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多少父母在「自殺式」地陪娃寫作業?

奇葩史說


確實,太多父母即使不是“自殺式”陪娃作業,也是“歇斯底里”式陪娃作業。

雖然孩子作業的過程讓他們憤怒、絕望,但是最終總會給自己臺階下:孩子都這樣。

真的都這樣嗎?未必,許多孩子作業過程根本不用家長操心,最多需要家長籤個字就好。

為何差距那麼大?還是學習習慣問題和能力問題。

我班有個孩子,從小班開始我就反覆強調注意習慣培養,不要什麼都包辦代替,家人全部自以為是,總感覺誰的孩子都不如他的孩子聰明,誰都不如他們會養孩子。

現在大班了,明年年齡不夠建議他選擇中班,家長脫口而出:小中班又學不到什麼!

我也挺無語的,現在即使租房子帶孩子上學的也極少這種觀念,他們也算家庭環境較好的吧,竟然還有這種認知,卻沒想過:別人家的孩子會畫畫他的孩子不會;別人家的孩子會剪紙了他的孩子剪刀也不會拿;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專注拼搭一件作品他的孩子只會說“我不會”……

這些說明什麼?說明他的小手肌肉群發育不好,精細動作完成困難,將來寫字肯定有問題,寫字困難自然作業完成更困難。我似乎可以看到將來他們全家上陣陪孩子作業的場景。

如果家長們不想“自殺式”陪娃寫作業,建議家長們從小重視孩子興趣、習慣及生活能力各方面的培養。

“自殺式”陪娃難有美好未來。


媽咪老師72


至少我朋友圈的都這樣,去大街上走一走問一問,十個家長中九個會陪娃寫作業。

“自殺式陪娃寫作業的父母基本都有一個邏輯:

孩子寫不好作業,學習就不好;學習不好,成績就會下降;成績下降了,將來考不上重點大學;考不上一流的學校,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怎麼結婚?養家?生娃?

你說說這能不焦慮嗎?所以有些父母為了釋放自己的焦慮,一回到家看到孩子,最常說的話就是:作業做完了嗎?

我其實並不反對父母陪孩子寫作業,可陪孩子寫作業一定是有技巧有方法的,如果父母像只大老虎坐在孩子旁邊,動不動就吼,你焦躁孩子也累,什麼氣得心肌梗塞,還有手給拍骨折的,還有氣急敗壞的老爸跟11歲兒子大打出手的,莫不是在逗我?!

家裡有兩個學齡的孩子,分享一些平時陪寫作業的體會吧:

1.問問孩子今天要不要陪寫作業

通常低年級的孩子會希望家長坐在身邊,因為剛上小學,有些題真不會做,他會希望有父母在旁邊。

建議你不用太焦急,孩子一個字寫歪了寫出格子,馬上說“擦掉!寫到格子裡面去”,看到哪道題錯了,如果兩三遍說下來,孩子還不會,就忍不住要發飆“你上課聽沒聽?!”講真,這樣基本孩子再問你,誰願意讓頭老虎坐在身邊?

2.碰到孩子不會做的題目,快速處理

家長們要說了,這怎麼行呢?他不會做,我要把他教會啊。但家長心裡要有數,現在孩子的作業量都很大,如果在一道題上死磕到底,孩子精神一緊張,你講一萬遍,他都不一定能聽懂。

一道題目如果完全不會做,你講了再讓他抄一篇,週末再把題再複習一遍,再選兩道可以舉一反三的題目,基本就沒問題。



3.不要給孩子佈置額外的作業

孩子8點鐘作業做好了,一看喲離睡覺還有一個小時,再來做口算題吧~還有點時間,再來背兩首詩吧,這麼搞幾次,孩子以後天天作業磨蹭到10點半。

留出一些玩耍的時間,孩子得到放鬆,第二天上課認真聽講,回來作業做得快,這樣不就良性循環了嘛。


甜甜圈伐木累


我的孩子今年小學六年級,對於陪娃寫作業這個問題,我很有發言權。

根據我的經驗,這個陪伴的過程至少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低年級——全陪

孩子剛入學的階段,尤其是一年級的時候,建議家長能夠全心的陪伴為宜。這個時候的孩子還沒有養成寫作業的習慣,通常會“寫”和“玩”一起進行,所以需要有家長在旁邊監督。


家長需要陪伴的是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糾正他不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這樣形成好的習慣,不僅對眼睛有好處,也給高年級打下基礎,提高寫字速度。

孩子寫完作業了,家長最好能夠幫助檢查一下,是否有落下沒完成的。至於數學的錯題以及語文的錯字等問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檢查,逐步養成習慣。

第二部分,中年級——半陪過度到不陪

上了三、四年級,如果已經打下好的習慣,這個時候的家長,就可以稍微輕鬆一些。孩子已經在學校經歷了2年的學習生活,基本上可以做到自覺的完成。家長更多的要起到監督的作用。

這個時候可以適當給孩子規定時間,比如家長了解了作業量以後,可以和孩子建議應該用的時間長度,如果孩子也能認可,那麼就可以準備一個鬧鐘。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孩子一邊做一邊玩,也為了孩子能夠抓緊時間,以備高年級時更多的課業。

幾次計算時間完成作業之後,家長和孩子就可以逐漸總結出作業的速度,適時的調整,孩子也慢慢的可以自己總結,掌控時間的能力會大大提高。

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逐漸的抽身了,只是在每天作業結束的時候檢查一下作業的工整,作業數量就可以。至於對錯的問題,還是交給孩子自己完成。

第三部分,高年級——徹底放手

如果到了五、六年級,還需要家長陪伴寫作業,或是全程監督,這樣對於今後升入初中也是不好的前兆了。10歲多的孩子,基本上可以做到自主學習,並且能夠主動學習薄弱項,能夠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家長完全可以站在一旁,不參與,適當的需要配合的可以,比如默寫這類的不容易自己完成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逐漸步入青春期,她也不喜歡家長過多的參與她的活動。家長放手的同時也要掌握好方式。比如孩子用手機的時間家長就要有所掌握,不能放任孩子隨便使用,要在家長有效監督之下才可以。

家長只要掌握好這幾個階段,就可以適時的抽身了。只有大人主動的退出,孩子才可以總結自己的方法。比如我的孩子在需要默寫的內容上,她會先讀一遍要默的內容,錄在手機裡,然後默的時候就播放。這樣既不用我的幫忙,她自己還可以掌握時間,尤其是英語,我的發音不標準,她經常聽不明白,自己讀了再錄下來,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另外有幾點需要注意:

  • 孩子寫作業最好有一個固定的位置,能有自己的房間最好

  • 相對安靜些的環境,尤其是低年級的時候

  • 有固定的人對孩子的作業進行監督

  • 家長要保持平常心,不要看到孩子不會就自己先著急,學習是有過程的


我是“舒真2018”,因為養育了孩子而學習心理學的媽媽,有很多經驗想要與你分享。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與更多的媽媽一起,致力於寶寶的健康和幸福。


泡泡育樂園


您好!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非常的震驚,但細想來,這個數量是非常高的。現在的孩子裡10個裡有五六個再陪吧,陪不了的在託管吧,不需要陪寫的大概有1-2個吧!當然出現這個“自殺式”的陪娃寫作業的情況全職媽媽帶孩子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

1.這個是一個社會現象。在目前的情況下,大多數學校和老師是要求家長簽字和檢查作業的。這個就必然要求家長去管好孩子的作業,為了保證作業的正確率,家長的錯誤解讀,也就造成了家長必然陪寫作業,最終演變成了“自殺式”的陪寫作業。

2.“自殺式”陪寫作業,是由於很多家長都是“保姆”型家長。特別是許多全職媽媽,整體都是圍著孩子轉,整體盯著孩子,除了吃喝拉撒到位,自己沒有一點成長,也不能給孩子很好的教育,自己造成了自殺。

3.家長過度的焦慮,且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最終情況愈演愈烈,家長就成了“自殺式”的陪寫作業。最終的結果是孩子沒有成績,自己卻把自己逼的受不了。這個情況的話發生在全職媽媽帶孩子的情況比較高。

4.錯誤的方法和錯誤的時段去陪。適合的關鍵時期不做正確動作,偷懶的,最終要習慣補課。例如說孩子一二年級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可是在這個時期,許多家長不重視,甚至因為方法錯誤,那麼等到四年級或者是五年級,甚至有的到初中來糾正,或者孩子出現很大的學習問題,那麼再來解決問題,自然是會進入這種狀態,因為別無他法。

家長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要根治“自殺式”陪寫:我認為首先要擺正心態,客觀的看待問題,客觀公正的從一個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是盲目的陪寫作業或者盲目的跟風。

其次是要正確理解,用對方法。正確的方法“事半功倍”。

再有:家長要學習成長,特別是全職媽媽,要有獨立的人格,不在所有的以孩子為中心,給自己成長空間和給孩子成長空間。

總之:陪是有質量的陪,有方法的陪,而不是一味的“保姆式”的陪,“自殺式”的陪,這樣不利於自己,也不利於孩子從成長。


教大育小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沒錯兒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陪伴顯得尤為重要。但陪伴是有一定的度的把握的,正如陪孩子寫作業,首先家長應該明確陪的目的是什麼?陪伴需要培養孩子什麼?其次要明確,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有權利和義務對自己的作業負責任。


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孩子上小學初期的時候,需要家長的陪伴。家長的陪伴能夠培養孩子過早的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的行為習慣。如,正確的坐姿保護視力、寫作業的時候要專心致志不邊做邊玩兒、字跡清晰等等。這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日後的學習起著決定性的因素。


二、不要為孩子訂正作業


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家長只要陪伴在身旁,安靜的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可以對一些行為習慣進行提醒,但不可以隨時打擾孩子,不要為孩子訂正作業的正確與錯誤,更不能看著孩子寫作業費勁而自作主張的去幫忙,保持孩子不問,家長不語的良好平靜的態度,因為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有權利也有義務對自己的作業負責任,而家長沒有權利同時也沒有義務為孩子訂正作業。


三、陪伴時要注意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最重要


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首先家長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更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把本該屬於孩子的自由還給孩子,不嘮叨不包辦代替,更不能對孩子發脾氣。遇到一些問題,如果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需要先冷靜一下,查閱一些資料。再與孩子進行溝通孩子的問題,要學會立規矩。讓孩子能夠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是需要主動性的,並且從做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提升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


決勝網


歷來重視孩子的教育,但是中小學生作業負擔過重一直也是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

根據人工智能教育平臺“阿凡題”發佈的《中國中小學生作業壓力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學生日均寫作業時長為2.82小時,雖然與2015年的3.30小時相比有所下降,但是仍是全球水平的3倍,居世界第一。而80%家長是天天陪娃寫作業。
無論是北上廣深津等一二線城市,還是大連、貴陽、銀川等三四線城市,教育資源嚴重失衡,學生的寫作業時長卻漸趨一致。
做作業時間太長導致的問題比較多:
1.學生睡眠時間嚴重不足。
按照教育部的規定,小學生的睡眠時間是10小時,中學生是9-10小時,但是由於作業負擔過重,很多孩子遲睡早起,根本無法保證睡眠時間。
據報告,我國當前54.2%的兒童身高未達到遺傳身高,睡眠不足是重要的原因。學生體質研究專家指出,影響身高的因素還有運動,由於學生學習和考試壓力太大,缺少運動時間,這也是造成學生身高未達到遺傳身高的原因。
2.損害孩子的視力。
中國的近視率非常好,近視人口已達6億,佔全部人口的一半,高中學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超過70%,小學生近視率也高達40%,與美國的10%相比,差距實在太大。最近,社會各界對此問題也十分重視。
那麼影響近視的因素有哪些呢?其一是遺傳,夫妻雙方高度近視,遺傳給孩子的幾率非常高。其二是用眼過度,其三是缺乏戶外活動。後兩者與作業過多、學業壓力過大有很大的關係。學生把大量時間用來做作業,自然就影響視力,戶外活動自然就減少了。
3.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學生長期處在學習的壓力中,尤其深夜還做作業,身心俱疲。會產生焦慮、煩躁、自我否定等想法,長此以往,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4.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白天忙於工作,為了生活奔波操勞,絕大多數家長回家還要輔導孩子的作業,而作業的難度很多都超出了家長的水平。在這種狀態下輔導孩子,就容易急躁上火,從而影響本該良好的親子關係。而且也對家長的健康也不利,有些家長為了孩子的學業熬得燈枯油盡,雖說無怨無悔,但確實有點“自殺式”嫌疑。可憐天下父母心!

最好的教育


自從女兒上一年級後,我再也沒有應酬了,公司有些接待我能推就推掉,朋友相約能不去就不去,目的是陪她做作業,不想錯過最佳學習習慣的養成。我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都說一年級,二年級是好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機。我也是鑑於這個觀念,我女兒剛上一年級時,拼音最讓我火冒三丈,每次讓她讀都能讀錯,比如“mei”能讀成“wei”真的氣的拍桌子,氣的❤️痛,後來我給她定了學習計劃,每天早上早起讀拼音10分鐘,晚上睡覺前讀拼音15分鐘,慢慢的,她不僅會拼,而且讀的很標準。我女兒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一放學回來不做作業,問其原因,她回答說怕有些題不懂的做,所以等我回來再做。於是我給她又定了規矩,在我下班回來前自己先完成作業,不懂的空在那裡我回來再教,結果,我下班回家時問她作業做完了沒有,她都說做完了。有時我會給她多做幾樣練習,不懂得給她講解,孩子接受能力很快。

回顧這一年,第一學期很出色,不僅當了班長,學習更是沒得說,獲得“學習標兵”“最美學生”的榮譽。這學期馬上要結束了,很開心我女兒能被評為“縣三好學生”,作為媽媽我陪她做作業,主要是培養她的學習習慣,過程肯定是痛苦的,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負責任的家長,只要孩子習慣養成,適時跟孩子溝通,也許孩子會給你帶來“回報”。


涵超二寶


頭髮凌亂,目光呆滯,衣衫不整,語無倫次。

這幾個關鍵詞,大家會想到什麼?對,就是發作中的精神病患者。

每個陪娃寫作業的虎媽狼爸,大都是這個表情。我也是陪娃寫作業大軍中的一員,那滋味,誰陪誰知道。

陪娃寫作業,真的就是一場修行,不成佛就成魔。常常一秒鐘,親媽變後媽,親爸變後爸。讓娃氣的都懷疑人生。

中國有太多父母"自殺式"地陪孩子寫作業。為人父母者,又有什麼辦法呢?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

陪娃寫作業時,我真的做不到淡定,做不到超凡。因為應試教育下,分數才是硬道理。

曾經見過一句很霸氣的廣告詞"提高一分,幹掉百人。"所以,在未來的路上,我們只能陪著孩子努力奔跑。





七色花666


想想自己小時候,寫作業都是自己的事情,老師留什麼作業,自己記下來,自己寫,父母每天忙著工作,哪有時間管我是否寫了作業呢?現在我做了父母了,卻發現周圍一大群的寶媽寶爸都在陪娃寫作業,經常在朋友圈裡看到家長曬娃寫作業的場景,隔著手機都能感覺到火藥味十足。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父母要比過去的父母負責得多了,為啥這麼負責呢?

一是家長觀念的轉念,過去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學習是老師的事情,現在的家長則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二是老師會要求家長監督孩子寫作業,我家大寶暑假過後就要上二年級了,回憶一年級這一年,我不知道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籤了多少字,每次孩子寫完作業,家長都要簽字,單元測驗,家長也得簽字,雖然老師沒有要求家長給孩子檢查作業,但是孩子把作業拿過來了,我還是做不到只寫個字就了事,認真檢查也能幫助我及時瞭解孩子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

一年級是幼兒園到小學的過度關鍵的一年,是最為雞飛狗跳的,很多孩子因為一時適應不了小學的節奏,作業記不住,寫字慢,經常要寫到10點鐘,有的孩子爸媽不回來就不寫作業,因為他不知道留了什麼作業,有時都九點多了,家長剛回到家,還要到群裡問問其他家長留了什麼作業,試想一下,工作了一天,還要看著孩子寫作業,能不崩潰嗎?

要想擺脫自殺式陪娃寫作業的現狀,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儘快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孩子準備一個小本子,把老師每天留的作業記在本子上,獨立完成作業,作業外家長檢查即可,不需要每天都拿著小板凳坐在娃身後,不然家長和孩子都會焦慮。

當然了,有的家長可能會說,你不盯著他寫,他會心猿意馬,這種現象在低年級孩子中間非常常見,你不妨給他設定一個時間,規定他在什麼時間寫完,否則,就不要寫了,有了壓力,孩子就會有緊迫感。

另外,有時孩子寫作業慢,不只是因為磨蹭,也有可能對知識掌握得不牢固,不知道怎麼做,父母要針對孩子的情況,採取相對應的措施,而不能一味地批評孩子磨蹭。


沛澤媽讀心理


家長用不用陪孩子寫作業?家長用不用輔導孩子的作業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小學和初中的家長,導致很多爸爸媽媽在辛苦勞累了一天以後晚上還要陪孩子寫作業,結果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出力不討好,孩子的學習成績並沒有提高,而且因為寫作業很多家長與孩子頻繁發生衝突,導致親子關係僵化,那麼家長應該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作為家長一定要清楚不要陪孩子寫作業更不要去輔導孩子的作業,而是應該在孩子每天上學離開家門的時候諄諄告誡孩子要在學校的課堂上專心的聽老師講課!那麼家長為什麼不能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呢?家長應該怎樣來抓孩子的學習呢?

第一:家長不要做孩子學習的柺杖。不要去輔導孩子的作業,因為這樣做的後果容易讓孩子產生極強的依賴感,會讓孩子慢慢養成有了困難,有了難題以後,回家找爸爸媽媽解決的思維,而這個時候,由於小學的知識相對簡單,家長稍加思索就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再加上孩子與爸爸媽媽的親和力遠比老師與孩子的親和力緊密。讓孩子這顆天真的心認為爸爸媽媽一樣可以做老師,爸爸媽媽知識水平比學校老師教學水平還要高。孩子從心裡對爸爸媽媽產生了極強的崇拜感,自豪感和依賴感。

孩子一旦形成這個思維定式,進入初中以後學習中遇到了難題也會找爸爸媽媽來解決。於是有些文化程度比較高的家長會繼續輔導孩子學習。最後出現了:爸爸媽媽在家,這個孩子才能把作業中的難題解出來。遇到難題了,爸爸媽媽不在家,就先空下等爸爸媽媽回家以後教會自己了再去寫。如果爸爸媽媽顧不上,那麼這道難題就無法解決,就會一直拖下去。使孩子失去了獨自解決難題的能力,讓孩子產生了極強的依賴感。沒有家長的輔導就不會做題,學習沒有爸爸媽媽的參與介入就無法完成,而且由於難題都是爸爸媽媽幫助解決的。即使孩子把難題做出來了,也不會有成就感!使孩子慢慢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一點務必要引起家長的注意!!如下圖所示:



第二: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思路和解題方法與學校老師不一樣,應該以學校老師講課為主,不要輕易的去給孩子輔導學習,而有些家長不是這麼想的,覺得自己水平比老師還要高,覺得老師教孩子解題思路太複雜,覺得老師教的有問題,於是親自動手輔導孩子,顛覆和放棄的老師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這也是孩子在課堂上不再聽老師講課的主要原因之一。前面講了家長與孩子的親和力肯定比老師更緊密,所以孩子更願意接受爸爸媽媽給自己講解輔導,那麼孩子去了學校就會逐漸不再聽老師講課。接下來給大家舉一個案例,如下圖中的媽媽從小學開始輔導孩子作業所帶來的嚴重後果,而且這位媽媽擁有本科學歷:


第三:那麼家長應該怎樣來解決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呢?家長要嚴肅將下面這段話講給孩子聽:“學習需要的是無縫對接,寫作業的前提是會寫,會寫的前提是上課是否專心聽老師課,是否掌握了當天老師所講的知識,如果在當天老師講課的時候你沒有專心聽課,老師白天在課堂上講了些什麼,你壓根兒就沒有聽,沒有及時學懂當天老師所講的知識,等回家以後寫作業的時候,那麼你根本就不會做題,根本無法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如下圖所示中上課不專心聽課的孩子:




多年來我每見一個孩子之前,都要讓家長先把孩子的書包拿過來,先看看這個孩子的課本,看了課本就知道這個孩子上課的時候是否認真的聽老師講課,有的孩子課本少皮沒毛,有的孩子課本褶皺不堪,有的孩子在課本上亂寫亂畫,有的孩子居然連課本都丟了!還有的孩子課本上很少有課堂筆記,或者只有零零碎碎的少許課堂筆記,建議閱讀這篇文章的家長也看看自己孩子的課本!我們由上述圖片一目瞭然可知家長講這段話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清楚:認真聽課的同學,半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沒有認真聽課的學生兩個小時都做不出來,要麼做出來結果還是錯的,錯的就要改。結果寫完作業就快12點了,睡的晚,休息時間不夠,第二天上課犯迷糊,沒有精力聽課,最後形成了惡性循環,孩子的成績只能越來越差。

有一個初二年級的家長很鬱悶的對我說:我們孩子都很辛苦,每天晚上我們都要輔導孩子寫作業經常寫到11點多有時候要寫到12點多才能寫完,十點多以後孩子就已經有些累了,繼續學習效果也不好。可是沒辦法,總得把作業寫完啊,學習效率不高,還要熬夜睡得晚,孩子第二天在學校也沒有精神聽老師講課,我們也知道這樣不好,讓孩子的學習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與此同時,在同一間教室裡面還有一部分孩子在老師講課的時候,這些孩子目不轉睛認真的看著老師在講課,認真地做著筆記,我曾看到過很多個孩子專心聽課的筆記,這些孩子的課本上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了難點,重點和必須熟記的部分。這些孩子的學習有三個特徵:一,學習成績優秀,二:從來不上補習班,三:家長也從不去輔導,因為這些孩子已經做到了課堂緊隨老師思維,及時掌握了老師所講的知識紮紮實實的跟上了老師講課的進度,因為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課了,所以在寫作業的時候就能夠很輕鬆的把作業做正確,而且寫的特別快,寫的快睡得早,第二天聽課必然精神抖擻,聽課效率就高。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因此這類學生的學習成績優秀也就成為了必然。如下圖所示:



由上述圖片可見專心聽課聽懂老師講課是一個孩子完成作業的根本保障,如果孩子用心聽課了那麼根本不用家長陪伴和輔導,孩子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作業。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分清主次找出問題的核心所在,當孩子每天揹著書包上學離開家門的時候一定要用嚴肅的口吻告誡孩子:“坐在教室裡一定要專心聽老師講課”!!!絕不要去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以上圖片摘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新書推介我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只為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法學習,解決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好好學習的問題防患於未然,只為幫助更多的家長和老師教育出更加優秀的孩子,讓您的孩子學業有成,贏在終點!同時我在頭條回答了很多關於家庭教育,中考,和高考的問題,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去閱讀以便及時解決孩子存在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