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六旬老汉痴迷玄学,在山顶挖洞“修行”,称只为躲避现实


在湖南湘潭县鹅公龙岭有一处高耸的山头,那是属于徐文义一个人的世界。从2004年至今,他一直在这里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洗衣,一个人练武术。年近六旬的徐文义身材不高,蓄着泛白的胡须,看起来很清瘦,穿着起皱的T恤、粘着泥巴的裤子。对于陌生人总是有些戒备。他一直痴迷于武侠和玄学,梦想长生不老,但是坚持练功十余载,“梦想”仍是“梦想”。

2004年开始在山顶挖洞,窑洞长约24米,顶部呈弧状,宽和高都三四米。后来便在此住了下来。最外面的一间摆着床铺和几个柜子,愈往里走光线愈暗,得打手电筒才能前行,洞壁虽然刷了混凝土,但仍渗出许多水滴。“我平常都是接天水。”徐文义揭开洞口的一口缸,里面蓄满了水。

窑洞的环境是徐文义引以为傲的。他在洞口用水泥砌上“西岩洞”三字,“坐西望东的意思”。

图为徐文义窑洞的内部,有一些厨房用品。

“我从来没有孤独的感觉,我可以看书。”徐文义看的书,大部分是关于玄学的。

打坐是徐文义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每次的时间大约是半小时。他会先在香炉里烧香,然后从洞里沿木梯爬上洞顶,这里相对平坦,适合盘坐。

对于自己“修行”的目的,徐文义有些闪烁其词,“就是养气”。但在追问之下,他坦承,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就算是死了,“也要上天堂”。

“他就是想成仙。”知情人士告诉笔者,他来山顶劝说徐文义好多次,但是没用,只能叮嘱他“小心山火”。徐文义的侄子透露,偶尔有村民嘲笑徐文义“何时成仙”,他总是回答“快了”。

“躲避现实,来到世外桃源。”徐文义笑道。他坦承,当初来山顶住窑洞,与家庭矛盾有关,但不愿提及。

“全家人都反对他,他不听。”徐文义的一位侄子说。徐文义自己也很矛盾。一方面,他打算坚持,“自己的苦不会白吃”;另一方面,他为自己十年练功无所收获而苦恼,“没有成就感。”这两年,徐文义停止挖洞。

以前,他经常凌晨零点或两点起来打坐,现在,他常常睡到早上六七点,“人变懒了,人一天天变老,有时候吃不消。”他说。 这里没有电,晚上只能点蜡烛。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只有风声和鸟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