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在安溪僻壤的小山村里,居然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土樓!

萬萬沒想到!在安溪僻壤的小山村裡,居然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土樓!

萬萬沒想到!在安溪僻壤的小山村裡,居然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土樓!

土樓是以土作牆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築,呈圓形、半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從遠處看,龍通的土樓更像個古堡,呈正方體,高約20米。外牆灰白色,屋頂是磚瓦結構,是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右側也有一個拱形門,外牆石基厚約2.3米,土牆厚近2米,青石砌成的側門牆有1米厚,堅固異常。

萬萬沒想到!在安溪僻壤的小山村裡,居然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土樓!

萬萬沒想到!在安溪僻壤的小山村裡,居然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土樓!

萬萬沒想到!在安溪僻壤的小山村裡,居然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土樓!

安溪縣感德鎮龍通村是個偏僻的小山村,四面臨山,位於永春與安溪兩縣的交界處。村中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一座近400年的大土樓,氣勢雄偉。遠遠地看到土樓,便使人產生一種要走進村寨的感覺。

進入土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座三層樓閣式古民居,一口常年的古井,一個陳舊的香爐。

土樓內有廂房72間,總共三層,一樓建有糧倉、廚房等各式功能區,最多時住了3000多人。經過測量,土樓長、寬各有29米,佔地面積有近900平方米,加上二樓三樓,建築面積有2000多平方米。

在三樓的每一間隔房裡,大部分都會有這麼一張古床,這便是以前所住人家的床吧。聽當地的村民說,在15年前,最後一家居民搬走後,土樓再無人居住。十幾年沒人居住、打掃的房間,居然很乾淨,除了稻草外,沒有看到一張蜘蛛網。

蓑衣,在古時候的下雨天時,他便是那時候人們的雨傘,它不但可以遮風避雨,也可遮羞掩醜。名稱來由 起源古老,用一種叫“蓑草”編織的像衣服一樣的雨具,蓑衣的名字由此而來。

萬萬沒想到!在安溪僻壤的小山村裡,居然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土樓!

在土樓裡,還有這這些古老的器具,這些都是原先住在土樓裡的居民所用,至今還保存著,就是有些破舊了,但卻不影響他的美觀。萬萬沒想到!在安溪僻壤的小山村裡,居然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土樓!

這是土樓的主人許阿伯,雖已不在土樓里居住,但也經常回到這裡看看,回想往事。

萬萬沒想到!在安溪僻壤的小山村裡,居然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土樓!

萬萬沒想到!在安溪僻壤的小山村裡,居然有這麼一座古老的土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