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日本不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奪回北方四島?

歷史假設小推想



為什麼日本不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奪回北方四島,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想當然了。當年蘇聯解體,但是國家主權全部平穩地轉移到俄羅斯,聯合國其餘的四大常任理事國都投票同意這麼做。所以蘇聯與俄羅斯是無縫銜接。而在蘇聯解體時,蘇聯的軍事力量並沒有消失,日本靠什麼奪回北方四島?空軍,海軍,以及陸軍的實力都不及蘇聯,美國當時希望蘇聯早些散夥,消除一個與美國爭霸的對手,所以美國不希望這時會節外生枝。因此沒有美國的支持,日本更不可能奪回北方四島。

其次,承認北方四島是日本所有的國家並不多,因為蘇聯認為北方四島是二戰處理的一部分,就像蘇聯佔領南部庫頁島一樣,是把日本奪去的俄羅斯領土恢復。而戰後美國也沒有要求蘇聯撤離,只是說領土問題應該有日本與蘇聯兩個當事國協商解決。所以日本想奪回的北方四島的法理不夠充分,這也是日本一直要求與蘇聯(現在俄羅斯)簽訂條約明確四島地位的企圖是一致的。

但是蘇聯解體時,日本不是沒有機會,當是俄羅斯揹負前蘇聯的大量外債,國內大量的失業,經濟嚴重停滯,需要外部援助,日本這時就提出向俄羅斯提供40億經濟援助,換取日本對北方四島的控制權。這是一筆很大的援助,並且日本還向俄羅斯說,只要解決了北方領土問題,日本就與俄羅斯簽訂友好條約,日本開放向俄羅斯的投資。應該說葉利欽以及家人都被日本做通思想工作,就算找機會簽訂協定。但是發生了俄羅斯的議會反對葉利欽的事件,其中的理由就是葉利欽收受日本的賄賂,出賣俄羅斯領土,迫於壓力,葉利欽不得不停止與日本的談判,不久葉利欽辭職,普京上位日本不得不重新佈局北方四島與俄羅斯談判,一談10年,最終也沒有從俄羅斯手中要回北方領土。

筆者認為,如果日本當時在蘇聯解體後葉利欽的休克療法治理經濟問題失敗時,給與俄羅斯40-60億的援助,北方領土可以談成,日本沒有魄力,害怕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所以就有了現在拖而不決的局面,未來領土問題的解決更加困難。


橋本看日本


日本想奪回北方四島,做夢都想啊!一旦奪回了北方四島,日本將會往正常國家邁出一大步,日本的政客誰不想奪回北方四島啊,問題日本有那個實力嗎?敢跟俄羅斯叫板嗎?以日本的慫樣,俄羅斯一發威,日本就變成了縮頭烏龜。如果日本敢用軍事手段奪回島嶼,俄羅斯會教訓日本該怎樣做人的,日本在北方四島上根本就沒有底牌和俄羅斯叫板,悲催的夠可以的。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因為財政困難,葉利欽主動的找上日本,希望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溝通。日本聽到消息後興奮極了,以為可以收回四個島嶼了。可是葉利欽只答應日本用錢贖回四島中最小面積的齒舞和色島兩個島嶼,日本死活不願意,要交就四個島嶼一起交,日本人以為俄羅斯經濟困難一定會交回四個島嶼,最後還是會屈服的。只是日本人小看了俄羅斯,葉利欽沒有答應日本人的要求,甚至最後兩個多島嶼也沒有交回,給臉不要臉,俄羅斯再窮也不會求著日本人,而日本人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低估了俄羅斯的意志。最終以為有機可乘的日本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談判破裂,當時的日本也不敢用軍事手段收回四島,畢竟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擺在那裡啊!逐漸恢復過來的俄羅斯,再也沒有用主動提出要解決北方四島的問題,反而是日本主動討上前去要求歸還,俄羅斯對日本是愛理不理,一直吊著日本人玩。

現在的日本對於北方四島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這一切都由於美國和俄羅斯的緊張關係。美國現在一直制裁俄羅斯,日本人認為可以藉著美國勢力用經濟手段去和俄羅斯進行交換,贖回四個島嶼,可是俄羅斯只答應經濟挽助,至於島嶼歸還問題慢慢商量,這和日本的目標不一致,這讓日本很弊屈。在島嶼問題上俄羅斯一直處在主動的地位,俄羅斯認為就單單是經濟上的幫助不足以讓俄羅斯交還四島,因為四島的價值遠遠超過日本給的錢財,日本人也不會給出更大的利益給俄羅斯,俄羅斯當然就不會交還四島啦,虧本的買賣俄羅斯才不做呢!再者美國對俄羅斯的壓力,俄羅斯看的很透徹,美國表面上說支持日本奪回四島,內心可不願意日本奪回四島的,因為日本奪回了四島變強大了還怎麼受美國的控制啊,美國才不會讓日本跳出自己的手掌心,任何讓日本變強大的行為,美國都阻擋,日本可以找俄羅斯的麻煩,但是不會讓俄羅斯真的把四島交還給日本。這就是美國和俄羅斯鬥而不破的真相,日本只是棋子,美國和俄羅斯才是下棋的人,至於日本要鋌而走險用武力奪回四島,那就是要領土不要命了,俄羅斯會讓日本白白難受一番,再者沒有美國的軍事支持,日本什麼都不是,還敢用武力奪回四島,那隻能是做白日夢,當然可以試試的,只是命在不在就難說了。

目前日本無論通過何種手段奪回北方四島都是不可能的,至於未來會不會奪回四島,那就誰都不知道了,也許老天知道吧!現在的日本人只能坐著飛機遠遠的看著北方四島,不敢進入北方四島的領空,否則俄羅斯的放空導彈可是會不客氣的把飛機打下來的!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北方四島對於日本來說,一直是塊心病。自二戰末期這四座島被蘇聯紅軍佔領後,就再沒回到日本手中。這幾年來,日本也是變著注意打這四塊島嶼的注意,要不被普京一口回絕,要不就是開出天價,讓日本買。在蘇聯解體的1990年,大概算是她最虛弱地時候,如果日本果斷出擊能否收回島嶼?而日本為何沒有抓住機會?

熊瘦了也還是熊,日本吃不下這塊肉

猶記的蘇聯成立之初,日本自以為機會來了,從遠東地區侵入蘇聯領土,響應歐洲的白軍。然而敗得一塌糊塗,之後諾門坎、關東軍覆滅,日本在蘇聯面前就沒贏過。趁蘇聯解體收回北方四島,這主意真若實行,且還成功收回了,怕也吃的不安穩。俄羅斯是一個記仇的民族,車臣、外高加速、格魯吉亞、克里米亞,所有讓俄羅斯吃過虧的地方,後來都加倍吐出來了。

這裡可以介紹下印度的作死行為,蘇聯解體前,印度從蘇聯訂購了大量軍火,也借了不少債務。眼看蘇聯解體,盧布瘋狂貶值,印度以為機會來了,用超低廉的價格清償了對前蘇聯債務。不過這筆帳,俄羅斯可沒忘記,後來印度又來購買航母和艦載機,俄羅斯大玩手段,維修費用、升級費用、培訓費用,讓印度狠狠的出了一把血。

日本不是完全主權國家,想收回島嶼都做不了主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日本沿襲和平憲法,不具有宣戰權。雖然這20年,日本頻頻玩火,不斷擴大自衛隊實力,有了準航母、宙斯盾艦等現金武器。但若回到1990年,日本剛經歷跟美國的貿易戰,被美國各種提防,國內軍事力量又特別弱小。能派出自衛隊進攻北方四島,怕連一個蘇聯裝甲師都打不過,何況沒有交戰權就不能宣戰,這樣無宣戰下進攻北方四島,是搞不宣而戰嗎?中國、美國也會出面干預的。

蘇聯解體以現在的分析有其必然,但在當時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這麼大一個國家怎麼說沒就沒了。美國沒想到、英國沒想到、中國也沒想到,日本更不會為此提前制定相關作戰方案。日本的任何軍事行動都是對二戰後世界格局的挑釁,五大常任理事國沒有一個會向著日本。


武器跟蹤狂人


那不是得準備發生戰爭嗎?

蘇聯雖然解體了,作為繼承者的俄羅斯,其基本的軍事實力還是擺在那裡,還是一個核大國,日本憑什麼去奪呢?

如果美國不允許不幫忙,日本肯定沒有這個膽子主動發動軍事進攻的。當然,日本當時是有趁機想辦法拿回北方四島的打算,方法是試圖去拿錢贖回。

但日本老是想佔俄羅斯便宜,並沒有真正肯出大價錢。所以,到頭來在“北方四島”問題的處理上,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而徹底陷入無望的局面。可謂倒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先是1991年4月戈爾巴喬夫訪日,鑑於當時急於得到日本的援助,蘇聯不得不在北方領土問題上對日作出一定的讓步。雙方首腦經過會談發表了《日蘇聯合聲明》:蘇聯承認日蘇之間存在著懸而未決的歷史問題,並同意通過談判解決北方四島的爭議

接著1993年10月葉利欽對日本進行了正式的訪問。訪問期間雙方共同發表了《東京宣言》和《經濟宣言》,其中東京宣言的核心就是北方領土問題。《宣言》稱:“兩國首腦一致認為必須克服兩國關係中存在的困難遺產,並就齒舞、色丹、國後、澤捉島的歸屬問題進行認真的談判。”等於間接確認了1956年《日蘇聯合宣言》中蘇聯所作的交還北方兩島的承諾繼續有效

最佳時機出現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後半期,在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俄羅斯經濟狀況已經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此時日本頻頻揮動“經濟合作”牌,企圖在經濟上給俄一點甜頭,誘俄在領土問題上做出新的讓步。1997年11月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同葉利欽簽訂了一份名為《橋本——葉利欽計劃》的一攬子援助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在2000年前日本重點在高技術領域、整頓俄國內投資環境、培養企業人才和開發俄遠東西伯利亞能源方面提供援助和合作。此外,橋本還許諾向俄提供15億美元的輸出入銀行貸款。1998年11月小淵惠三首相訪俄,主動表示日方願意繼續履行《橋本——葉利欽計劃》,並願意在原先許諾的15億美元的基礎上在對俄追加1億美元的援助,同時雙方簽署了《日俄投資保護協定》,決定成立“共同經濟委員會”,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在日本“金元外交”的攻勢下,1998年,俄方再次做出讓步,同日本交換了解決領土問題締結和平條約的初步方案。日本的方案是,在日俄和平條約中明文規定在擇捉島、烏魯普島之間最終劃定兩國邊界線,在商定的歸還日期以前,日本承認俄擁有施政權,繼續維持四島現狀。俄羅斯方案是,在2000年前制定並簽署日俄和平條約,在條約中載明繼續探討雙方可以接受的解決邊界問題的方案,同時繼續就締結在上述島嶼之間劃定邊界的條約進行談判。這兩個方案雖然在內容上相去甚遠,雙方均表示難以接受對方的提議,但這一進展卻表明雙方關於領土問題的談判已越過要不要歸還四島的爭論階段,而

進入如何歸還四島的“短兵相接”階段。說白了,這次日本要是真肯拿出大價錢來,快刀斬亂麻,恐怕就會得手了。但是日本人還是一直磨磨唧唧在那裡討價還價。

日本人沒想到等到普京上臺後,俄羅斯經濟開始恢復增長之後,這事情竟然就像黃花菜一樣慢慢涼掉了。越到往後,俄羅斯的態度就越發模稜兩可,即便不能說是態度強硬,也顯然是越來越是在敷衍與倒過來釣日本人的胃口。特別是在2004年,俄羅斯在“安大線”石油管道問題上了日本大當後,說實在的,從那以後對日本就沒有多少真正的信任了。


建章看世界


作為一個極度渴望恢復正常國家身份的日本,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採用強制手段來獲得利益。

日本的現狀,大家都懂得。

雖然是美國的盟友,但只是提款機+炮灰,地位不如美國歐洲盟友。

根據和平憲法,日本只能發展防禦性武器,軍隊只能自衛,不得擁有對外作戰權。

日本政府在外交、國防、軍事的一舉一動,美國都盯得很緊,美國人不傻。

有時候出於遏制其他大國的勢力,需要日本打前哨,美國會給日本一些政策的放鬆,一些甜頭。

但想做出出格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

日本的法律不支持,老百姓不支持

日本的政府肯定想奪回來,可怎麼奪?

二戰之後,雅爾塔體系就沒把北方四島規定在日本國土範圍之內。

對於這一點,英美都同意北方四島是蘇聯的。

日本想要搞事情的話,這是公然撕毀戰後協定,挑戰世界秩序。

一個戰敗國想作妖?俄羅斯忍不了,美國容不下。

日本的和平憲法也把日本的軍事權力鎖的死死的,不可能在脫離美國控制的情況下發動戰爭。

日本的右翼就那麼一小撮,日本主流民意是厭戰的,日本軍人的戰鬥慾望也極低。

日本人的恐俄症,即使俄國虛弱的時候,他們也不敢下手

日俄戰爭中,日本賭上國家的命運與沙俄死磕,險中取勝,野心變得大大的。

即使沙俄換成了蘇聯,可這筆賬俄國人記得牢牢的,

諾門坎戰役,日本又來挑釁,丟下幾萬人的屍體逃回滿洲,從此再也不敢有“北上”的念頭。

1945年,蘇軍擊潰關東軍,幾十萬日軍被俘虜過去幹苦力,能活著回日本的真心不多。

日本就此患上了恐俄症,尤其是做夢的時候想到俄國那上萬件核彈,真的要“夢中驚坐起”。

北方四島就不要想了,普大帝每次都是逗你玩的,安倍別當真。


雲中史記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陷入困境,經濟不斷下滑,內部動盪不已。從這一點來看,的確是日本奪回北方四島的大好時機。日本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奪回四島的想法。但環境不允許,日本唯有望機興嘆!具體的阻礙有:


法律不允許。一方面,蘇聯(俄羅斯)是根據二戰後雅爾塔協定等一系列國際條約而佔領的北方四島,如果日本強力奪回就是在破壞二戰後的秩序,這是連美國也難允許的;另一方面,日本國內的和平憲法對日本也是一種限制,它剝奪了日本對外使用武力的權力。

武力難匹敵。就算日本突破和平憲法而動用武力去奪取北方四島,但它面對的對手太強大:蘇聯雖解體了,但俄羅斯繼承了其主要軍事力量,尤其是龐大的核武庫。也許動武初期,日本能暫時取得一些優勢,但它不敢把俄羅斯逼得太甚,因為那意味著日本的滅頂之災!日本的主子美國也不敢輕易馳援。



談判難奏效。蘇聯解體後,日本也曾嘗試用與俄羅斯談判的方式解決北方四島問題,並以經濟援助作為誘餌。當時俄羅斯的領導人葉利欽一度動心,想把離日本比較近的色丹與齒舞兩個小島交還日本,以換取日本的經濟援助。可當時的日本味口太大,想整體收回四島。後來普京上臺後,日本喪失了部分收回四島的良機!


姜運倉


這個問題需要從這兩個國家分別分析。

1991年底,前蘇聯解體,經濟雖然遭遇重大危機,但是軍隊、武裝力量沒有受到太多震盪,主要的政治資源、軍事力量由俄羅斯繼承,包括北方四島。內部混亂、經濟衰退可不代表在對外政策上的含糊,從葉利欽到普京,都沒有就這一問題鬆口。

北方四島是指俄羅斯千島群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個島嶼(俄羅斯稱為南千島群島),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在戰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上召開的一次會議,瓜分遠東的勢力範圍,當時作為蘇聯向日本宣戰的報酬的一部分,將上述四島劃為蘇聯所有。1945年8月15日,蘇軍展開子夜登陸奇襲,開始了著名的“守門之戰”,8天后,日本守軍宣佈無條件投降,奪島成功。1951年9月,日本簽署文件表示放棄千島群島所有權及請求權。現在俄羅斯不予歸還的一個明確理由就是,不能推翻二戰的勝利成果。

俄羅斯海岸線很長,但出海口真的不多,而從千島群島出海就是一望無垠的太平洋,這是關乎戰略安全的咽喉要道,地緣的重要性對俄羅斯不言而喻。而且千島群島具有很強的隱蔽性,當年日本就是從這裡出發偷襲了美軍位於夏威夷的珍珠港。俄羅斯不僅強化駐島部隊結構、更新武器裝備,還在島上建立大型的反潛、防空情報蒐集監聽站,因為其特殊位置,這裡是監聽日美戰機、艦船活動的最佳位置。

扼守黃金水道的四島同樣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水產資源豐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漁場之一,島上不僅森林資源豐富,還有眾多的礦產資源,黃金、白銀、鈦、鐵等等,已探明儲量的四島及大陸架資源總價值高達400多億美元。如此一塊“風水寶地”,俄羅斯怎麼輕易出讓?

1991年的日本,樓市泡沫破裂,東京的房價3個月暴跌65%,股價在房價下跌後繼續下跌,跌幅高達80%,日元開始長達20年的貶值。在經濟一蹶不振的情況下,自然顧不上這個問題。不過面對日子更艱難的俄羅斯,日本還是佔用較大經濟優勢的。於是後來頻頻打出”經濟合作“牌,誘使俄羅斯在北方四島問題上讓步,但雙方的提案內容相去甚遠,談判一直無法達成一致。

其實早在1960年,前蘇聯提出”外國軍隊撤出日本領土和簽訂蘇日和平條約的條件下,可以歸還齒舞群島和色丹島”,但被日方拒絕。

現在雙方在這個問題上都採取強硬態勢,俄羅斯拒絕歸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鼓勵新成立的水陸機動團“苦練三年,奪回北方四島。”

領土之爭的始作俑者美國是不好意思出面推翻自己二戰時的決定,面對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力量,日俄之間的談判道路是既阻且長。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其實在蘇聯解體的時候,是俄羅斯最為虛弱的時候,當時俄羅斯內部車臣,韃靼斯坦共和國等都在鬧獨立,而且國內經濟崩潰,尤其是休克療法,讓俄羅斯經濟直接跌了一半,國內矛盾十分尖銳。可能有再次解體的風險。因此,此時日本也是躍躍欲試,國內要趁此時機收回北方四島的呼聲非常高。甚至日本都在做這方面的準備,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


為何會如此呢?主要是三個原因:第一,俄羅斯的實力。蘇聯解體時,俄羅斯繼承的軍事是最多的。當時光是軍隊就有300萬,還有5艘航母,幾萬輛坦克,還有1萬多架戰鬥力,還有整整10000多的核武器。可以說軍事實力依然是世界超級大國。而日本面對這麼龐大的軍事,絲毫沒有勇氣開打。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蘇聯解體了,但是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別說滅日本了,就是滅地球都夠幾百次了。因此,日本人還是正確評價了自身的實力。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因此遲遲不敢動。

第二,美國反對。很多人說了,日本不敢打,美國怎麼不支持呢?其實當時的情況恰恰相反,因為葉利欽在蘇聯解體後,全面倒向西方,因此,當時俄羅斯和美國的關係非常好,俄羅斯跟西方正是蜜月期。後來葉利欽之所以搞休克療法,也就是被西方攛掇的。因此,此時的美國是不希望日本軍事介入,收回北方四島的。美國主子不同意,日本更加不敢動了。因為本身就不敢動。


第三,怕被當成犧牲品。從當時俄羅斯的狀況來看,內部矛盾尖銳,經濟崩潰,正是在尋找轉移矛盾的時候。當時甚至有打一場戰爭轉移矛盾的提法,因為這也是政治強人一般的做法。國內暫時搞不定,可以對外。因為一旦對外戰爭,反而能讓俄羅斯民眾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因此,此時的日本如果正好撞在槍口上,那麼死的就不是慘的問題了,而是很慘。因此,這一點也讓日本看到。因為越是艱難,越是內憂外患,反而能激勵戰鬥民族的戰鬥意志。

探究問題真相,揭秘背後故事,歡迎關注頭條號〔歷史真相背後〕,給您不一樣的精彩



歷史真相背後


俄羅斯現在以不能推翻二戰的勝利成果為由多次拒絕日本提出的歸還北方四島(國後、擇捉、齒舞、色丹)。

(北方四島)

這裡題主提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日本為什麼不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去奪回北方四島?我希望用自己所瞭解到的知識讓大家瞭解下。說實話我的第一反應是就算蘇聯解體了,日本有這個實力去奪取嗎?與其這樣問,還不如說美國為什麼不趁蘇聯解體時滅了他?

這裡涉及到兩個國家,那就是俄羅斯和日本;還有個外部因素。

一:我們先看看俄羅斯,1991年隨著八一九事件的發生蘇聯開始解體,然而由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卻繼承了蘇聯大多數的“財產”,這就意味著是一家獨大,雖然在經濟和政治上都有一定的落後和損失,但是整個蘇聯解體的過程中始終沒有動用軍隊,高層有想過用武力來解決,可是當談到把戰場放在哪裡?槍口對準誰?這些問題時大家都放棄了。最後的結果就是由蘇聯解體成了15個國家。其中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是最大受益者。這意味著只是大家分了一塊蛋糕,而俄羅斯卻佔據了整塊蛋糕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瘦死的駱駝比馬(gou)大!

(蘇聯解體後15國分佈)

二:我們再來看看日本,當時的日本是望眼欲穿,卻有不敢輕易動爪,日本連軍隊甚至都部署好了,但是最後決定不幹了,原因就是意識到蘇聯雖然解體,但是對付自己還是搓搓有餘的,而當時的蘇聯急需找一個外部因素來緩解氣氛,希望用外部事件來阻止解體進程,日本如果往槍口上撞只能是被打。還有個原因是日本人怕蘇聯,諾門坎戰役把日本人打的沒脾氣,日本戰俘以為在中國做戰俘嗎?那是在蘇聯,那一段難忘的日子可能後來都還有陰影。

(諾門坎戰役後蘇聯分享戰利品)

三:這也就是外部原因了,美國牽制日本,美國作為日本的看護人,怎麼能讓日本做大,在加上當時葉利欽與美國交好,日本自然是不會看不清形勢了。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


羽評郡主


蘇聯剛解體時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是歐美國家的盟友,而俄羅斯也是一個有自尊的國家。如果日本趁蘇聯解體時奪回了北方四島,那麼俄羅斯一定會對日本進行毀滅性打擊。



1. 說到日本的北方四島和蘇聯解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要了解一個人物,那就是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蘇聯的解體與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有著直接的

關係。1985年4月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把葉利欽從地方調入蘇聯中央,1985年12月戈爾巴喬夫又任命葉利欽擔任莫斯科市委書記,可以說戈爾巴喬夫一手提拔了葉利欽。就在葉利欽步步高昇之際,歐美西方國家也在暗中拉攏葉利欽。可是葉利欽畢竟是一位政治新人,他在蘇聯的政治人脈非常有限。葉利欽在1987年公開批評他的恩人戈爾巴喬夫改革不力,葉利欽希望當選蘇聯最高領導人,把戈爾巴喬夫趕下臺,不過葉利欽沒有成功。隨後戈爾巴喬夫免除了葉利欽莫斯科市委書記的職務。



2.葉利欽被免職後處處遭受到戈爾巴喬夫政府的打壓,葉利欽多次希望東山再起都沒有成功,因此葉利欽在1990年7月宣佈退出蘇共。歐美國家眼看著自己培養出來的這位蘇聯政治明星就此隕落非常不甘心,就在1991年支持葉利欽當選為蘇維埃俄羅斯總統。雖然葉利欽當選了俄國總統,但是他沒有軍隊指揮權,他還要接受蘇聯中央的管理和指揮,這讓葉利欽非常不滿意。而此時歐美國家開始與葉利欽秘密商討解散蘇聯的計劃。由於蘇聯末期國家的經濟出現了衰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引起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爆發了民族矛盾。而蘇聯軍方在1991年8月19日發動的軍事政變也失敗了,這讓蘇聯國內更加混亂。葉利欽此時號召他的支持者,將蘇聯軍方發動政變的領導人全部拘捕,並且控制了俄羅斯境內的軍隊。1991年12月7日葉利欽瞞著蘇聯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前往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領導人簽署瞭解散蘇聯的協議。1991年12月25日蘇聯國旗從克林姆林宮降下,而代表著俄羅斯的白藍紅三色旗緩緩升起,這預示著蘇聯正式解體。



3.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與歐美國家進入了一段長達7年的蜜月期。葉利欽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前首相梅傑、德國前總理科爾都成為了好朋友。1991年蘇聯解體時日本首相是宮澤喜一,當時的日本國內也出現了要收復北方四島的聲音;可是美國並不希望日本在此時使用武力收復北方四島,因為美國將蘇聯解體後不希望進一步刺激俄羅斯。而1991年的俄羅斯繼承了蘇聯300萬軍隊、10000枚核彈頭、5艘航空母艦、550艘主力作戰艦艇、1.2萬架軍用飛機、2萬輛坦克、5萬輛裝甲車。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雖然發展經濟不在行,可是他卻是一個暴脾氣。如果日本在蘇聯解體時主動收復北方四島,那麼一定會激怒葉利欽,而葉利欽一定會指揮俄羅斯軍隊對日本進行毀滅性打擊。因此日本和美國都不希望在蘇聯解體期間,利用軍事手段收復北方四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