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物理取代英語成爲主課對科教興國戰略的影響有多大?

臨兵鬥者一皆數組前行


如果物理取代英語成為主課對科教興國戰略的影響有多大?

關於英語的地位,一直飽受爭議。就目前的現狀來看,英語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從小學到大學,是無可爭議的主課之一。

無論是中考、高考、研究生,英語是必須要考的,也是非常關鍵的。

但是讓人尷尬的是,儘管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我們往往說不了幾句英語,也無法和人家進行交流,甚至看英語電影,也不能那麼自如。

可以說,很多在中小學時代,包括在大學所學的英語,幾乎到了工作的時候,竟然沒有多大用處。

不過,我也以為,首先,英語還是要學習,不能廢除,畢竟開放時代,要想走向世界,英語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其地位是不是可以降低一些,比如分數可以少一些。

畢竟英語對於不少人來說,還主要是一個語言工具,當前人工智能較為發達,恐怕這個問題也能解決,即便要進行一定的交流,恐怕也不要付出今天如此之多的精力來學英語,實在有些得不償失。

其次,從科學技術角度來看,物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相對有些難度的學科。但要想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推進創新技術,還得要重視物理學科。近來關於新高考的選科,就有不少人放棄物理,這恐怕值得注意。

最後,關於物理取代英語成為主課,恐怕也不一定現實。一者,學好物理也需要一定的天賦,不一定每個學生都能精通物理,這還需要一個興趣;二者,物理、英語都不能偏廢,畢竟物理科學也是世界的,不懂英語,怕也難以掌握、瞭解世界的物理學科情況,不利於溝通、交流和學習。

所以,從科教興國的戰略來看,各個學科都要引起重視,其實無所謂主課、副課之分,每一門學科都能促進科技發展的,只是功能大小不一而已。


碧翰烽


這個觀點是很好的。

說實話,現在的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我們國家要建設成為創新性國家,必須有一大批受過良好物理教育的人。因此,物理取代英語成為主課有很深刻的輿論基礎與合理性。

先說說英語為什麼不是那麼重要。因為現在這個時代,人工智能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已經高度發展,機器翻譯的水平很高,會議的英文記錄的水平也高過現場人工速記。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我們不需要學太多的英語就可以應付國際交流。就算寫英文學術論文,也沒有那麼高的英文要求,大學四級的英語是足夠了。

但是,物理就不一樣的,造芯片,造原子彈,造近光速飛船,研究高溫超導,研究石墨烯,研究光伏發電,這一切都與物理學高度相關。如果我們的國民沒有物理基礎,那麼很難做出真正有價值的技術創新,也很難有原創思想。最後我們這個國家還是停留在一個缺乏創新能力的國家。

儒家治國很重要,科技也很重要,支持提高物理在高考中的地位,也支持在中學教育中引入相對論與引力波,就好像引入人工智能到高中教育一樣。


瀟軒


中國教育的兩大弊端:一、對人才的極度浪費;二、教育的不公平。

對人才的浪費:可能是中國人多,所以相應的中國的孩子也多,多到只要一小部分人成才,就能托起中國的科學進步,就像孫悟空吃仙桃,只吃最紅的那一口;中國航空航天,特別是航天系統,據說大部分人都是四十歲以下的,甚至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這讓很多國外人很是羨慕,我想這批人的理科成績一定都是很優秀的,特別是物理,但他們的英語用到多少就不知道啦。不扯遠了,說浪費主要表現在:地域內所有學子一張考卷,語數外和物理化學及副科通通要考,用總分來選拔優秀學生,當然選出來的都是很優秀的人;全科人才當然很好,但是人生而不同,天賦也不同,有些人就是偏科,雖然在一門成績非常優異,但受累於其它學科,卻得不到認可,與大學,甚至高中無緣,浪費了天賦。在我從學的經歷中,有好多同學理科成績很優秀,但是英語拉分太厲害而無緣重點高中,而我身邊的大學生,在工作中也沒見得英語有多大的用處,所以英語作為一門主科,我認為扼殺了許多學子,而且在學英語時用了大量的時間,也影響了學生在其它方面的鑽研,英語是人才浪費的一大因子。有些國外人少,對人就是物盡其用,很早就分科,你文科不好,你只管學理科就行了,對哪門精通就學哪門,一門長勝過門門通,歷史上的全科天才也是少之又少,希望中國也能儘早汲取國外優秀的人才培養方法,讓更多的人能在善長的專科上為國家作貢獻,如熊貓燒香的始作者就是初中文憑的人,因為在這方面稍有天賦而成為黑客,如果體制夠好,讓他能在這方面。繼續深造,也許就能成為這方面的人才呢。

浪費的另一方面表現為全國學子不同的難度,中國的大學其實是地方的大學,招生不是按成績,而是按地域分配的,每年高考時,這個問題就被大家吐槽,但是再怎麼吐槽也還是沒有任何改變,大家甚至都認為這是正常的,比如河南、安徽、山東等省份學生多,重點大學少,於是只有特別優秀拔尖的學子才能進入優質的大學,而那些第二梯隊的學子,也許在成績方面高於北京、上海的學生,但卻無法享受北京、上海學子的優質教育,這是不是也是浪費呢。教育的不公平就不多說了,不想寫太多了。

如果把物理取代英語成為主科,中國一定有更多的專科學家,也可能是不精通英語的專科學家。但利肯定大於弊,會有更多優秀人才被髮掘。題主提的問題很智慧,不知道中國相關部門是否會考慮優化中國的人才培養制度。


麻洋洋


日本這個國家自2000年開始至2017年,已有二十人左右獲諾貝爾物理、化學獎,世界近代歷史已經證明:哪個國家的物理諾貝爾獎獲得者多,同一時期該國家的科技實力就強大,你看看現代的諾貝爾物理獎基本上都由美日兩國獲得,就可明白美日兩國為什麼科技實力遠遠領先其它國家了。有人說:學英語可以翻譯外國資料學習呀,從近期中興公司的例子可以看出,你使用具有外國知識產權的東西是需要交費的,並且在一定條件下,即使你願意交費使用,美國也不一定願意讓你用,由此可見:知識產權是多麼重要,而知識產權的獲得,只靠學英語去翻譯能行嗎?這樣看來,物理取代英語成為主科,對我國的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的確有重大戰略意義。


眾裡尋他千1146400073


前幾天,網上傳播了一個臺灣教授的演講,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搜一下。該教授對於英語的觀點很好,他說“中國人學英語,要有一種羞恥感,要覺得是被迫的”。可能不是原話,意思大抵如此。

確實,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蔚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四方蠻夷以著漢服、寫漢字、說漢語為榮。東方巨人僅僅打了個盹,被以日不落帝國為首的西方趕超,接踵而至的是百年的被奴役和屈辱。

尤其是從新文化運動開始,學術界的一些精英,竟然以批判孔孟之道來否定中華傳統文化,凡是傳統的都受到鄙視。同時,這些精英大肆宣揚“先進”的西方文明。無獨有偶,改革開放之初,也有大量的“精英”在鼓吹“全盤西化”。

先賢說過“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先進本沒有錯,現代工業體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英制還是公制都源於西方;蒸汽機、內燃機、車床、銑床、刨床……都是西方發明的。學習西方技術,首先學習西方語言,這個初衷是好的。

但是,咱們現在的教育,把英語作為必考的學科,語文、數理化成績再出色,英語差就會被淘汰,上不了好的中學,更會上不了大學。而被大學拒之門外的人裡,或許有被埋沒的數理化天才。

一個民族要想傲然屹立,必須有方方面面的人才,尤其是理工人才。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憑藉有一批精通別國語言的“精英”,而能夠傲視全球的。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只是暫時的需要,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需要。如果本末倒置,那就得不償失了。

曾經聽到幾個英語成績不好的中學生聊天,憧憬著中華民族傲視天下之時,歪果仁考漢語4--6級,怎麼虐狗的。“讓他們做詩,律詩、絕句,凡是打油詩,取消考試資格”。“用草書寫一段短文,讓他們翻譯成現代漢語,用毛筆小篆謄正”。“聽力口語是繞口令”。

我家寶寶每天背英語都憤憤不平,我就勸他“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好好學習,振興中華,讓四方蠻夷學習漢語,好好虐他們”。這一天,應該不會太遙遠的!


天地人和103804796


外語作為主課,在1980年代以前是有道理的,因為那時中國什麼都沒有,隨便一個設備的說明書都是英文的,而今不一樣了。

現在外語有多大用呢?幾乎學生工作後99%的用不上,因此寶貴的時間用於學外語,純粹是浪費時間,可以改成選修,起碼可以不能作為高考的課程。如果今後會用到的,比如想進外企、想做科研的人,自己學唄。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5年內無論是文字翻譯和口語翻譯,AI即可完全解!

不過用於學外語的時間是改為學物理還是學數學,可以再商量。我個覺得學數學可能更好,一是因為數學是科學的基礎;二是因為學數學更是在學邏輯,中國人的(形式)邏輯太差,幾乎沒有邏輯思維,沒有邏輯思維也許是中國沒有產生科學的主要原因(愛因斯坦這麼說的)。從小培養中國人的邏輯思維非常非常重要,這關係到整個民族能不能進步的大事。邏輯思維成了習慣,假話一聽就會被揭穿,想用假話統治別人的做法就沒有用武之地了。


ched123


中國的乒乓球為什麼強?因為乒乓球在中國幾乎是全民運動,在那麼多愛好者中選出頂級高手相對就容易多了。

同樣,如果物理化學成為基礎教育中的主科,讓每個學生自小就廣泛接觸瞭解理化,並培養興趣,那麼在這些學生長大後從中培養出頂級的理化科學家也會相對容易。

而英語呢,作為一門主科,可以說牽扯了絕大部份學生絕大部份的學習時間,而這樣的教育培養,最終能培養出英語的語言學家來?而就算真的培養出英語語言學家來,又能怎樣?於國何用?我敢說,在中國本土學習二十年英語的人,絕不比在英美國家生活二年的人強到哪去。

中華民族要實現復興,要實現崛起,則必須要走科技強國戰略這一條路。所以,數理化等自然學科教育必然要普及。所以,在基礎教育中,數理化應當取代英語成為主科,而不能讓英語誤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科學腦袋。


潘氏正坤


這個問題提的相當好。我認為應該把物理納為主科,而把英語變為副科,這樣會更有利於培養出更多的更優秀的科技人才,更有利於我國科技的進步和發展。

記得在一些古典小說中有程咬金、孟良、胡大海等英豪,他們都只會三斧子半,但他們卻都是叱詫風雲的猛將,原因是他們那三斧子半練的太精了,以至於很難遇到對手,俗話說“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精”,是很有道理的。

當今社會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是對科技人才的培養,而科技主要體現在數理化方面,尤其是物理,它涵蓋了整個科技領域,無論是航天、航海、先進的武器裝備、還是電子、發電等等都離不開物理學,因此,物理學對一個國家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人才的培養應該是專一性的,而不需要全能型的。

英語主要就是一種交流工具,當然了也是那些科技工作者查閱文獻資料的一種工具。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的發展,英語已經失去了它原有的價值,如果再把英語列為主科已經沒有必要了。

記得我的兩個大學同學當年畢業考研時,他們的三科專業課成績為290多分(專業課滿分300),總分超出我們學校研究生錄取分數線達到60多分,可就是英語和政治都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及格線,結果也只能哀嘆了。因此說,我國的這種體制埋沒了很多專業人才。

有些學生天生就偏科,他們的數理化成績非常優異,但英語和語文成為拖累,結果也不能夠上一些好大學,專業技能也會被埋沒。

現今的高考,理科生已經取消了政治這門學科,這應該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然而物理的分值降低,英語卻還保留在主科位置上,小編認為這是非常不妥的,雖然不能夠取締英語這門學科,但也不應該把它與我們的母語(語文)放在同等位置上。而如果把英語和物理的位置進行調換才為合理。當然我這裡是對理科生而言的,對於文科生來說是無所謂的了。

我們國家當今的學生所學的知識非常泛泛,那一門都學,一直到該上高二時才分文理科,這樣,在應試教育體制下,那些偏科的人才就會被埋沒,也不利於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因此,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一二三四向前進


物理學家肯定要掌握外語知識,英語是其中之一。學好英語不需要學好物理,懂英語不學物理。英語是一種語言,物理是一門科學。科教興國戰略是發展國家科學技術,物理是科技基礎,讓最多人學習能夠培弄更多的科技人才。對國家科學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影響深遠、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國人研究取得物理學各種成就獲得榮譽,卻無法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從側面說明英語不是科學發展的關鍵。


憨土豆1


可以採取。更貼近生活服務生活,更符合國情,技術含量高。本人自初一起讀了近十年英語只會說beybey ,讀書成本太高,收穫和運用英語機會太少。讀了初二初三2年物理卻會當電工和電器維修。結合學生實際把英語作為選修課(副主科)還是可以接受的。在中國農村太部分地區,生活中運用英語的機會太少了。農村學生和國家基礎教育,給英語打敗了。農村教育難以振興的罪魁禍首就是在農村推行英語教學,而且教師的英語教學五花八門,特別是對同一單詞,不同的老師發音猶如沒有規律的多音字組(中國多音字有規律且一次發音),讓學生在一至六年學習英語走遍了全世界英語地區,卻沒有標準的英語發言。你說學生能喜歡英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