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痛風腫痛的原因可能會是什麼?

手機用戶60062879672


痛風是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痛風急性發作時常常疼痛劇烈、難以忍受,並可伴有關節的發紅、腫脹、發熱,其原因是由於我們機體血尿酸升高超過飽和度而出現結晶析出,並沉積在關節等組織時,可引起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炎症反應,導致機體的炎症細胞釋放炎症介質而引起。

痛風患病人數逐年增加,並趨於年輕化,我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正規診療很關鍵。建議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同時配合藥物治療,以長期穩定的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痛風急性發作時建議積極對症消炎止痛,以迅速緩解症狀,可選擇非甾體消炎藥(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等)、小劑量秋水仙鹼或糖皮質激素(潑尼松等)。同時建議注意休息,避免過度運動;可抬高患肢,減輕水腫;同時可予以局部冷敷,以減輕炎症滲出。
痛風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①儘量避免攝入動物內臟、帶殼海鮮和肉湯,少吃動物性肉食、魚肉,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②多飲水,每日宜>2000ml,以白水最佳,也可飲蘇打水、淡茶水和咖啡;③嚴格戒菸、限制飲酒;④適當規律運動、注意保暖,避免劇烈運動和突然受涼;⑤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規律的作息;⑥控制體重,肥胖者注意減肥。


痛風患者病情緩解後應積極開始降尿酸治療,以減少痛風急性發作的次數和併發症的出現。降尿酸藥物可選擇抑制尿酸生成的別嘌醇、非布司他或促進尿酸排洩的苯溴馬隆,建議控制血尿酸水平低於360umol/L或300umol/L(有痛風石或頻繁痛風急性發做的人群)。需要注意的是血尿酸水平不宜低於180umol/L,同時痛風急性發作期不能降尿酸治療。


全科掃地僧


據說是排洩不掉的血尿酸沉澱結晶引起的發炎,不過我覺的不是。痛風發作前期,如果感覺有疼痛的趨勢(多年痛風患者都會有這種感覺),就吃止痛藥(平時吃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就可以及時遏制疼痛的發展,而止疼片只能消炎止痛,不可能消除結晶,那麼,結晶還在,疼痛應該會延續才對,但早點吃止疼片,卻可以完全消除本次的痛風發作,遲吃就沒有這個效果,所以,對此說法存疑。


GZJ196308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氣血循環順暢就沒問題 不暢就腫痛。對治方法是藥物治療,站樁拍打經絡,健行快走有氧運動。拉筋正骨避免壓迫血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