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的初中幾乎沒人了,什麼原因造成的?

棒奔霸


表示本人不是在鄉鎮上的初中,而是去到了市區裡面,具體為什麼呢?

我在小學六年級上半年的時候就參加了選拔考試,結果考中了,需要掏3000塊錢就可以去市裡上初中,當時我爸爸很狠心地給我交了3000塊錢,(當時感覺這筆錢不少啊)於是我的命運就開始改變了,我不用去我們當地的初中上學,而是去市區裡面上中學,當時叫邯鄲市第十三中學。


這個學校是一所非常優秀的學校,老師管理的非常嚴格,並且對學生要求十分苛刻(印象最深的就是頭髮剪短,感覺和衡水模式中要求的頭型是一樣的)


我在這裡度過了我愉快的兩年半時間,為什麼時候是兩年半時間呢?因為我又是提前半年考上了高中(峰峰第一中學),於是在別人還在上初中時,我就已經上高中了,等於說我初中上了兩年半,高中上了三年半。

這可能就是市區裡初中的優勢吧,在鄉鎮根本沒有這樣的待遇,而且老師不一定有市區老師教得好,並且去那裡的學生大多都是通過選拔出來的,不會像鄉鎮裡的學生是直接就可以上的,當時我們班級學習成績,還是比較不錯的,

我的同桌有一次考了全年級第一名,當時全年級一共有1300多人,她現在在海南大學。以上就是我的經歷,那麼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1. 教師力量強大,鄉鎮裡的大多數的教師沒有市區裡面老師,教的好。
  2. 教室可能會有電扇,空調之類的,辦學條件比較出色,這也是略勝一籌。
  3. 有規定的作息時間,能夠保證學生每天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4. 因為是全日制,會有許多學生是住宿生,好多地方的人都聚集在一起,這樣還可以多認識幾個外地的朋友。
    歡迎關注,值得點贊!

思想之變


鄉鎮學生人數減少是不可阻擋的

現在鄉鎮學生越來越少。我們這個鄉鎮初中過去每個年級有三百多人。六個班,每個班五十多人。而現在每個年級只有六十多人。兩個班,每班只有三十多人。學生人數大量減少,呈直線下降。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很複雜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鄉鎮教學質量不如縣城中學。縣城中學師資力量強。上了縣城初中,考取重點高中的概率大大提高。

二、每個縣城的商品房開發都迅猛異常。鄉下百分之七十的農民都在縣城買了住房。這就為學生進城讀書創造了最有利的條件。

三、現在的家長競爭意識強。他們都希望自已的子女在競爭中勝出,將來能考取重點高中和名牌大學。畢業後能有一個好工作。

四、國家過去的獨生子女政策使然。每個家庭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寄託著家庭的全部希望。所以家長們都非常捨得作智力投資,節衣縮食也要將孩子送到縣城學校。

五、縣城學校環境好,生活條件、教學設備優於今鎮初中,孩子在縣城學校讀書舒適,為學習成績的提高創造了有利條件。

總之,縣城中學處處優於鄉鎮中學,對學生和家長極具吸引力。這就造成鄉鎮中學學生的大幅減少。其實,由於鄉鎮中學學額少、小班化,這為提高教學質量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因此,特別是在縣城無住房,經濟條件不太好,孩子智力又不差的家庭,大可不必去縣城上學。


草笑霜


的確,現在很多農村初中的人數降低了很多,以前一個年級就有7、8個班級,現在僅剩下1—3個班級,而且每個班的學生人數也是少了很多,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學生人數減少除了因為農村小孩人數減低以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一、農村適齡學生的減少.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施行以及農村人們生育觀念的改變,導致現在農村初中適齡學生人數降低了很多,無法和前十幾年時候相對比。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是2002年—2005年的時候,那個時候學校一個年級就有8個班級,每個班級是60多人,整個學校人數的達到了驚人的1300多人;而現在那個學校每個年級僅有兩個班級了,學生人數下降的太多了。

二、學生轉校.

導致學生人數降低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轉校,導致學生轉學的原因也是複雜的。

1、師資.農村初中的師資方面肯定是不如城裡面的初中的,而師資往往代表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在城裡面的教學質量較好的學校學習的話學生成績好的概率也就高。

2、硬件.農村初中的硬件設施方面不行,有些地方學生宿舍還是土坯房,宿舍裡面僅有架子床,廁所、洗手檯、陽臺、廚房櫃什麼的基本上是沒有的;教室裡面僅有桌子、凳子、黑板,飲水機、投影儀、電腦什麼的根本是沒有的,冬天取暖基本靠穿暖,夏天甚至沒有風扇降溫,這些根本是無法和城裡面初中相比較的。

3、招生名額.農村初中的招生名額方面要比城裡面的少一些,在這樣的學校考上城裡面的重點中學的概率較低。

4、學習氛圍.學習氛圍是個很重要的東西,學習氛圍不好的話是很影響學生們的學習成績的;初中學校因為人數較少,所以導致整個學校的競爭氛圍不是很強。


饕餮視聽


我們一個易縣狼牙山腳下不算很小的一個山村,80後的我們小時候上學一個年級一個班,一個班基本都在二十多到三十人不等,我在外地落戶了,買了房老婆孩子也都在這邊,妹妹一家還在村裡,妹妹孩子上學了才知道現在只有幼兒班一年級和二年級,而且沒個班也就十幾個人,三年級以上要去當初我們上學時的鄉中學現在叫中心校上學,現在教孩子們的老師只有兩個,都是本村的我的同學,上學時學習成績還沒我好現在倆人居然都是村裡的老師,有一個是她老公爹是村支書,另一個也是有關係的,這樣一來村裡本來孩子就少,現在越來越少,80後90%以上都搬出來了,在外地工作的 打工的基本都在在買房不回來了,還有一部分去縣城買房子了也不回來了,我們的父母還都健在,等我們的父母百年以後村裡,一個400多戶人家的村子基本就沒什麼人了


挖社會牆角


把教育做成一個掙錢的產業帶動國家經濟發展,這個中國是目前全世界做的最好的。也是目前中國各行各業中教育產業也是做的最好的行業。其他行業都能像教育產業一樣做的這麼好。各行業工資都能達到目前老師的標準的話,中國就是發達國家了。


常州贛林乾燥


悲劇啊,不只是初中,小學也是,今年我們這邊的小學取消了5/6年級,導致學生上學全部集中到到一個小學,最後一排的同學直接都靠牆了,老師現在上課根本就無心教學,都在等下課補習,重點都不在課堂上講,留著補課,老師開補課班一個學期2300這是在農村啊,平時家長還送禮給老師不然你家的孩子他根本就不管你,這一點怎麼能看出來?開家家長會就全部明白了,我們得社會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LOVE963


城市也是的。以合肥市區為例,全市都是45中,到處設分區,就是為了抬高房價。我建議以後全合肥就兩個學校。小學全部是 南門小學,南門小學一區二區三區 初中也是


MEIQI9587


首先,城鎮化是最大的原因!

其次,談談我校的現狀:

1 學生人數:鄉村九義校,所有的村小都撤了;共九個年級,每個年級多則240人,少則120人;)部分學生隨家長到外地就讀,但多數到初三就會回來,參加中考,且回來的都是些調皮的混混,多變在外被開除了的!回來我們必須收,因為他戶口在這裡)

2 師資力量:共有教師78名,外加9個臨代;教師嚴重不足,且教師年齡多在35–55之間;現在實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新增了幾位專職的音體美教師,信息教師!

3 教學質量:每年中考重高能考上30—40個,但最近幾年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影響,高中縮招,每年重高25-35之間;普高上線率百分之50多!

最後,看看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

1 農民有錢了,都想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紛紛轉學到條件更好的城市學校,農村學校自然孩子就少了,只能並校;

2 農村基本都沒有小學啦,現在上小學都得去縣城上;

3 鄉鎮學校教學質量差,都擠到縣城租房陪讀,上小學的費用不次於上大學,這樣誰還敢多要孩子。過去是一人養一家人。現在是一家人養不起一個。

4 孩子都去縣城上小學了,為了上中學的時候能順利升入城裡的中學;

5 那年希望小學遍地開花,蓋成後全都成倉庫了!

6 我們這裡的鎮,初一初二初三都是十個班,我們這裡自從劃片開始,人數明顯增加了。


遊戲大咖王


我們老家幼兒園都招不到人,街上的中學都是兩個鄉合併在一起,老家教學質量太差,我也不會讓我的小孩在老家上學


不平凡的人生75


有些鄉鎮中小學沒人了,這是為什麼?

我看了幾人的回答,己經把原因說得很詳細了,一是農民進城務工,為了少有後患,也把孩子帶進城讀書上學。二是前些年計劃生育的原因,孩子越來越少。三是有些農村中小學受條件的限制,教學質量在下降,至使學生轉學走了。四是有些年輕農民將全家人戶口遷進城了,自然孩子也進城讀書了。

很顯然城市生話對年輕人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導制了農村人口大量減少,農村中小學的學生也隨之減少。

請大家多關注我農家評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