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小學老師爲什麼工作比過去更加辛苦?

智者三問


前不久,安徽教師招考遇冷,很多地方教師青黃不接,飢不擇食,這一切,除了待遇低,工作辛苦是另一個重要因素。現在的教師辛苦主要來自“課堂外”。



為什麼現在的教師工作更辛苦呢?

1、現在的老師面臨的安全壓力更大。以前學生安全壓力不大,學生出點什麼事,家長極少找學校麻煩,老師也很少擔責。但形勢發展到現在,老師面對安全,如履薄冰。因而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承受更大的壓力。還有,家長學生與老師的矛盾問題,也加重了老師的精神負擔。

2、現在老師擔負的非教學類工作更多。比如寄宿生生活補評定,比如體質健康監測,比如社會情感教育等。還有精準扶貧、教育結對扶貧、校外交通值守、部分地區的池塘巡視等。另外各種各樣的APP下載,各種公眾號的關注,各種網上知識測試,各種任務式的網絡投票等。這些大大的擠佔了正常工作時間,影響了平靜的心境。



3、現在各類檢查和活動更多。以前的檢查也不少,但檢查的標準低。而現在每一個檢查都有評分標準,每一個評分標準必定是需要很多的資料,要求的標準高,資料全。還有留痕要求格外嚴,有時真的有巴不得每時每刻都就有圖片影像的趨勢。很多檢查是拿省級示範學校的標準來衡量鄉村學校,搞得基層學校忙於造假,疲於應付。

4、現在涉及教師的培訓學習多,平時聽課、講課等教研也就算了,沒年必定有教師集訓,有網上學習。部分老師還會有寒暑假集中培訓。這也加重了老師的工作負擔,讓老師感覺更勞累。



正因為上述原因,老師更加勞累,很多老師感到身心俱疲,老師辭職頻繁,跳槽不斷,有些甚至抑鬱自殺。

外行都認為教師輕鬆,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目前,中小學教師的確越來越辛苦了!


文軒閣


這是實際情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長思想觀念改變了。以前的學生家長尊師重教的觀念比較強,恐怕孩子在學校裡不好好讀書,怕孩子調皮搗蛋受到學校和老師們的批評,同時,家長們的自我檢查能力比較強,能夠正確的對待孩子們的缺點和錯誤。而今,孩子們自從走進校門的第一天起,家長們就認為把孩子的一切都交給了學校和老師們,孩子稍有閃失就全部是學校和老師們的責任,輕則到學校裡吵鬧一番,重則就會到上面去告狀或者在網絡上進行轉發評論,這樣一來,即使是學生自身的原因經過家長們的一番折騰學校和老師們也是難以承受的,因此,老師們除了正常的授課外還要多方面留意,恐怕一不留神災難降臨。

二,《九年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後的產物。這兩部法律確實使一些孩子的正當權益得到了保護,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以前,學校對那些屢教不改、頑固不化的學生有開除學籍的權利,因此,學生們不敢違反校規校紀,根本不存在上課時學生搗亂的現象,對於那些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者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老師們確實要採取罰站等一些體罰措施,雖然不可取,但真的有效果,學生們幾乎沒有敢於不完成作業的,敢與老師們頂嘴或者強調理由的更是少之又少。而現今呢?老師們對待學生是打不得罵不得,學校更沒有開除學生的權利,學生們敢於在課堂上與老師們怒目相向,有些學生因為老師批評幾句就跑回家聲稱不上學了,這時學校和老師們就趕緊到學生家裡去請,好話說盡後學生及家長們總算給了面子,同意孩子繼續上學。試想這種情況下,老師們還怎樣管理學生啊!可是不管能行嗎?當然不行。但是又怎樣才能夠管好呢?這真是當今的教育者們頭痛的一件事。

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們對孩子過於溺愛,從小就嬌生慣養,孩子們吃不得一點兒苦,不能受一點兒委屈。這就給學校和老師們的教學和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而以前,家裡面孩子多,生活困難,很少有父母們過於溺愛孩子的現象,父母們教育孩子時經常說的一句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四,現在的老師們除了正常的授課和批改作業外,雜七雜八的事情也非常多。比如,評優秀啦、評職稱啦、整理課件啦、優質課啦、整理教案啦、應付這個那個部門的檢查啦等等太多了。有人曾說:“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一點兒也不誇張,老師們都是深有感觸的。而以前,作為一個老師除了教學之外根本就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事兒。

五,當今的社會和家長們對老師們的要求過高,對孩子的期望值過大。

總之,現在的老師們與以前相比教學以外的事情很多,增加了老師們的工作量,使老師們感到累;另外老師們的心裡壓力增大了,內心感到很累。


一二三四向前進


當老師19年了,連續當了18年班主任,辛苦不辛苦,當然辛苦。這個問題,已經遇到過無數次了,現在的中小學老師為什麼比過去更辛苦,很多頭條朋友已經給出了答案,主要是教學之外事務的折騰,評比,檢查,創建,驗收等連綿不絕,還有職稱評定,績效工資的折騰等等,這些東西,說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三天三夜也說不晚。

但只是抱怨真的沒有用,人家也不會理你,老師也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減負,不然這種教書日子會把人給逼瘋。最近這些年,我們總是不停地聽到要給學生減負的聲音,其實給老師減負更為迫切。既然不敢奢求別人你你減負,老師自己給自己減負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第1:該認真的事情不能應付,該應付的事情一定不要較真。相信我說完這句話,很多老師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身為教師,教書和育人兩件事不能應付,認真備課,教書,批改作業,方能挺直脊樑。除此之外,還有太多的非教學事務的折騰,還有太多的材料,表格和一些無關痛癢的文章要上交,尤其是到期末,上交的材料真不少,而很多材料交上去其實沒有任何作用,堆在房間一隅,最終成為廢紙一堆。有些材料表格,該應付就要應付,千萬不要太認真。


第2:管理學生,一定要解放自己。我當了18年班主任了,深有感觸。如果當一個跟屁蟲式的班主任,天天跟在學生後面,象個保姆一樣,每天累得死去活來,效果還不一定好。通常我會在初一上學期花費比較多的精力來營造班級氛圍,培養班幹部,接下來的兩年半,就要學會放手了,讓學生自已管理班級,學生能力得到提高,老師也獲得片刻喘息。對於後進生,我都讓他負責班級的一個具體事務,承擔起責任。很多班主任總擔心學生這兒做不好,那兒做不好,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教育,並不是要處處爭第一,而是去做正確的事情就可以了。

第3:走上講臺全力以赴,走下講臺雲談風輕。教書要認真,但教書並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離開校園,就不要再去想學生的成績,學生的表現,就還要再去想哪個學生又出問題了,哪個學生又惹我煩了。每個老師都還有家庭,妻兒,別把焦慮情緒帶回家,一切都很變得更好。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祝所有老師都順心,愉快!


途蟲的百味人生


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三個方面去分析:

第一 社會因素

目前,我國對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視的,並且私立學校在最近幾年來也越來越多,過去只有公立學校,沒人給他們競爭,現在不一樣了,公立學校教的不好,就可能會造成學生流失,私立學校教的不好,就可能導致學校倒閉。而這些,看的是學生的升學率和考試成績,也造就了老師的任務重,得想方設法的去提高學生的成績。

第二 家庭因素

21世紀,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飛黃騰達,所以對於孩子本身的要求就非常的高了,這間接就會使家長對學校施壓,學校對老師施壓。

第三 個人因素

目前,小孩兒接受的環境更好了,所以比原來更調皮了,並且現在家長對孩子都比較袒護,打不得,罵不得,不像原來,不聽話就打。所以管理起來就更加困難了。


大山深處有人家


首先,是因為中小學生正是成長階段,他們也都是愛玩愛鬧的年紀,小學生一出現什麼磕磕碰碰的或者是有的學生被一些欺負了,家長都會把責任推到老師的身上,到學校來找老師說沒有管好學生。說老師不負責任啥的。甚至有些學生成群搭夥,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讓老師特別頭疼。

其次,是因為老師管的事情比較多,煩心事也不少,要顧及到學生的各個方面,不像是高中大學老師那樣,只管好學生的學習與紀律。

最後,老師課時多,小學也只有最基本的語數英加上一些其他零零碎碎的課,甚至有的老師身兼數職,或者是一下子交幾門課,工作量比較大。


未來只需討好自己


中小學老師的工作本來就非常辛苦,他們像辛勤的園丁,每天用十分的汗水澆灌著祖國的花🌸朵。

現在的中小學老師大多就更辛苦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那就是‘’名校效應‘’和‘’名師效應‘’在作用。

由於許多的名校和名師的教學質量的確是高人一籌的,能上名校並能受教於名師為絕大多數家長和孩子們的追求。他們要實現這個夢想,就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去擠進名校。若不可能,退而求其次,上個二流學校也是好的。在這種心理推動下,社會出現了許多類似什麼‘’北師大附屬小學‘’或‘’清華附屬中學‘’之類的學校。這些學校像雨後春筍一般在全國各地冒出來,大有目不暇接之勢。

這些學校的老師,學生太多了😔。老師焉能不辛苦啊?!我當過重點中學重點班的班主任老師,說來你不信。我們班學生最高記錄達到91人之多,在教室過道里也坐滿了沒有課桌的學生。說句不聽的話,差一點把學生吊到教室的房樑上……

老師除了教課,每天有大量的作業要批改。不僅如此,獨生子女,小毛病很多,教育學生的工作量無法統計,老師是焦頭爛額,疲於奔命。

當然,不是名校的學校或一些農村學校的老師那是好多了。有的學校學生很少,有點像發達國家的學校。一個教師帶幾個孩子,工作量很小。可以手把手個個輔導,教學活動悠哉悠哉,好不快樂!

所以人們說‘’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篡改一下,叫‘’輕者自輕,重者自重‘’。其中的辛苦,箇中的苦澀只有天和自己知道了😊!

待遇都差不多,付出的勞動卻懸殊巨大,中小學老師最辛苦的那些人豈有心理平衡之說?!


手機用戶71270200883


誰說的,現在中小學老師比過去更加辛苦?都是怨天憂人的拖詞罷了!至少有四點,我認為就不辛苦。

【1】學生數量減少。眼下農村村小學合併,社教學點消失,一所鄉級中心小學和初中學生總人數還不到八、九年前一所初中學校的人數,而教師人數有增無減。即使合併了的村小學,學生數也就一百來人。怎麼能說學生數量增加了呢?

【2】備課方便。互聯網的時代,只要手指一點,哪一級哪一門的課程能沒有現成的教案?稍微改動一下,就是自己“編寫”的,說不準還打字複印,裝成合頁教案,上課滔滔不絕。完了,照抄在教案本上,待校領導備查。

【3】微信群忙大幫。班主任向學生家長每月收取8元短信費,剛緩下來,這微信群又建了起來,啥事都群裡說。就連孩子的家庭作業也要往群裡發。

【4】實行了雙休日,還有不少的節假日。有人說如今的教師好啊!一年只上半年的課,還領13個月的工資呢!我沒那閒心算過。

不敢想當民辦教師那會,待遇微薄先不說,就那一個班五六十名學生,管理都難,更不用說身兼兩門主課,幾門副課的作業批改、教案編寫了。更不敢想複式班教學和管理了!好不容易盼到一個星期天,大都被學區集體活動佔用了。哎,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到頭來,連個教師也沒做下去。誰說現在的教師辛苦了,讓我來吧!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老師比較清閒,城區老師工作越來越辛苦



對於現在中小學老師工作比過去更加辛苦這個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以我本人的經歷與我們當地的情況來說說.


農村教師工作越來越輕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老百姓對教育越來越重視的情況,目前,我們本地農村學校的學生正在急劇減少,甚至有的學校已經關閉。我們以一組數據來看:



以一個行政村的六年制完全小學為例

5年前我在時,當時學校學生有300多人,教師有8人,如今,學校只剩下40多個學生,而教師有14人。

也就說原來一個老師教40個左右的學生,如今一個老師教3個人左右,差距顯而易見,這個情況,中小學都一樣。學生人數的減少,給教師的工作量的減少帶來的效應是很明顯的。伴隨著作業量的減少,班級管理的方便及其他教學業務的減少,極大的減輕了教師教學負擔。並且隨著國家對教育資源的大力投入,農村學校全部實現了教室住宿環境改善和食堂的建設,我們當地老師都住的學校修建的教師住宿樓,一個人住一室一衛,還帶廚房,這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並且中學的條件比小學更好。

城區老師工作越來越辛苦



從上面的情況看到,農村中小學的人數越來越少,他們都到哪兒去了呢。你應該已經想到了,他們全部流入城區學校,這個人數是非常大的,還是以一組數據來看:

我們城區有4個完全制小學,以我所在的其中一個為例,5年前我來時這個學校有500多學生,教師49人,如今有1400學生,教師51人。也就是說過去一個老師帶10個學生,如今一個帶30人左右,這個情況在城區給教師帶來的負擔是很重的。

一方面城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視,經常來學校和你交流,你受的住嗎。再者,城區教師除了搞教學外,檢查多,業務多。並且要承擔別的單位的工作,所以每天很忙。



關鍵是對學生的教育問題是城區老師面臨的重大問題,學生搗亂,你管的嚴了,家長來找你麻煩。你不管,學校找你麻煩,真的很難做。最重要的,城區學校對教師的教學業務要求很高,壓力很大。

綜合以上,教師的工作根據地域和環境的不同,工作的負荷程度呈現一種兩極分化的現象,目前這種情況發展的更迅速,我們也希望能儘快解決這種情況。


之乎哲也


現在我們老師辛苦嗎?上班晚,下班早,每天只要上兩節,不用寫教案,啥作業都往家長身上推,假期多,還要抱怨辛苦?



現在教師這個職業已經被推到風口浪尖了,我覺得網上不要再討論這些問題了,被有心人看到,又說我們老師在發牢騷,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果真的可以成為一些人所說的那樣輕鬆,我做夢都會開心的笑的。

教師有很多隱形的工作是別人看不到的,不瞭解老師工作的人,請你留點口德,不求你幫我們說話,至少也不要詆譭我們吧!現在的學校裡,老師已經無法安安靜靜的教書了。


望舒辰宇


辛苦,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

自從實行班級授課制之後,要說教師很輕鬆的話,那基本上是打胡亂說,幾個老師,幾十個孩子,調解不完的矛盾,改不完的作業,處理不完的事。特別是考試製度、評價制度的存在,單純的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只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忙於奔命。

這不能怪誰?因為質量的問題,我見過老師被校長批評,我也見過校長被局長批評,我還見過局長被區長批評,區長是否會被市長批評,那可以推論的。

但為什麼很多老師認為,現在比過去更辛苦呢?

我以為,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因素。先說主觀的感覺吧!

人的記憶非常奇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有一種功能——篩選——人們會在有意或無意中對記憶進行篩選,什麼留下,什麼刪除。比如,《我們天上見》這部電影,姥爺的戒尺將落未落之際,淚珠在蔣小蘭的眼眶裡打轉,委屈與恐懼在小臉上交織糾纏,可多年之後,蔣小蘭的疼痛讓位於或者轉化為對姥爺之愛的回憶。

我們經常會說一句話:這一屆學生,是最差的,你仔細回味一下,你對上屆學生是否說過同樣的話?同理,因為記憶有篩選功能,所以,回憶從前,你都會覺得輕鬆,想起現在,你都會覺得辛苦。

我對這一點有深刻的理解,但依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當年教兩個初三班的語文,做一個班的班主任,而兩個班一個是全年級最好的學生組成的所謂實驗班,一個是最調皮的學生組成的所謂綜合實驗班(那時候還允許分層教學,至少不像現在,完全杜絕)。現在回想起來,很輕鬆就教完了,成績還不錯!後來,教一個班當班主任,累得像狗一樣!

其實,仔仔細細回憶,當年肯定比現在辛苦,只是自己不覺得罷了!

單純從主觀上來分析的話,難免墮入唯心主義的怪圈。還是有一些客觀因素的:

首先,家長的支持力度的差距。當年,家長全力支持老師,“孩子交給你了,該打就打,不要手軟!”十多年過去了,我都清楚記得幾十個家長圍著一個小年輕說的話!現在,稍不注意,你就會成為“砧板上的肉”!

當年,孩子成績不好,家長認為是孩子的原因,是自己的原因,現在,基本上回會歸因導老師身上!

當年,孩子打架了,發生矛盾了,家長自己一協商,解決了;孩子摔了,擦了碰了,沒人會找學校找老師,現在,安全成了一把沉重的枷鎖!

所以,心累!

其次,若干雜務纏身,教師,不再單純是教師。當年,作為教師,安安心心教書育人,基本上都主要與孩子和家長打交道。現在,什麼都要進校園,任何一個部門都會把文件下到學校,什麼都要上課表,一節班會課,要加上若干個名字!所有的任務要方案要總結,要過程圖片資料,而這些,學校都會交給老師,於是,老師,身兼數職(請恕我不能列舉,教育人都知道)。各種檢查,考察、參觀紛至沓來,都要老師做好工作,一個月時間,我曾經接待過25個檢查組或者考察組,最多的一天接待了4個。

所以,心累,身也累!

最後,質量是壓垮教師的最後一根稻草。社會各界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教學實踐始終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向有限的時間要無限的質量,心交力瘁,就慢慢的成了常態。

所以,心累,身更累!

但不管怎麼樣,作為教師,還是需要不斷調試自己的心靈,不能在繁雜的事務中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要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閒情逸致,要力求在繁重的工作中,跳起優雅的舞蹈,不然,一旦陷入成天的哀嘆之中,人生的苦痛才是真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