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四川巨匪袁剛都做過哪些惡事?帶來了哪些不好的影響?

舊史陳言


自辛亥革命爆發以來,四川就從未有人能夠一統全川,因此,始終處於軍閥割據、混戰局面的四川,也給了土匪以可乘之機。

四川的土匪,有盤踞廣漢的侯拜子、烏雞兒部,盤踞綦江高青的周燮清、王鱉等土匪,川北則有被稱為“川北土皇帝”的巨匪黃清源,四川的土匪,連綿不絕,難以數計。這其中就有佔據了川陝交界西鄉縣貫子山的巨匪袁剛。


袁剛活躍於川陝交界處的西鄉縣,袁剛本身是四川人,所盤踞的西鄉縣,則屬於陝南漢中。因此,把袁剛視為四川土匪,或陝南土匪,都說得通。

袁剛,別名袁玉成,四川宣漢南壩場人。袁剛原來是四川軍閥楊森手下的一名排長。1932年,袁剛跟著所在部隊的連長羅玉成叛變,羅玉成帶領全連,逃到了川陝邊境的西鄉縣大河壩子一帶。


但是,由於深山老林無法養育全連,連長羅玉昌帶領兩個排投靠了佔據鎮巴縣城的另一名巨匪,但是被起了疑心的巨匪槍斃。迫於無奈,袁剛帶領剩下的一個排,通過關係接受了西鄉縣的招安,成為了西鄉縣保安大隊第二中隊中隊長。

接受招安後的袁剛繼續擴充勢力。袁剛想盡辦法購買槍支彈藥,收編土匪,擴充部隊。到全面抗戰爆發之時,袁剛的隊伍已經高達一千餘人,為了維持這支越來越龐大的隊伍,袁剛可以算得上無所不用其極。


他設立關卡,徵收商旅的過境費,在所盤踞的地區,要求百姓大量種植鴉片,開設賭局,打劫財物,巧立名目,濫收苛捐雜稅等等。

然而,對於一個貧困的山區小縣西鄉縣而言,養活袁剛龐大的隊伍實在是太過艱難。也因此,袁剛同國民黨西鄉縣政府的矛盾也越來越大。

最終,狀到了國民黨軍政部,在軍政部長何應欽的命令下,國民黨派出了一個師的部隊圍剿袁剛。圍剿大軍剿撫並用,圍困數月後,袁剛走投無路,被迫投降。投降後的,袁剛被國民黨漢中警備司令祝紹周槍斃於漢中石馬坡。盤踞陝南西鄉近十年的大土匪袁剛被徹底消滅。


鳶飛九天2018


民國時期的四川是個極為混亂的地方,前前後後出了十幾個大大小小的軍閥,而土匪更是數不勝數,袁剛就是四川與陝西交界西鄉一代的土匪,他在此盤踞十餘年,橫行鄉里,為禍一方,窮兇極惡。

一、袁剛其人

袁剛又叫袁育成,1888年11月18日,生於四川省宣漢縣的一戶貧苦農民家中。1925年,當地的地主派人徵收糧食,袁剛家沒有糧食交,差人於是將袁剛的母親吊起來打,袁剛一怒之下殺死差人,後來到了國民革命軍二十軍楊森部當兵。



袁剛先為號兵,後來升班長,然而在亂世之中一個小班長什麼都算不上,於是他為了自保,暗中組織小團體,他先後聯絡了丁勤軒、萬炳成等8人組織“紅幫”,而他的年齡最大被眾人推為大哥。

1928年冬,楊森的二十軍被劉湘的二十一軍打敗,袁剛等8人攜帶短槍3只離隊。楊部離開宣漢縣境後,袁剛等人經川北的通江縣北上到陝川交界的大巴山區,進入陝南西鄉縣縣境,從此開始了打家劫舍的土匪生涯。

二、土匪生涯

袁剛在西鄉的一條重要商道上私設關卡,以保護商旅為名,巧立名目,徵收護商、印花、查驗等稅款。與此同時,他還暗劫富商大戶,聚斂財富。袁剛經濟寬裕後,就四處購買武器彈藥,並廣招匪眾,不到一年就聚集匪眾100多人。



為了防止地方武裝剿匪,袁剛率部佔據了天險高洞子。高洞子是大河壩南坪對面半崖上一天然方形石洞,其內寬約10米,長約百餘米,可容百餘人。洞內有一條暗河,長年流水不斷,只要能夠廣積糧草能夠長期固守。
高洞子下有一簸箕形土洞,也可以容百餘人。袁剛讓警衛隊駐此,守住上山的路,屏障高洞子。兩洞的交通,僅以一浮梯相連,浮梯從高洞子收吊,每次只容1人上下。兩洞通往山下之路,不僅戒備森嚴,而且崎嶇難行。

袁剛佔據這一天險後,在南坪以練“神團”為名,繼續招兵買馬,進一步擴充勢力。數月之內,匪眾即增加到200餘人,並且與另一個匪首羅玉成相勾結,從此袁剛成為了稱霸一方的大土匪。



三、土匪相鬥

1929年羅、袁匪部被田頌堯軍隊圍困,致書鎮巴大土匪王三春,1930年王三春致書圍洞的軍隊,勸其撤圍,不然則武力解決。川軍被嚇退後 ,羅玉成為了答謝王三春,親自率衛隊赴鎮巴見他。誰知剛到鎮巴就被王三春收編,羅玉成本人則被殺害。

羅部被吞併後,袁部勢單力弱,1933年初袁剛為求自保投降了據他不遠的匪首徐耀明,被任命為二營營長,當時徐耀明有匪徒五六百人,不過袁剛並沒有真正投降,徐耀明也沒有給他一槍一彈,彼此都有吞併對方的心思。

1933年7月初,袁剛以給徐耀明拜壽為名,正當酒席熱鬧之際,袁剛摔杯為號,開槍打死了徐耀明。火併徐耀明後,袁剛率主力仍回駐高洞子,留下一連的兵力防守廣家店。從此袁剛的勢力就更大了。



四、袁匪罪行

袁剛自火併徐耀明後,數次率部騷擾當地紅軍,但均被擊退。1934年初,由於川北戰鬥激烈,紅軍駐樓房坪兵力大部入川,袁剛即率部出洞,公開與紅軍為敵。但被我軍幾次打擊後,袁匪氣焰大減,龜縮在高洞子之中,不敢輕易出動。

1935年初,紅軍撤離樓房坪北上。袁剛出洞四處搶地盤,獨霸了大河壩一帶。數年間,袁匪在大河壩橫行霸道,鬧得這一帶雞犬不寧,人人自危。



袁匪在當地強迫農民種植大煙,牟取暴利;私設關卡,明奪暗搶來往商旅;到處綁票敲詐勒索錢財;殺人放火,搶佔民女,搞得人們有家不敢回,有路不敢走;抓丁拉夫,帶到高洞子長年累月服苦役。

1938年秋,國民黨西鄉縣杜縣長對袁剛進行招安,封袁剛為常備第二大隊大隊長。於是,袁剛遂與國民黨當局合作,由匪而變為正式民團,從此袁剛就更加的猖狂了。

五、袁匪結局

1938年夏,漢中警備司令祝紹周以抗日為名,封袁剛為團長,令其下山赴漢口接受改編,欲乘機將其吞併。袁剛雖與國民黨合流,但對國民黨常有戒心。因此,他受封不服調,拒絕離開高洞子西赴漢中。



1939年夏初,祝紹周奉調川北,任川軍某師師長,準備北上圍剿袁部。袁剛返回高洞子後,下令匪眾廣蓄糧草,準備死守。但由於祝部圍攻時期甚久,袁剛等人糧草斷絕,不得不投降。

袁剛在西鄉縣西南為非作歹10餘年,積怨甚多,民憤極大。同時袁剛在西鄉的座位又直接危害國民黨的統治。於是國民黨在1940年12月16日,將時年42歲的袁剛槍斃,至此為禍這一代十多年的匪首,終於罪有應得的死去了。


魏青衣


百歲老人自傳93、官匪一家親,民眾遭蹂躪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袁剛的隊伍發展到一千多人,西鄉縣也就越來越難於養活他了。其給養和經費除了由西鄉縣政府負擔外,不足之數,由袁剛自已想辦法。於是袁剛就在通江的兩河口和西鄉的核桃樹兩處設卡,徵收商旅的過境費。但這些收入仍然不夠維持他的開支,袁剛又投靠了國民黨第二十四補訓處,被編為該處第六補充團,袁剛為補充團團長。但袁剛又深怕國民黨象過去收編其它土匪隊伍一樣,處死其頭目,收編其部屬,於是袁剛就請他的一位朋友馬士發頂他的各義任團長。

馬士發原是四川軍閥楊森部下的一個團長,後來退職閒居,所以袁剛請他來頂替自己的名義任第六補充團團長。這時袁剛的實力,足夠一個步兵團的編制還有餘。二十四補訓處收編袁剛後,即把補充第六團調往留壩、鳳縣一帶駐防。袁剛叫馬士發把團隊帶往新防地留壩、鳳縣,自己率領編餘人員和多餘的二百多支步槍,一百多支短槍和十二挺機槍留守在高洞子和貫子山、大河壩一帶。這是袁剛的參謀丁策給他出的主意。

調離西鄉的第六補充團的官兵,由於原來在山區流竄多年,過慣了自由自在的流浪生活,一旦編入正規部隊,忍受不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和紀律約束,紛紛開小差跑回高洞子向袁剛訴苦,袁剛就把這些人員收留下來,部隊又陸續擴大了。

這時的袁剛部隊,沒有了正式的名義,經費開支沒有來源。為了解決軍費給養,袁剛在大河壩、鍾家溝、駱家壩、貫子山、樓房坪一帶,叫老百姓大量種植鴉片煙,每戶向袁剛繳納三兩大煙土。剩餘的大煙土則由袁剛收購,向外地販賣。另外,袁剛還在他所控制的地區開山堂,吸收紅幫弟兄;開設賭局,抽頭錢;放邊棚,打劫財物;設關卡,收取過路費;巧立名目,濫收捐稅等。

關於鴉片種植,這裡多說幾句。鴉片別名阿芙蓉,為罌粟科植物罌粟果實中的液汁凝固而成,本身是一種很好的藥物,斂肺、止咳、澀腸、止痛,適當使用可治療久咳、久洩、脫肛、頑固性痢疾等,對於心、腹、筋、骨諸般疼痛和抑鬱症都具有神奇的療效。我因為肩部、腿部中彈負傷還嵌著日寇的彈片,故一直在身邊帶著鴉片,劇痛時就吸幾口,立刻緩解。所以鴉片這東西,本身是好的,只是有些人不知節制,吸食上癮,才害人害己。

至於鴉片戰爭,更是暴露了中國官場的黑暗和官吏的無能。林則徐若有一點兒國際知識,原本可以用和平的方式來成就他禁菸的偉業,但由於他的顢頇愚蠢,選擇了暴力方式,發佈並實施了一系列無視現代文明基本準則的政令,拒絕並堵死了和英國領事義律與他聯手禁菸並公正處理兩國之間貿易爭端的一切途徑,迫使英國人選擇了戰爭。終於把原本可以避免的戰火,從廣州點燃而延燒到南京,最後以該死的《南京條約》畫上句號,賠款又割地,苦難再次轉嫁到中國民眾的頭上。

到了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夏,袁剛同國民黨西鄉縣政府的摩擦越來越大,西鄉縣長王受泰接連控告袁剛的不法行為。開始時由於漢中警備司令祝紹周接受了袁剛的大量賄賂,故對西鄉縣政府的控告不予理會。西鄉縣政府就一直告到陝西省政府和國民黨中央軍政部。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底,軍政部長何應欽電令祝紹周派員查辦,祝紹周又委託陝南師管區司令部派人代為調查袁剛的不法行為, 陝南師管區司令張迺威就把這一任務交給了我。

民國二十九年(1940)農曆正月初六,我以探親為名回到西鄉縣。正月十三日我身穿便衣帶著弟弟張開祥到了貫子山,旋即被袁剛的參謀丁策接到袁剛的團部(貫子山中街)。吃飯時,丁策說我剛從漢中動身時,他們的人就把我跟上了。我也就笑著承認了自己的身份,是來調查他們的案子的。

袁剛的人對我還算客氣,一連幾天都是各個營、連長請我赴宴,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我也就乘機觀察他們的為人,打聽他們的情況。直到正月十五日,袁剛才從高洞子來貫子山中街同我見面。(此文1980年發表於陝西省西鄉縣《文史資料》時有刪節和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