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一懇求,讓王熙鳳的眼睛紅了一圈又一圈,尤氏一語力贊真情

秦可卿一懇求,讓王熙鳳的眼睛紅了一圈又一圈,尤氏一語力贊真情

1

今兒看的《圓桌派》,談細節,自是繞不開紅樓。節目中,蔣方舟提及了畢飛宇對紅樓夢中一處細節的研讀,以此讚歎著紅樓夢寫法上的高超。

援引的細節在第11回。

當時,秦可卿病重,王熙鳳就去看了她,眼睛紅了一圈又一圈。在廣大讀看來,王熙鳳可謂是傷心至極,待秦可卿也算是情深義重。

但畢飛宇先生卻看到了反面,他提醒大家注意,王熙鳳是眼圈兒紅著出來的,作者卻突然寫她愉悅地欣賞那園中美景;意在提醒大家思考,一個人心情壞了,不至於轉變得如此快吧。

畢飛宇因此得出論斷說,王熙鳳這個人,她的心裡,到底是狠的,是能狠到底的,是沒有什麼人情的。

秦可卿一懇求,讓王熙鳳的眼睛紅了一圈又一圈,尤氏一語力贊真情

對此,蔣方舟深表認同,說畢飛宇的解說,給她印象深刻,覺得曹雪芹將這一細節隱藏得很深,實屬高明。

畢飛宇分析得科不科學,我們暫且不說,但是蔣方舟一個小女生,不覺得把“狠到底”,“沒有什麼人情”這些字眼用在王熙鳳身上,不是太過刺眼,太過武斷嗎?王熙鳳一開始就接濟了劉姥姥,豈不是一下子就被抹殺掉了。

只能說,這樣的解讀,應是脫離了整本書,更是脫離了那一回裡原文的意思。我們且看原文怎說的:

秦氏又道:“嬸子,恕我不能跟過去了。閒了時候還求嬸子常過來瞧瞧我,咱們娘兒們坐坐,多說幾遭話兒。”鳳姐兒聽了,不覺得又眼圈兒一紅,遂說道:“我得了閒兒必常來看你。”

秦可卿一懇求,讓王熙鳳的眼睛紅了一圈又一圈,尤氏一語力贊真情

於是鳳姐兒帶領跟來的婆子丫頭並寧府的媳婦婆子們,從裡頭繞進園子的便門來。但只見:

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小橋通若耶之溪,曲徑接天台之路。

石中清流激湍,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翻,疏林如畫。

西風乍緊,初罷鶯啼;暖日當暄,又添蛩語。

遙望東南,建幾處依山之榭;縱觀西北,結三間臨水之軒。

笙簧盈耳,別有幽情;羅綺穿林,倍添韻致。

秦可卿一懇求,讓王熙鳳的眼睛紅了一圈又一圈,尤氏一語力贊真情

2

先看“但只見”三字。

園林本能給人好的印象,帶來好的心情,是美好的象徵。寧國府等侯門的園林更是如此。可是,作者卻在“只見”之前加了一“但”字,當是十足地說明了,王熙鳳眼前的是一片愁人的景色。也就不得愉快地欣賞美景,看那朵花漂亮了。景色愁人,自然是人的心情差。

再看“黃花滿地,白柳橫坡”一句。可謂是滿目蕭索的景象,是人心靈的枯瘦,悲傷的心情,一時難以找到一個寄託。

好不容易看那“疏林如畫”,卻又是西風乍起,蟋蟀也叫過不停,好不煩人。內心裡依然是蕭索,秋天的精緻再美,也無心欣賞。

“笙簧盈耳,別有幽情;羅綺穿林,倍添韻致”音樂聲在空中飄蕩,穿著華貴衣服的女子,在林中穿梭,則以樂襯哀。反襯著秦可卿的孤苦,自然是表現了王熙鳳對秦可卿的同情。

通篇文字,可謂都只是悽美,又何來王熙鳳的閒情逸致,欣賞美景。這樣,也就更不談這與王熙鳳的狠與無情有什麼聯繫了。

秦可卿一懇求,讓王熙鳳的眼睛紅了一圈又一圈,尤氏一語力贊真情

再有,將要出門的時候,王熙鳳聽了秦可卿的話,是“不覺得又眼圈兒一紅”。

“不覺得”一詞說明鳳姐不是在演戲。這是個不自覺的行為,看見病重的秦可卿,很自然地紅眼落淚。

這個“又”字,說明她與秦可卿談話甚久,已紅了好幾次的眼了,不自覺中流了好幾次淚。

還有,她勸賈寶玉不哭,自己卻哭了,也是她動真情的表現。絕不是人們揣測出的那種表演。

她內心裡的憂傷已經越來越深,臨走時,秦可卿簡單的一句話,才那麼能夠輕易地讓她落淚。這淚,但是對秦可卿的不捨。

她支開婆子們,自己一個人走進園子,也是心情不好,想一個人靜靜。

秦可卿一懇求,讓王熙鳳的眼睛紅了一圈又一圈,尤氏一語力贊真情

3

王熙鳳憂思之深,也反應在她遇見賈瑞這件事情上。

當時,王熙鳳看著那些景緻,一步步走著,猛然見假山後走過一個人來,向前對她說道:“請嫂子安。”王熙鳳被嚇得將身子望後一退,回過神來才說出:“這是瑞大爺不是?”

在這裡,賈瑞突然的出現,唬了鳳姐兒一跳。試想一下,王熙鳳若是興奮得正四處觀望,走那麼長的路,又怎麼發現不了賈瑞鬼鬼祟祟的身影。唯有王熙鳳看著那蕭瑟的精緻出神了,才解釋得通。

由此可見,王熙鳳不是欣賞美景,而是那些景緻碰觸到了王熙鳳那因為秦可卿而憂鬱的心思。

秦可卿一懇求,讓王熙鳳的眼睛紅了一圈又一圈,尤氏一語力贊真情

4

王熙鳳內心有情有慈有善,尤氏也是個見證人。

王熙鳳從秦可卿那裡再次回到大家中間時,尤氏等在樓梯口,看著她,開口就道:“你們孃兒倆,也忒好了,見了總捨不得回來。你明日搬來和她住吧。我先敬你一盅。”

這當也是尤氏的真心話了。而且尤氏是站在門口等,足見王熙鳳跟著秦可卿坐了好久,尤氏都有些等急了。王熙鳳要是虛情假意,還不是隨便世故一番,就回來。況且,王熙鳳輕輕一下,就把賈瑞打發了,沒耽誤多少時間。王熙鳳要是做做樣子,以尤氏的個性,也不至於會如此說。尤氏的一句話,可謂是力讚了王熙鳳與秦可卿之間的真情。

因此,畢飛宇那麼解讀,蔣方舟那麼樣地附和,實在是他倆都對王熙鳳存在著巨大的誤解,其原因是錯讀了細節,忽略了全面。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此文下寫出你的評論,期待你的點贊、分享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