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調的起源與藝術特點分別是什麼?

石城24


老調,又名老調梆子,是保定一帶農村土生土長的地方戲,至今已有約二、三百年的歷史。很多當地的老人都特別喜歡,因為這一代人就是這樣的老調伴隨長大的,對於這樣的民間藝術形式情有獨鍾。

老調起源於冀中白洋淀周圍農村花會中的俗曲(河西調),老調形成後,一直與以生、旦為主的絲絃班合演,藝人兼唱兩種聲腔,他的伴奏樂器在河北梆子興起後吸收了梆子的大板胡和棗木梆子,故又稱老調梆子。

老調地方色彩和鄉土氣息很強,它的唱腔質樸、建朗、高亢而又委婉。唱詞都是七個字或十個字的上下句式,有頭板、二板、三板、撥子等板式,以板胡為主,二胡、笙等為輔的伴奏形式,唱時以梆擊節。 

老調因為緣起民間,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所以民間曾有“聽戲離不開老調”之說。現在,老調仍然在民間廣泛流傳,茶餘飯後哼上兩句,愉悅身心,傳承文化藝術,可以說既快樂了自己,又為藝術作出了傳遞,讓這樣的藝術形式能夠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