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彈飛炮彈!他配的混凝土硬如鋼鐵,中國絕密工程用它加固

水泥,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一種東西。無論是建造房屋還是什麼的,都需要應用到它。在軍事領域依然需要用到水泥,水泥經常被用到修築軍事工事,建造防禦建築中去。雖然和普通的水泥看上去沒有什麼不同,但是軍事專用水泥對於水泥的要求就比較高了,畢竟是要能抗得住敵人猛烈炮火攻擊的。今天我們先來介紹一個人,他叫吳飈,現在專門負責解放軍某新型遮彈層的科研設計。遮彈層,其實就是一層水泥一樣的東西,阻擋子彈。據媒體報道,1996年7月吳飈從原工程兵工程學院畢業(想想那個時候小編才兩歲啊),就來到了駐洛陽的我軍某材料研究所,他所從事的工作就是武器效應與工程防護研究。後來過了幾年,由於個人能力比較突出,就獨自承擔起來了我軍新型遮彈體的研究工作。和我國廣大科研工作者一樣,他也是通過自己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才研製出來了好的產品。

直接彈飛炮彈!他配的混凝土硬如鋼鐵,中國絕密工程用它加固

(圖為吳飈本人接受記者採訪)

據他本人介紹,為了減少溫度對材料的影響(白天溫度太高了不利於實驗),於是他經常在深夜一遍遍重複工序,還有一點點調整配方,最終才研製出了高強度混凝土靶板。如果沒有這些國防科技人員背後的默默奉獻,怎麼會有如今強大的國防武器呢。以吳飈為代表的廣大科研工作者,才是共和國的脊樑。最終在2002年,吳飈負責的該項目榮獲了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吳飈本人也被授予個人二等功。如今,他研製出來的高強度混凝土靶板已經成為打造共和國堅固防護盾牌的重要技術支撐。而所謂的遮彈層其實就是給工程穿防彈衣(倘若沒有這防彈衣的話,工事是經不起炸彈考驗的)。能夠抵擋炮火,必須要有高強度的水泥,才能配配製成功。但是當時國內並沒有這種強度的水泥,而且國內也沒有相關的經驗。沒有經驗,沒有路子,就只能依靠自己走了。他通過一些途徑得到了國外研製高強度水泥的技術,然後搞來了材料,自己進行研製,自己配。最後,硬是在實驗室裡邊泡了兩年時間,才最終配置出來了較高強度的水泥材料。

直接彈飛炮彈!他配的混凝土硬如鋼鐵,中國絕密工程用它加固

(吳飈實際檢查水泥強度)

大家都知道水泥成分相同,所以無論是軍用水泥還是建築用水泥看起來都差不多,因此在表面上完全看不出來和民工用的有什麼差別。而且兩者的作用都是混凝土的澆築,所以差別就更顯的不大了。但實際上我們是做的混凝土澆築中的這兩種水泥是同的(如果所有事情都有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就好了),材質不同,配方相同,它這個結果也不一樣。首先,民用水泥的強度就和軍用水泥差的比較遠了。其次,軍用水泥用的時間更長久一些。有了水泥了,下來就是用這些水泥來製作靶板了。其工序也就是配比、攪拌、澆築、養護這些,要全部完成這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極具耐心。吳飈一遍又一遍的重複這些工序,不厭其煩,一點點調整配方,然而也是一次又一次品嚐失敗,當然結果是一步走一步的靠近成功。特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吳飈終於研製出了高強度混凝土靶板。

直接彈飛炮彈!他配的混凝土硬如鋼鐵,中國絕密工程用它加固

(吳飈在實驗室調配水泥)

據說這種高強度混凝土靶板,子彈打去根本沒有反應,要是普通的早就像豆腐一樣炸開了。水泥是一種建築材料,與水混合後會凝固硬化,我們生活中的任何建築幾乎都離不開它。據悉,水泥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時古羅馬人在修築建築時候,經常會把石灰和火山灰混合起來成為建築原料,以此來獲得比較好的建築效果,這也是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水泥。最早中國的水泥不叫水泥,而被叫做“士敏土”,這是水泥的英文單詞“cement”的音譯。由此看來,水泥這種東西還是從國外傳到中國的。在國共內戰前的中國除了稱呼水泥為“士敏土”外,還有“波特蘭”,“水門汀”等,反正什麼都有,這個時候統一的叫法還沒有呢。在民間我們最常叫的就是洋灰了,小編小時候就聽爺爺這麼叫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