夜西風滿石頭。”友人袁于令見之,戲曰:“忍俊不禁矣。”,也依韻作了《題丁繼之秦淮水閣和牧翁先生韻》、《再題繼之水閣》,兩詩均著錄於《阮亭詩選》卷十五。

王士禎(1634—1711),字子真,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人,常自稱濟南人。王士禎自幼即酷愛書法,九歲即能草書。清順治十五年(1658)進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謙益之後主盟詩壇,與朱彝尊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說,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為筆記。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冒闢疆

李集《鶴徵前錄》雲:“阮亭楷書之精,逼真褚公《枯樹賦》”。冒闢疆《同人集》中稱其“小楷之工,足與雲間雁行”。孫枝蔚有詩讚曰:“瀟灑已嘆書法好,清雅誰敵賦詩勤。”康熙朝巡撫,書畫家宋犖《西坡類稿》則稱之:“書法高秀似晉人。雅不欲以此自多。人以絹素求書,輒令子弟代。惟二三同好間答書,必親作其手跡,皆藏弆之”。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王士禎 行書《和錢謙益石崖秋柳詩》

王士禎以詩與詩論著稱於文學史,其書名為詩名所掩。王士禎行書《和錢謙益石崖秋柳詩》,紙本立軸,書“宮柳煙含六代愁,絲絲畏見冶城秋。無情畫裡逢搖落,一夜西風滿石頭。(和錢宗伯石厓秋柳)風餐覆水宿淹留,竟何事,暮雨楚江邊,人歸草堂寺。金陵雨泊,舊作錄呈致老門兄教之,弟王士禎。”(錢宗伯即為錢謙益,東南常熟文壇盟主,與其妾柳如是的情仇愛恨成為後世茶餘飯後永遠的話題。)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王士禎行書《和錢謙益石崖秋柳詩》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遼1—410遼寧博物館藏王士禎書法

本幅王士禎行書《和錢謙益石崖秋柳詩》,書法流暢,筆筆到位。清梁章鉅在《退庵書畫跋》中雲:“先生(王士禎)本不以書名,亦有若無意於書,而柔閒蕭散有晉唐風味。雖名書巨手,亦不能不讓其出一頭地。此其故不在行墨間也。”本幅與《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五冊,遼1—410王士禎書法幾乎雷同,內容相似,本幅作品來源於“之齋收藏”,之齋主人,傾心學術,治學執教數十載,與李濟、董作賓等名士曾得過從。所藏非值逾千金之名作,亦非婦孺皆知之名流,隻字片紙,悉出學者文人。遼1—410藏於遼寧博物館,但細觀兩幅作品,之齋藏品從書法字跡以及字口的磨損度來看,均比遼博本清晰。

例如“風餐覆水宿淹留”中,作品分明是多了一個“水”字,本拍品在水字旁邊有三個點,寓意取消“水”字,但是遼博本沒有顯示。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拍品局部圖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遼1—410局部圖

第二,“致”字遼博本模糊不清,而本拍品清晰無比。從上述信息來分析,遼博本與本公司拍品還是有細微差別,望藏家明辨是非!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拍品局部圖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遼1—410局部圖

無情畫裡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