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語錄》:張愛玲,因爲特別的友誼,我把遺產給了這對夫妻

《私語錄》:張愛玲,因為特別的友誼,我把遺產給了這對夫妻

《私語錄》:張愛玲,因為特別的友誼,我把遺產給了這對夫妻

如宋以朗所說,不瞭解張愛玲和宋淇、鄺文美夫婦間的友誼,很難理解她將遺產留給這對夫婦的舉動。《張愛玲私語錄》娓娓呈現了他們仨至死方休的——我想說“友誼”,又覺得不對。因為“休”的,不過是他們在現實世界的聯繫罷了。友誼,瀰漫在他們存世的那個時空,在那兒,永遠都在。

宋淇、鄺文美夫婦是虔誠的基督徒,張愛玲雖然不信宗教,但她給鄺文美的信中,談到“禱告病癒的比不禱告的多許多”的電視新聞時,說“我覺得祈禱可能有效”。我是想說,他們的在天之靈,會否仍延續著頻切的交流?如果是,那流淌其中的一定仍是彼此深刻的理解與信任。友誼於他們已經成為習慣,是彼此生命曾經的一部分,成為靈魂的一部分,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私語錄》:張愛玲,因為特別的友誼,我把遺產給了這對夫妻

他們相識於一九五二年末,自此成為“最好的朋友”。“自從認識你以來,你的友情是我的生活的核心。”閱讀他們四十年間的往來書信,雖然只是些涉及三人友誼內容的節錄,也已經一再一再感動得一塌糊塗了,而且非常祈盼張愛玲書信全集的出版。張愛玲說他們的下一代,同他們比較起來,“損失的比獲得的多”,她例舉的是:“他們不能欣賞《紅樓夢》。”(

一代損失更甚一代的,除了不能欣賞《紅樓夢》,不再寫信,一定算是其一。張愛玲與宋淇、鄺文美夫婦書信往來四十年不絕;最後一封信是鄺文美一九九五年八月寫的,距張愛玲去世不足一個月——保存下來的就有六百多封,四十多萬字。瑣碎的生活,纖細的感觸,綿密的心情,牽掛和思念,信賴與理解……鋪開信紙,一筆一劃地書寫。想一想,都覺得奢侈。再想一想,寫下的每一句話,對方都懂,只怕是心裡的每一個褶子,都可以攤開放平了吧。

《私語錄》:張愛玲,因為特別的友誼,我把遺產給了這對夫妻

全書分為四部分:鄺文美文《我所認識的張愛玲》、宋淇文《私語張愛玲》、《書信選錄》。每一部分宋以朗都認真寫下《引言》,雖略有重複之感,但其學者的認真可見一斑。除去瀰漫其中的三人的情誼,整本書可謂信息龐龐。我想就算是孰悉張愛玲的讀者,也會從中讀到數不勝數的驚訝,甚至大可以其為索引,去梳理、擴展一些內容。

比如她與炎櫻的友誼,頗有些微妙之語;比如她和賴雅的婚姻;比如她雖然沒有子女,但對下一代卻有著諸多極其精妙的見解;比如她對那些人極犀利的一言兩語:蘇青——決不嫉妒、從來不使我嫉妒;潘柳黛——蛇蠍似的人;桑弧——你一得意便又慘又幼稚,永遠是那十三歲的孤兒;胡蘭成——“從不向人呼彼名,即使聽別人提及亦覺刺耳,

《私語錄》:張愛玲,因為特別的友誼,我把遺產給了這對夫妻

意猶未盡,是張愛玲作品給我永遠的感受。這一次,還多了鄺文美和宋淇。他們智慧與智慧的碰撞,友誼與友誼的對接,理解與理解的默契,他們對彼此高度的尊重與信任,等等,令我抬眼看世界,竟覺得世界乾淨了一些,澄明瞭一些,美好了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