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155億收購摩拜後,實際只帶來100萬用戶,1個用戶平均成本1.5萬元,這是不是虧大了?

用戶69330833


美團155億收購摩拜,虧得太多了!


在美團收購摩拜之前,其實相當多的人都是同時裝了摩拜和美團的APP的(大眾點評也是美團的),重合度本來就高。今年3月,摩拜的越活躍用戶數為2217萬人,155億元的收購價,平均算下來每個人用戶成就已經高達700元了——一位摩拜的用戶,可能一輩子也不能給摩拜帶來這麼多利潤。



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在剔除重複的用戶之後,美團的月活躍用戶數竟然只多了100萬!這還只是考慮了155億元的收購價——摩拜還有92.6億元的鉅額負債(其中81.25億元是用戶押金,另外還有客戶充值的錢等),大家還記得美團收購摩拜之後就搞了全國免押金騎行,這81億的押金估計也退得七七八八了。所以,美團收購的實際代價,至少是155億元+81億元=236億元!


別忘了,摩拜還在虧損呢。今年前4個月,摩拜虧損了4億元,平均每個月虧損1億。一年下來12億,這個賬也得算上。


所以在收購摩拜一年之內,美團總計付出的代價是248億元,平均到100萬新增活躍用戶上,就是每個用戶成本是2.48萬!怎麼看這都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那美團的王興是笨嗎?顯然,我們無法從摩拜這一點來理解這筆收購,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就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美團或許是想利用摩拜的其他資源來賺錢:


  1. 比如摩拜的騎行數據,可以與美團現有業務結合:美團上面的健身相關的店鋪,美團的餐飲業務,都需要摩拜的騎行數據(位置、頻率等),進行精準的廣告投放或者產品定製。

  2. 摩拜騎行,可以與美團打車業務相聯繫,構建完整的出行的系統,打車業務是美團重點佈局的領域,想要挑戰滴滴的地位。

  3. 美團可以更多地推廣自己的美團支付。支付業務非常重要,自己掌握數據才能保證數據的排他性,分析這些數據可以帶來更多的商業可能性。


此外,美團收購摩拜也帶有防禦的色彩,因為阿里在單車領域投資也比較大,其中哈羅單車已經是純正的阿里系,同時阿里也在謀劃對ofo的控制權。阿里旗下有餓了麼,這對美團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儘管美團可以找到100個收購摩拜的理由,但200多億元的巨大代價,還是讓人看不懂,參照現在ofo的狀態,估計頂多幾十億不得了了。美團,事實上還是扮演了一個接盤俠的角色,誰叫摩拜賣身這件事,是馬化騰來牽線的呢?(騰訊是美團第一大單一股東)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說虧大的都是太年輕!

用戶重疊你以為王興沒想過?

很多人都覺得貌似美團確實虧了,畢竟賬面上講,確實155億,只帶來了100萬用戶好像虧大了。但是你以為王興沒想過?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他會不知道這裡面的風險,即使不能完全預料,但也能有十之八九的把握,所以王興不可能沒考慮過。

就好像阿里收購雅虎中國、收購天天動聽、收購UC,騰訊收購易迅,其實都知道不一定百分之百正向。否則按照你的說法,騰訊收購酷狗、酷我,雖然都有數億的用戶,但是裡面重疊這麼多,為什麼還是要收購?難道馬化騰傻?

美團收購摩拜是戰略收購

美團收購摩拜,更多的是戰略併購,美團已經圍繞生活搭建起了一個完整的生活生態鏈,覆蓋了幾乎衣食住行的每一個方面。

作為出行的重要一環,美團開始了網約車業務,那麼出行生態裡面就還差最後三公里的業務佈局,畢竟網約車在很多地方到不了。

因此摩拜被收購,準確地說是一次美團的戰略性投資,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財務投資,或者為了獲取用戶投資。摩拜被收購能很好的成為美團戰略中的一環,成為美團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EmacserVimer


美團IPO在即,而美團營收再度實現新高紀錄,營收增速顯著。,從過去三年的營收增速表現分析,2015年至2017年美團的營業收入已連續兩年保持三位數增幅,至於2018年的營收水平,料比2017年實現同比大幅增長的態勢。

至於美團收購摩拜的舉措,雖然收購金額非常龐大,且只獲得了100萬用戶的新增量,而155億元所帶來的平均成本非常高,看似一次虧本生意,但美團的核心管理層還是會考慮到這個問題,而時下的美團,不斷獲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構建出美團的生態鏈條,打造成美團的全方位生態鏈服務,這也是未來美團的發展目標,可以認為是一個具有長遠性的戰略佈局。

目前看來,這一筆收購成本非常高,但是長遠來看,可能會有更多的考慮,至於近年來持續實現高速增長的美團營收,美團也下了不少苦功,但美團IPO在即,收購摩拜應該會有全方位的考慮,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郭施亮


在拼多多上市之際,就有記者質疑拼多多的獲客成本不斷上漲,會對未來用戶增速造成極大影響。記者質疑的原因,就在於拼多多的獲客成本從十數元猛漲至數十元。當時,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和CEO黃崢還認為是正常價格。

相比之下,美團收購摩拜的平均1.5萬元獲客成本簡直匪夷所思!155億元、100萬用戶、平均獲客成本1.5萬元……猛一看,美團的確是虧大了!雖然現在所有互聯網企業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但這樣的價格顯然還是偏高了。

不過,也不能單從獲客成本就認為美團收購摩拜是失敗的,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在收購摩拜之前,美團的處境很尷尬。外賣的主要競爭對手餓了麼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後者以集團力量來推動餓了麼發展。在打車業務上,美團也遭遇到不少困境,尤其是相關資質難以獲得。至於旅遊、機票等,也在與攜程等老牌企業的對抗中處於下風。

因此,美團收購摩拜的初衷或許就是為了將最後一公里的出行納入到自身的場景中,來強化自身的實力。美團認為,所有消費生活場景都涉及到出行需求,只是距離不同而已。當美團收購摩拜後,就能補上出行的最後一環,進而讓美團的場景無懈可擊。此外,摩拜的大量數據也具有開發、整合的價值。

當然,不能忽略的是摩拜嚴重的債務及遠未盈利的特性等,會加大美團的資金壓力。如果整合不順利的話,對美團整體業務的推進、現金流等都會帶來負面影響。

事實上,收購摩拜完全是去玩一把“雙刃劍”!玩得好了,刺傷對手;玩不好,就會刺傷自己!至於天價的獲客成本,相對於潛在的價值和美團的發展來說,似乎還真不算什麼事兒了。

順便一提的是,在目前美團披露的報表中只有摩拜4月的經營狀況——不到一個月虧損近4.8億元!扛著這樣一個沉重的包袱前行,美團真能堅持下去嗎?


科技新發現


判斷一次收購行為成功與否,能否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當然是非常重要的標準,也是最直觀的評價手段。

但是,對美團收購摩拜來說,直接的經濟效益和用戶數量,顯然不是唯一的標準。因為,市場佔有率和控制率,才是美團收購最根本的要素。

事實也是,當市場佔有率達到一定水平,尤其與競爭對手處於相持階段每增加一個用戶,有時也會十分艱難,更別說是100萬用戶了。

從絕對的經濟意義來看,美團收購摩拜,確實代價很高,一個用戶需要1.5萬元的代價,但是,其對美團的市場佔有和控制來說,卻不是目前的數據所能表達的。錢對美團來說,特別馬上就要上市,根本不是問題,而是市場佔有率和控制率。

所以,美團收購摩拜,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收購。成功之處,決不是在成本效益的比較上,而是市場的控制和影響上。


譚浩俊


一直以來,美團看似沒有邊界的擴張,實際都是基於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企業定位展開,非常堅定和明確。

共享單車作為城市短距離出行服務,也屬於本地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景,而且還是可以串聯起餐飲、娛樂等其他本地消費場景的環節。也就是說,美團收購摩拜的目的,並非為了用戶增長,而是為了滿足現有用戶的本地生活需求。當然美團還有其他的意圖,讓單車出行成為連結其他相關業務的節點,並與商家的促銷運營結合起來,創造新的營銷服務收入來源。比如新開業的商家可以在摩拜上指定區域投放品牌廣告或發放優惠券,來達到精準營銷的目的。

從戰略上來說,收購摩拜這樣的頭部共享單車企業,有利於美團鞏固現有的市場領先優勢,加固防線以防對手從薄弱處偷襲。之所以沒有選擇像滴滴那樣新建品牌,應該有考慮到各地限制共享單車不利於快速擴張,收購摩拜則立即擁有一張全國性的網絡,可以直接拿來就用,整合融入平臺大體系中。因此,美團收購摩拜在戰略無疑是非常正確的。

當然,美團收購摩拜的價格是否划算就見仁見智了。單純從品牌當前的市場價值來看,我個人也覺得有點偏高了。畢竟在競爭臨近終場,而共享單車的大平臺之夢已經破滅。不過,商業交易的背後應該還有更多的東西,不然以王興的精明不會吃下旁觀者都覺得小貴的摩拜。除了戰略價值之外,美團收購摩拜應該還有美團和投資人之間的人情交易成分在內。這次王興吃點小虧幫了投資大佬們的忙讓他們體面退出,今後美團和王興有需要時大佬們也會給予回報。和阿里的競爭是個漫長的過程,大佬們的支持非常重要,他們手握鉅額資金和豐富人脈資源,而這些都是美團所必需的。

至於美團用戶增長有限,不能單純用這種數字加減來計算,因為美團和摩拜的用戶群體是高度重合的。真正影響美團用戶增長的原因,是一二線城市市場趨於飽和,美團面臨著用戶增長的天花板。收購摩拜並不能幫助美團直接提升用戶數量,前面也說過,這麼做是為了更多是業務的擴張和與現有業務的融合。美團想要擴大用戶群體,應該繼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服務質量和進行渠道下沉。這應該是它將要做或正在做的事情。

也就是說,提問中關於1.5萬元獲得一個新用戶的說法,其實是沒有意義的表述。如果非要用數字來說話的話,不妨這麼問:美團155億元收購了摩拜,相當於為每個月活用戶花了50多塊錢買了共享單車服務來提升整體用戶體驗,到底值不值?

而這個問題,在前面實際上我已經回答了。謝謝!

【螞蟻蟲】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為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虎嗅、鈦媒體、艾瑞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


螞蟻蟲


或許就像老外說的:什麼“共享經濟”,分明就是“傻瓜經濟”嘛!

確實,共享單車確實製造了一種經濟模式,它比滴滴更加“傻”,幾乎可以說不計成本,不求回報,因此它根本就不是一種“經濟”。但是它為什麼能夠生存呢?或者說它帶來的意義是什麼呢?

首先,所謂“共享經濟”不過是“物聯網”和“互聯網”的產物,隨著5G網絡的發展,“共享經濟”的紅利就能凸顯出來了,那時將是“共享經濟”的收穫期。

其次,美團收購摩拜,當然不是看中它摩拜的單車,也不是我們留在摩拜裡的騎車數據,而是我們與物構建起來的“聯繫”。


讀書生放飛夢想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是旨在戰略性擴張業務,不能單純以目前的新增活躍用戶數來衡量這筆收購的成敗,也談不上虧大了。

首先,這是一筆潛力投資行為,155億元攬入摩拜單車,就價值而言,摩拜單車那龐大的用戶數據就是一大價值,並且在被美團合體,並宣佈免押金後,摩拜單車日活躍數據增長明顯,在6 月 21 日 ~7 月 21 日的統計週期,摩拜單車的日活躍用戶量從 653 萬增長至 855 萬,增幅為 31%。

其次,在收購摩拜單車後,美團已經形成了集團購、票務、外賣、酒店預訂、旅遊、出行於一身的大生活平臺,在這個大生活平臺裡面,美團要做的是激活自己的活躍用戶數據為增收、增利,也因此收購摩拜單車業務除了為了美團帶來更多的用戶流量外,還存在美團導流自身的活躍用戶到使用摩拜單車,實現盈利的目的。至於將摩拜單車中用戶導流到美團上,這需要一個引導的過程,新增100萬隻是一個前頭。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


風生焱起


其實這是不能這樣計算的,摩拜實際只為美團帶來了100萬的用戶,這說明了摩拜和美團的重合的用戶數量巨大,的恰好形成了互補的關係,也說明了美團作為生活服務市場和出行市場的巨大關係,美團收購了摩拜,雖然花費了155億,但是價值是巨大的,對於想做生活服務領域的美團來說可以補充出行市場的需求,形成依賴互補的關係。

一家公司收購另外一家公司,不是看被收購的公司可以為公司帶來多少用戶數量,而是看可以為公司帶來什麼戰略價值,美團在餐飲外賣和酒店業務上面的營收佔據了美團營收的88%,而出行也是生活服務中的一個部分,美團想要做好做大這個生活服務領域,就必須要進軍出行市場,所以你才看到了美團打車的出現,不惜耗費巨資和滴滴對抗,不惜花費155億用來收購摩拜。

這一切都是很值得的,因為摩拜這個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市場對於美團來說戰略價值重大,就算不收購摩拜,美團還是會做出行領域的,還不如直接花費巨資收摩拜,還省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迅速壯大美團的業務範圍,提高美團的估值。



所以收購摩拜帶來的用戶還是很值得的,不能用155億的價格計算帶來的100萬用戶的平均價值評論說說你的看法吧,歡迎關注我。


科技泛海


摩拜加入美團後,美團對於出行領域將進一步研究組合,待到步入正軌,美團整體的市值提高50億美元不是大問題!你說他賺還是虧?目前美團估值600億美元,到明年上半年一定會超過650億美元。資本家做賠本生意比天上掉餡餅還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