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企如何为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实现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实现社会效益、为改善民生作更大贡献,是不少民营企业想做但又不知如何做的困惑。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接受记者采访,为民营企业在改善民生方面如何发挥作用“支招把脉”。

“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超60%,就业占比超80%,税收占比超50%,现在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2500多万家.....”,许家印所列举的一连串数据,清晰印证了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得益于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为社会创造了财富。统计数据显示,河南、浙江、辽宁等省份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高达70%以上。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创造的社会效益与日俱增,在部分省份民营经济的税收占比高达70%。此外,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连年增加,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对此,许家印认为,民营企业依法依规、专心专注、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企业,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解决更多的就业,上缴更多的税收,这就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民营企业为改善民生所做的最大贡献。

实现了经济效益,就要带动社会效益,让老百姓通过辛勤劳动获得更高收入,并为社会贡献更多税收,正是民营企业在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最大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