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精銳之師爲何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精銳之師為何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太平洋戰爭參戰國家多達37個,涉及人口超過15億,交戰雙方動員兵力在6000萬以上,歷時三年多,傷亡和損失難以統計。參與太平洋戰爭的同盟國包括美國、中國、英國、英屬印度帝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荷蘭流亡政府、自由法國和蘇聯等國。雖然戰爭最終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結束,但戰爭爆發初期日本法西斯的戰鬥力和瘋狂程度確實不容小覷,戰爭的慘烈以及給交戰雙方造成的傷亡程度,至今觸目驚心。讓我們以歷史時間為順序看看太平洋戰爭中的幾次重大戰役到底有多麼慘烈:

偷襲珍珠港戰役

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精銳之師為何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1941年11月26日,日本海軍一支由六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在海軍中 將南雲忠一的指揮下離開日本開往珍珠港。途中艦隊保持徹底的 無線電靜默。除這六艘航空母艦外日本艦隊還包括兩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九艘驅逐艦和三艘潛艇。此外還有八艘油輪和兩艘驅逐艦隻開到北太平洋等候。

1941年12月7日早晨,該艦隊的飛機轟炸了歐胡島上所有的美軍機場和許多在珍珠港內停泊的艦艇,包括那裡的戰列艦。地面上幾乎所有飛機被摧毀,只有少數飛機得以起飛和還擊。12艘戰列艦和其它艦船被擊沉或損壞。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被破壞,2403名美國人喪亡。僅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爆炸沉沒時就有上千人死亡。

對珍珠港的襲擊從短期和中期的角度來看是一次輝煌的勝利,它的結果遠遠超過了它的計劃者最遠的設想,在整個戰爭史上,這樣的成果也是很罕見的。在此後的六個月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無足輕重。沒有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威脅,日本對其它列強在東南亞的力量可以徹底忽略,此後它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從軍事史的角度來看,對珍珠港的襲擊標誌著航空母艦和潛艇,以及艦載機取代戰列艦成為海軍主力的轉折點。大型戰列艦決戰的時代過去了,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戰王牌,海軍航空兵作為新的決定性力量登上海戰舞臺。

巴丹之戰

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精銳之師為何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當日本聯合艦隊特遣編隊偷襲珍珠港的同時,由寺內壽一指揮的南方軍兵分五路向東南亞各國和西南太平洋許多島嶼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一路:由駐臺灣的日軍第14軍向菲律賓進攻。日軍在偷襲了珍珠港數小時後就轟炸了棉蘭老島的達沃城,接著又轟炸了克拉克機場和卡維特海軍基地。1941年12月9日轟炸了馬尼拉。1941年12月10日,日軍在北呂宋的阿帕裡和維甘登陸兩天後,又在南呂宋的累加斯皮登陸。1941年12月24日,日軍主力在仁牙因登陸。同一天,日軍在阿蒂莫南登陸,然後向馬尼拉實施向心攻擊。1942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麥克阿瑟統率的美、菲守軍無力抵抗,退至巴丹。正當美、菲軍隊同日軍浴血奮戰時,麥克阿瑟卻帶著老婆和家庭女老師逃到澳大利亞。1942年4月9日,麥克阿瑟的繼任者科雷吉多爾率巴丹守軍投降。日本侵略者極其野蠻地對待七萬美、菲俘虜,強迫他們進行一次從巴丹到打拉省卡帕斯集中營的“死亡行軍”,約有1萬名菲律賓士兵和1200名美軍士兵死在路上。

珊瑚海之戰

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精銳之師為何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1942年5~6月,日本為了切斷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聯繫,相繼進攻所羅門群島和莫爾茲比港,日本海軍掩護陸軍行動,在 珊瑚海海戰中,日海軍與美軍相遇,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間發生的海戰,海戰中日本損失一艘輕型航空母艦“祥鳳”,另有兩艘航空母艦受到重創(其中“翔鶴”號受損較重,“瑞鶴”號失去大量精銳飛行員和飛機),而美國損失列克星頓號航母, 約克城號受傷。日軍未能實現其戰略目標,向莫爾茲比港的進攻被遏制。

這次戰役的戰役結果說美方“列克星頓”號航空母艦被擊沉,“約克城”號受到破壞。

杜立特空襲

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精銳之師為何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爾中校率領16個B-25轟炸機機組人員從海軍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起飛,成功轟炸東京。這次空襲給日本造成的物質損失微不足道。但在心理上極大震撼了日本朝野。 杜立特空襲被稱為美國二戰的首次勝利。其實日方損失的是:50人死亡,252人受傷,90座建築物被毀,日本柴油機制造企業,日本鋼鐵公司的 橫濱製造倉庫, 名古屋飛機制造廠,1個軍火庫,1家海軍化學廠,一個機場,1個彈藥臨時堆集庫,9座電力建築,6座燃料庫,1個服裝廠,1個食物儲存倉庫,1個燃料公司,名古屋第二臨時部隊醫院的6個病房,6所小學或中學和無數非軍事住宅。日本物質損失達320萬美元。這次空襲確實對戰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直接導致了後來的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戰役

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精銳之師為何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在此之前,1942年4月,美軍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在哈爾西海軍中將的指揮下,搭載16架B-25·米切爾·中型轟炸機轟炸日本東京、 神戶等地,雖然造成的損失微乎其微,但刺激了日本神經。日本認為這些飛機來自中途島,因而匆忙間發起中途島戰役。而美國在此之間就破譯了日軍密碼,對日軍的下一步目標有了明確認識。在中途島海戰(6月5日—6日)中,日軍兵力分散,對美軍估計不足,且指揮混亂,被美軍突襲成功,五分鐘之內損失三艘精銳的航空母艦,元氣大傷,雖然剩下的“飛龍”號航母成功重創了美軍“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但也被尾隨而來的航母艦載機擊沉。此役中,日軍第一機動艦隊的4艘航空母艦被擊沉,另有1艘重巡洋艦沉沒,同時還損失各種飛機300多架,100多名富有經驗的航空人員陣亡。中途島海戰也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由此開始,日本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相持。

這次戰役的戰役結果是美國方面損失一艘航空母艦,一艘驅逐艦,307名官兵和147架飛機。

東南亞戰爭

最慘烈的太平洋戰爭,日本精銳之師為何能打得美軍懷疑人生?

1942年5月,日軍佔領了菲律賓全境,美國又失去了它在太平洋的一個重要基地,與中國東南海岸的聯繫也被切斷了,給中國軍隊運送物資便發生了很大困難。 第二路:同一天,從臺灣起飛的日軍機群開始對香港發起進攻。在日機對香港進 行狂轟濫炸的同時,裝備精良的38步兵師在駐九龍的日軍第23軍的配合下向香港進攻。 香港的英軍守備部隊只有6個步兵營和少數義勇隊,基地和港口都沒有防禦工事。兩 軍剛一交手,英軍就丟盔棄甲,潰不成軍。1941年12月25日,日軍以打死1200多名英國人,生俘12000人的戰績,成為香港的新主宰。 第三路:7 日晨,由駐印度支那半島的日軍第15軍向泰國和緬甸進攻。日軍沒有遇到有組織的抵抗,第二天就佔領了泰國首都曼谷。泰國政府被強行捆綁在日軍的戰車上,並於第二年 1月向美、英宣戰。當日軍佔領泰國部分地區後,便集中力量奪取緬甸。日軍進攻緬甸的目的,企圖切斷中國與外界的最後一條交通線,以孤立、包圍中國;從西部為大東亞共榮圈建立防禦屏障。12月23日到25日,日軍對仰光進行了空襲,3月8日,日軍攻佔仰光。此時,在泰國北部集結的日軍也開始越過泰緬 邊界,向緬甸內地發起進攻,並消滅了國民黨赴緬作戰的一個軍,切斷了從仰光後撤 的英軍退路和國民黨另一個軍的後路。潰不成軍的英軍和國民黨軍不得不化整為零, 於5月底撤向印度。 第四路:由駐印度支那半島的日軍第25軍向馬來亞和新加坡進攻。英國殖民地新加坡是由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美國在太平洋的 失利,對英國在太平洋的防禦也是一個嚴重挫折,為了加強在亞洲的防禦力量,丘吉 爾派出“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兩艘戰列艦趕赴新加坡。12月7日、8日,日軍 在克拉地峽和哥達巴魯等地登陸;空軍對新加坡進行了密集轟炸。在海空軍的配合下, 日軍地面部隊沿鐵路向南進攻。駐馬來亞的北部的英國守軍,倉惶退往新加坡。 12月 9日,英國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為了消滅在關丹登陸的日軍從新加坡出航,10日晨,在接近關丹時遭到日本轟炸機和魚雷機的攻擊而沉沒,英 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也隨艦沉入茫茫大海。至此,英國在太平洋地區完全失去了制空權和制海權。 在馬來亞登陸的日軍繼續向南發展進攻,於1942年佔領吉隆坡。1 月底,整個馬西來亞半島淪陷。2月14日,新加坡被包圍,淡水被切斷。25日,8萬守軍成為日軍的俘虜。這樣,連結亞、非、歐、澳的海洋通道落到日本人手裡。 第五路:由駐海南島的日軍第16軍向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進攻。由於當時的荷蘭殖民軍抵抗不力,日軍於1942年 2月佔領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帝汶和蘇門答臘等島嶼。此後,美、英、荷等國軍隊企圖在爪哇海突擊日軍艦隊,結果慘遭失敗。 日軍乘勝登陸爪哇島,9 日佔領萬隆,12日荷蘭總督正式投降。荷屬東印度的重要島 嶼及其豐富的戰略資源統統落入日軍手中。

此外在太平洋南部,日軍侵略者為了截斷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海上交通線,拆除以後可能成為美國進行反攻跳板的澳大利亞這個幅員廣闊的基地,在戰爭一開始,就 向這一地區發動了進攻。1942年 1月,從加羅林島出發的日軍,先後佔領了新幾內亞 群島以及所羅門基地,在布根維爾島 和瓜達爾卡納爾島修建機場。這樣就對美澳之間的海上交通線構成巨大威脅,並有可 能把戰爭推進到澳洲大陸。 至此,從戰爭的第一天起,日軍就在主要進攻方向上,集中兵力實施突然襲擊, 迅速掌握了西太平洋廣大地區的制空權、制海權,然後實行陸海軍協同作戰,完成預 定作戰計劃,取得了戰爭初期的暫時優勢。共控制了 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多達 1.5億的人口。在北起阿留申群島、南至澳大利亞、西起印度洋、東至中途島的1萬多公里的戰線上,與美國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