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阴时阳”的不规则抗体

王卉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肿瘤医院

不规则抗体是ABO血型抗体系统(即抗-A、抗-B和抗-AB)以外的抗体。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迟发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疑难血型鉴定和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

案例经过

患者男性,84岁,因反复便血再发伴呕血6天就诊于我院,检查后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一步检查显示,患者重度贫血(55g/L),且凝血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已降至0.32mg/dL)(危急值为1.0mg/dL)。为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并纠正贫血,提高血液携氧能力,临床医生提出输血申请。血型鉴定为O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遂输注O型红细胞悬液1.5个单位,新鲜冰冻血浆200ml,冷沉淀4单位(6月4日)。第二天,凝血象(纤维蛋白原仍为危急值0.49mg/dL),输注冷沉淀6个单位。6月8日,患者呕血便血加重,临床医生再次申请输血。我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统一要求,对于反复输血患者应尽量在输血前24h内采集标本。故我们重新抽血并进行了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呈阳性。

“时阴时阳”的不规则抗体

“时阴时阳”的不规则抗体

案例分析

是什么原因导致病人输血后仅三天就出现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呢?

首先我们考虑人为因素的影响。我们重新采集血样、更换新批号试剂,更换新的操作人员,并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复查。结果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仍为阳性。我们也对最开始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阴性的标本重新检测,结果仍为阴性。于是,考虑患者自身的原因。与临床沟通后了解到,患者于2个月前在外院多次输注过红细胞悬液。原来如此,患者应该是由于多次输血导致产生不规则抗体。

总结

不规则抗体的存在常影响实验室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同时也是引起迟发性免疫反应和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在配血前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鉴定非常必要,可以避免因盲目配血找不到相合血液而造成的病情延误及血资源的浪费。不规则抗体的效价随时间的推移会降低,常常出现假阴性。故建议对此类患者的输血和血型等信息进行资源共享,从而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防止再次输血时产生免疫应答。所以,在输血前的检查中,应根据患者既往的抗体鉴定结果选择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配合性输注,而不能简单的选择配血结果相合的血液。日常工作中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于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当要求超过24h 输血需重新抽血进行交叉配血。连续输血患者应该每3天做1次不规则抗体筛查,以避免输血刺激引起记忆反应,防止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时阴时阳”的不规则抗体

【参考文献】

[1]罗立,江光荣,周炜.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用于预防和降低临床无效输血的发生[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2):252-254.

[2]敖小梅.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6, 22(25):18-19.

[3]王小芳.输血前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分析[J].今日健康,2016, 15(7).

“时阴时阳”的不规则抗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