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累計完成棚改近14萬套!安慶全力建成舒適宜居城市

9月4日上午,記者在市住建委瞭解到,近年來,我市堅持宜居城市與以人為本相結合,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相結合,用足棚改政策。自2010年啟動棚戶區改造以來,截至今年,我市累計完成改造棚戶區近14萬套,並提前超額完成“十三五”棚戶區改造規劃總量,居住環境的脫胎換骨換來的是群眾幸福指數的快速提升。

全力建成舒適宜居城市


市住建委有關人士介紹,近年來,我市通過實施迎江、大觀區城市危房項目、工人新村周邊等棚改項目,住房困難群眾紛紛從低矮破舊、缺少公共服務配套的老舊危房及城中村,搬入高大敞亮、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健全的現代化小區;同時,有效清除了市區輪渡所宿舍、程墩路等重要積水點,以及舒巷等環境“髒亂差”地帶,城市人居環境實現了“出棚進樓”、“改髒變美”的大幅提升,百姓的居住條件、精神面貌和生活狀態都得到明顯改善。

我市還將棚戶區改造與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為“一湖九河”水系治理、十里大溝整治及石塘湖應急備用水源保護綜合整治等工程創造了有利條件。2017年僅“一湖九河”連通工程項目就實現了1.8平方公里湖泊、19公里河道等主幹水網與黑臭水體之間的暢通循環。城市自然生態得以修補優化、水系面貌煥然一新、防汛排澇能力大幅加強,成功實現了“人居環境改善”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局面,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

聚力打造文化宜遊城市


基於我市全國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名片,為加快推進歷史街區建設,解決老城區房屋建設年代久、建築結構差、配套設施不完善的民生問題,2016年至2018年,我市先後分步實施了立新圩片區、大觀亭地塊、大南門片區、人民路以南地塊等棚改項目,累計完成安置約1400套、13萬平方米,為下一步打造大王廟、大觀亭、人民路以南等歷史文化特色街區,改善群眾居住環境,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充分挖掘旅遊資源,打造宜遊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礎。

大力開發優商宜業城市


近年來,我市強力推進宜秀區築夢新區、經開區三期等新型開發園區建設,打造多業態、集群式產業模式,先後引入新能源汽車、電子商務、裝備製造業等知名企業入駐園區。通過大力實施2017年宜秀區獨秀大道二期周邊、2018年經開區秦潭湖片區等棚改項目,累計完成拆遷安置約2500套、42萬平方米,釋放土地近13000畝,為園區起步發展提供了大量建設土地,進一步增強了開發區轉型升級的承載能力。同時,許多大型企業紛紛入園生產經營,也滿足了周邊回遷安置群眾的就業需求,棚改居民真正實現從農民轉變為市民,對棚改工作的支持度、滿意度不斷提高,開發區營商優商環境不斷提升,宜業城市品牌效應不斷增強。

致力建設水清岸綠濱江城市


為深入貫徹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2016年至2018年,我市分別實施了迎江區濱江片一期、二期、三期棚改項目,累計拆遷安置約4200套、50萬平方米,近4000戶居民由原先低矮破舊、基礎設施不配套的城中村,通過“房票貨幣化”安置到環境優美、物業服務規範的優質小區。通過拆除地塊房屋建築後,長江沿岸整體風貌得到明顯改善,為後期長江天際線環境整治,打造水清岸綠的濱江現代化新城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住建委有關人士介紹,在安慶實施棚改的八年時間裡,我市一直將最大限度地滿足居民群眾住房需求作為實施棚戶區改造的根本宗旨。在“十三五”後半段,將繼續把棚改作為提升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工作來抓,致力於精準棚改的同時,在安置房的規劃選址、配套建設、後期管理上下功夫,讓群眾改得開心、搬得放心、住得安心、過得舒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