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你用对了吗?

盐酸氨溴索作为目前使用较为常见的一种祛痰药,在我院临床诊疗中有较广泛地应用,但作为临床药师,笔者却对该药的用法用量产生了困惑,翻阅各种论坛关于氨溴索用法用量,特别是究竟能否雾化吸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不仅仅是论坛里的医务工作者,笔者发现雾化吸入氨溴索在我院临床诊疗中也被广泛使用。为搞清楚氨溴索究竟应该怎么用,为我院临床使用该药物提供科学、严谨的指导,现将笔者查阅整理的有关氨溴索使用的讨论和资料整理如下:

氨溴索为溴己新的活性代谢产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祛痰剂。氨溴索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手术后的咳痰困难等。注射给药可用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氨溴索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及气道液体分泌,使痰液中的黏多糖蛋白纤维断裂,促进黏痰溶解,显著降低痰黏度,增强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和呼吸困难状况。另外氨溴索与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红霉素等抗菌药物合用时,可增加这些药物在肺部的分布浓度,提高抗菌疗效。正是这些特点让氨溴索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祛痰剂。

那么问题来了,氨溴索到底能不能雾化?为此,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各医学论坛的观点,归纳如下:

1、支持派:氨溴索本身可以雾化给药,局部用药可以发挥其药理作用。陈新谦等主编的《新编药物学》第 17 版 P427 提到「氨溴索吸入或口服后 1 小时生效,作用维持 3 ~ 6 小时」。但笔者也专门查阅了这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如果继续往下看,书中有关「用法和用量」却未提及「雾化吸入」的用法。而「制剂」中却有提到「气雾剂:每瓶 15 mg(2 mL)」。因此,如果有气雾剂的话就可以雾化,但并没有提到注射剂可以用来雾化。

2、反对派:《中华医学杂志》2016 年第 34 期「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提到:国内盐酸氨溴索为静脉制剂,不建议雾化吸入使用。 说明书上未提及雾化吸入用法。如果效果好,生产厂家早就写进说明书了。说明书虽然存在滞后性,但是具有法律效应。一旦出现纠纷,首先凭据就是药物说明书。从雾化吸入疗法本身来说,有效雾化颗粒的直径要求雾滴在 3~10 µm 才有利于沉积气道内。临床上有氨溴索雾化后的理化特性、药物的稳定性、颗粒大小等数据吗?有雾化氨溴索与雾化生理盐水的对比数据吗?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综上所述,不建议用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

主要问题是:第一,雾滴大小不能保证;第二,物理性质不能保证;第三,注射液中加有太多辅料(一水柠檬酸、二水磷酸氢二钠、氯化钠、注射用水、氮气),有些辅料对气道有损害作用;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即医疗安全。所以超说明书用药不可取,改变用药方法一定要有科学评估方可实施。我国的氨溴索注射液与国外雾化剂型并不一样,因此,如果能静脉或口服应用就不要雾化,即使要雾化吸入也有同类的祛痰剂即雾化用乙酰半胱氨酸可供选择。

综上,为更好地、安全有效地使用氨溴索,在没有明确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下,我们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做到安全有效地治疗疾病的同时,保护好我们自身的利益。

供稿:药剂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