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恢節:對道縣嚴管村級「微權力」的觀察

強化村權監督 建設廉潔村居

——對道縣嚴管村級“微權力”的觀察

易恢節

今年以來,道縣以“政治清明、班子清廉、幹部清正、村務清爽、財務清白、民風清朗”為目標,在全縣369個村居(社區)全面推進廉潔村居建設,強化村權監督嚴管村級“微權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8月底,全縣信訪舉報總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0.75%,272個村實現了村民“零信訪”、黨員幹部“零違紀”、村級事務“零投訴”、不合規支出“零入賬”的“四零”目標,佔比73.7%。

一、壓好村班子之“責”。針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管黨治黨不嚴不實的頑症痼疾,大力推行“兩個責任”落實月例會、月報告、月督查、月整改制度,建立了常態化工作機制。抓實月例會。鄉鎮黨委在每月的25日至月底組織召開“兩個責任”落實月例會,各村黨支部書記在會上報告當月責任落實情況、專項治理開展情況、問題整改落實情況等,接受鄉鎮黨委書記、紀委書記的現場點評。固定月報告。各鄉鎮根據村級“兩個責任”落實月任務清單,制定操作性強、十分簡化、統一格式的表格,分別由村黨支部書記和紀檢委員如實填寫並簽字背書,在月例會上按時上交。強化月督查。鄉鎮在每月的1至10日組織人員對各村開展一輪日常監督檢查,重點核實月報告情況,對存在的問題發出整改意見書,並在每月15日前將月督查情況彙總上報縣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落實月整改。各村根據月例會點評中指出的問題、月督查中發現的問題、上級有關部門反饋的問題、群眾反映屬實的問題,建立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整改落實機制,對問題進行逐一銷號。

二、控好村組織之“權”。針對村幹部權力界定模糊、決策隨意、監管薄弱等問題,推動村級“小微權力”制度化、規範化、透明化運行,把村權關進制度籠子。制度化明權,探索建立“四單一流程”制度。按照“於法有據、於事有效、於民有利”的原則,編制了村級權力清單3類66項、責任清單7類70項、監管清單2類18項、負面清單5類30項、工作流程3類58項,釐清了村支部、村委會、村監委等村級組織的權力和責任,構建決策、執行、監督“三位一體”的村級權力運行體系。規範化用權,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規定。嚴格規範村“兩委”班子決策權、管理權、審批權、人事權、開支權,“三資”管理、項目建設、惠農資金、低保申請、危房改造等村級重大事務和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項,堅持按照村黨支部會提議、村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的“四議兩公開”規定進行決策和實施。透明化曬權,大力推行“四公三登記”操作。堅持公示每一張收支票據、公示每一項工程項目、公示每一個重大事項、公示每一筆惠民資金和登記每一次公章使用、登記每一次公示情況、登記每一份村級廉潔檔案,通過“網上曬、掌上看、欄上貼”等方式紮實推進黨務、村務、財務公開,確保在公開欄上可看、在網絡平臺可查、在手機微信可見,將所有村級事務曬在陽光下。系統化管權,全面打造“四建四監督”體系。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的村權監督體系,建立“互聯網+監督”平臺、建立村權監督月例會公示欄、建立村權監督微信群、建立村級廉潔檔案,實現互聯網隨時隨地監督、村權監督月例會面對面監督、群眾信訪舉報監督、“鄉鎮紀委在行動”巡查監督。

三、管好村集體之“錢”。針對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村幹部隨意開支等問題,實行月審、月公、月結、月傳,使整個財務運行過程規範有序、陽光透明。村務監督委員會每月一審。每月25日至月底,各村按時召開村權監督月例會,由村務監督委員會對當月村集體收支的每張財務票據進行現場質詢和審核,審核通過後在財務票據上加蓋村務監督委員會公章。村幹部與村務監督委員會有爭議的收支,報鄉鎮政府核實裁定。財務收支情況每月一公佈。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通過的收支票據,必須將複印件粘貼在村權監督月例會公示欄公示30天,同時將原件和公示欄公示資料拍照發送到由全體村民加入的村權監督微信群。公示期間群眾無異議的票據,方可到鄉鎮財政所申報入賬;群眾有異議的票據,由鄉鎮政府核實裁定、答覆釋疑。鄉鎮財政所每月一結。每月25日至月底,鄉鎮財政所組織各村進行報賬,堅持做到“三不報”,即:沒有加蓋村務監督委員會公章的票據不報,沒有在村權監督月例會公示欄公示的票據不報,違紀違規或手續不全的票據不報。收支票據每月一傳。由鄉鎮財政所將各村入賬的每張財務收支票據掃描,在5個工作日內上傳至“互聯網+監督”平臺,發送到村權監督微信群,便於群眾隨時隨地查詢監督。截至8月底,全縣“互聯網+監督”平臺共錄入民生項目217項、資金14.99億元,公開村級收支票據1.64萬張、1.01億元,村級財務票據上傳率為100%。

四、守好村幹部之“廉”。堅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思想教育、制度建設、監督管理、法紀約束同向發力,促使村幹部嚴守底線、廉潔履職。文教育廉。深入開展“普紀普法”宣講教育,縣級領導到鄉鎮開展“普紀普法”專題講座42場次,22個“微宣講”小分隊深入農村基層開展“普紀普法”活動123場次。大力開展廉潔文化進農村、進社區活動,創建縣級示範點5個、鄉鎮級示範點30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廉政教育活動,大力推進學廉、諾廉、述廉、講廉、觀廉、展廉、演廉、寫廉、評廉等“九廉”系列活動。制度固廉。建立健全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各項規章制度27項,構建了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長效機制,對村級人財物事形成了科學有效的制度體系和約束機制,切實把權力關進了制度籠子。監督保廉。各村按照固定召開時間、固定參會人員、固定會議流程、固定報告事項、固定決議記錄的“五固定”模式每月召開一次村權監督月例會,對村級事務財務等進行實時監督。截至8月底,村權監督月例會共監督村級重大事務1266件,審核村級財務收入9880.41萬元、支出2775.1萬元,否決不合理、不合規支375.98萬元,化解矛盾776個。懲治促廉。大力開展“鄉鎮紀委在行動”,嚴懲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22個鄉鎮紀委1至8月共立案96件,較去年同期上升29.7%。大力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1+32”專項治理,共排查涉農項目606個,涉及金額1.78億元,發現問題線索264個,立案47件,追繳違紀資金33.24萬元,返還給群眾9.7萬元。大力開展村級財務專項治理,對46個難點村、12個重點村進行了財務專項審計和清理整頓,排查問題213個,發現問題線索17個,立案11起。

(作者系道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