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初頻頻被匈奴騷擾,但不少諸侯國實力很強,那高祖分封的諸侯國當時在幹什麼?

綿綿p1p1


此時諸侯國謀反的謀反投降匈奴的投降。

其實可以這樣說,劉邦對外用和親的方式穩住匈奴,對內剷除異姓王諸侯

西漢初期的諸侯王(也稱之為異姓王)有七個分別是:

封韓信為楚王,封彭越封為梁王,張耳的兒子張敖為趙王,封英布為淮南王,臧茶為燕王,把英布的岳父吳芮封為長沙王,韓襄王的後代封為韓王信

劉邦在登上皇位的之後,其實是內憂外患,外有匈奴內有異姓王。

劉邦在對待匈奴的政策上一開始也是約架的方式的。

因為韓王信投靠了匈奴,劉邦親自出徵帶領了32萬大軍和匈奴40萬約架,後因匈奴首領冒頓多疑降將韓王信與劉邦勾結有詐,32對40,這一次可以說是劉邦險已脫身。這一次戰爭後劉邦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 以緩和雙方的關係。

此後劉邦開始大力的清理異姓王。劉邦還立下誓言“非劉氏不王”

在看來一下異姓王的結局。

張耳病死,兒子張敖即位,後因罪被為貶宣平侯。

燕王臧荼謀反,被劉邦親兵討平。後燕王盧綰也被逼而叛變,最後老死在匈奴。

楚王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後被呂后處死。

梁王彭越被貶,之後也被呂后處死。

淮南王英布謀反,被劉邦抱病徵討,後被外甥吳回所殺。

陳豨被迫投降匈奴,後來為匈奴作戰時被漢軍殺死。

而得以善終的,可以說只有吳芮一人,長沙國歷經五世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