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饑民太多,米粥不夠賑濟,怎麼辦?和珅:往裡面放沙子

乾隆年間,天災嚴重,許多黎民百姓飢腸轆轆,嗷嗷待哺,但此時的清朝,因連年征戰及皇帝的揮霍,國庫空虛。雖說清朝因此建立粥廠,以賑災民,可僧多粥少,如何才能解決這一大難題?作為賑災欽差大臣和珅,二話不說,抓起一把沙子就往粥裡放。這一非常人之舉,讓無數人痛罵這個“天下第一貪官”,把好好的糧食給糟蹋了,也不把災民當成人,竟讓災民吃滲了沙子的糧食!以常人的思維考慮,和珅這麼做,非要掉腦袋不可,孰料到,當朝皇帝竟然拍手稱讚,對此舉動不但不責怪,反而高度贊同,原因何在?

乾隆:饑民太多,米粥不夠賑濟,怎麼辦?和珅:往裡面放沙子

和珅這一做法不僅讓災民餓不死,反而拯救了更多的災民。古往今來,貪小便宜之人不勝枚舉,面對政府免費發放的糧食,不拿不是傻嗎,反正是免費的午餐,不拿白不拿。所以,儘管是在災情嚴重,餓殍遍野的情況下,本來衣食無憂的人,也會扮成災民前去排隊領取食物。國庫本來就空虛,朝廷所撥下來的錢也十分有限,面對浩浩蕩蕩的領粥隊伍,實在是難以達到供求平衡的狀態。如此一來,就會造成餓殍遍野的情況加劇,反而養飽了一群貪婪之人。和珅在去視察災區之時,已經對此種情況有所瞭解,所以當著眾人的面,往粥裡撒了沙子。這麼做,雖然有些不妥,對災民似乎是極大的不尊重,但對於真正經歷過貧窮困苦之人來說,別說是放了沙子的粥可以吃,就連樹皮樹根,黃泥也可作為充飢的食物,相比之下滲了沙子的粥還算是好的糧食,至少比黃泥好一萬倍。災民對於這樣的食物是能接受的,可對於渾水摸魚,冒充災民的人來說,這哪能稱之為粥!豈非人之食!這就正中了和珅的意,能有效迅速的區別出真正的災民,能確保更多的災民得到糧食

乾隆:饑民太多,米粥不夠賑濟,怎麼辦?和珅:往裡面放沙子

和珅的此舉能防止動亂的發生。動亂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官員的動亂;二是災民的動亂。我們先來分析何為官員的動亂。一聽到和珅的名字,讓人馬上想到的是“貪官”,和珅確實是視財如命,不僅是貪官,還是清朝第一號貪官。乾隆讓和珅作為欽差大臣去賑災,那賑災款項無疑有會部分落入貪官之手,所以絕大部分人對和珅的這一行為感到極大的憤怒和鄙夷,認為和珅此舉實屬是貪汙款項後的可惡行徑,把朝廷撥下來的賑災款項,中飽私囊,在錢少粥少之後,竟然用沙子擴充糧食!情況確實是這樣,和珅不但按下了部分錢款,還把贓款分到地方官員的手上,一同貪汙腐敗。對於這樣的行為,不僅小編覺得憤怒,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有相同的情緒。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們在憤怒的同時,不得不承認,他這樣做,確實穩定了當時的官僚秩序,不至於讓官員在饑荒肆起之時起來反叛。假若在此時對貪汙腐敗之風進行嚴厲整治,那誰會去給各地災民發放糧食?乾隆?那是不可能的!在如此艱難的情形下,在撫慰災民的同時,也穩定當前的社會秩序。

乾隆:饑民太多,米粥不夠賑濟,怎麼辦?和珅:往裡面放沙子

對於災民,這一做法也起到了穩定的作用。在賑濟災民的粥中撒入沙子,既能讓更多的災民得到糧食,也能保證災民餓不死,但也吃不飽。通過這種方法,更加稀釋了粥,讓本來不多的粥,因沙子的滲入,看起來增加了,能讓大範圍的災民獲得食物。在這點上,因此獲得食物的災民會心存感激,不但不會起動亂,還會感恩戴德。此外,粥本來就少,災民多,和珅的做法,能讓災民餓不死,吃不飽,想起來反抗也沒有更多的力氣。

而和珅敢在賑災的粥裡放沙子,當代清朝恐怕只有和珅一人敢如此,也是隻有他能揣摩出乾隆的心思。他深知,他如此為之,不僅不會惹怒當朝皇帝,反而是為皇帝解決一大困境。乾隆正是為米粥不夠而苦惱不已,米粥不夠,災民的反動情緒就會高漲,到時候已經不是饑荒的問題,而是亂上加亂的動亂問題,這是乾隆最不願意看到的情形,和珅是乾隆肚子裡的蛔蟲,皇帝的這點心思,早已摸透,和珅這麼大膽的做正是解決這燃眉之急,乾隆能不對此拍手稱快嗎?

乾隆:饑民太多,米粥不夠賑濟,怎麼辦?和珅:往裡面放沙子

總而言之,和珅往米粥裡放沙子,雖然不道德,可受益的人,除了災區的災民,還有萬人之上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