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洋經濟呈現「三高」「五新」發展態勢

記者從9月5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海洋強國和海洋強省戰略部署,切實打好“經略海洋”這張牌,大力推進國際海洋名城建設,海洋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51.5億元,同比增長15.1%(現價計算,下同),海洋一、二、三產分別實現增加值42.0億元、756.4億元、653.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4%、15.5%、15.4%。海洋經濟佔GDP比重達到24.3%,成為全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

運行:呈現“三高”特徵

綜合來看,上半年全市海洋經濟運行情況可以用三個“高”來概括,即產業發展速度高、載體建設質量高、重點區域建設水平高。

重點產業發展速度高。上半年,我市濱海旅遊業、海洋設備製造業、海洋交通運輸業等9大主要海洋產業實現增加值1305.7億元,佔全市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90.0%。9大海洋產業中,有7個產業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極大地拉動了全市海洋經濟的發展,其中,海洋科研教育服務業、海洋工程與建築業、涉海建築與安裝業3個產業同比增速超過或者將近30%,其增速分別為61.2%、39.2%和29.5%;濱海旅遊業、涉海服務業、海洋設備製造業、涉海產品及材料製造業4個產業分別實現增速15.7%、13.5%、12.5%和10.3%。部分產業雖呈增長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制約了全市海洋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如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水產品加工業2個產業因受國際航運形勢、外貿形勢不景氣等因素影響,僅同比增長7.2%、4.9%。

載體建設質量高。從重點項目建設看,創建國際海洋名城建設重點項目庫,入庫項目124個,總投資2518億元,上半年開工在建項目86個,開工率達69%,實際完成投資122億元。上半年,李滄區、西海岸新區、膠州市、青島藍谷等4個區(市、功能區)完成重點項目累計投資額超10億元。其中,西海岸新區、青島藍谷分別完成重點項目累計投資額64.79億元、14.82億元,佔全市的65%。從產業園區發展看,上半年,13個海洋特色產業園完成主導產業海洋業務收入340億元,同比增長13%,各個園區累計新入駐海洋企業262家。其中,嶗山區海洋生物特色產業園以實現主導產業海洋業務收入增速35%的優異成績,領跑全市海洋特色園區發展;開發區海西灣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基地內,目前國內技術領先的FPSO—— “巴西石油P67”項目順利交付;膠南經濟開發區海洋生物產業園內,成功孵化出優佳衛生科技和明月藻酸鹽組織工程材料2家衛生材料公司,填補國內空白。

重點區域開發水平高。上半年,“一谷兩區”完成海洋生產總值529.4億元,同比增長16.2%,佔全市海洋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6.5%。其中,西海岸新區多數海洋產業保持較快增速,其中濱海旅遊業、海洋石化產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分別實現20.6%、19%、16%的增長速度。截止上半年,新區共儲備在談、簽約待建、在建和今年新竣工海洋類項目147個,總投資達2600億元,其中在談項目7個,簽約待建項目40個,開工在建項目72個,新竣工項目28個。青島藍谷的海洋綜合感知、海洋信息通訊、海洋數據分析處理等8大涉海領域產業快速集聚並呈良好發展勢頭。上半年,藍谷新增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3家,新獲批山東省院士工作站1家,實現海洋技術交易額3202.98萬元。在紅島經濟區的項目中,中科院聲學所正式啟用;鹿港海工國際產業園、青島迪瑪爾海洋加速器、山東大學國際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順利;藍色生物醫藥科技園、高新區海洋裝備產業園不斷擴容,易邦生物、奧克生物等龍頭企業經營向好,畢勤集團亞太區研發中心暨中國總部、人工智能與生態環保產業園等項目落地。

未來:打造“五新”體系

下一步,我市將抓住後峰會時代的黃金時期,持續推動海洋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引領海洋產業向高端、新興發展,著力打造“五新”體系。

國際海洋名城建設實現新格局。印發實施《青島市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國際海洋名城2018年工作要點》,加快實施國際海洋名城建設“1045行動”,組建專家智庫,委託知名智庫開展國際海洋名城戰略研究。

科技創新水平實現新突破。推進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海基地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爭取大洋鑽探船等大科學裝置落戶;激發企業創新主體活力,推動企業聯合大學和研究機構組建海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實施產學研對接專項行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海洋產業體系實現新升級。一產方面,擴大環境友好型水產養殖規模,推進國際間遠洋漁業開發合作,加快休閒漁業示範園區建設,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二產方面,做高做強船舶海工產業,推動海洋化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電力等新興產業向高端發展;三產方面,加快青島港、董家口港區建設,開發“夜遊青島”等高端旅遊產品,發展壯大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涉海金融服務業。

對外開放領域實現新拓展。擴大國際開放合作,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互聯互通,吸引國際海洋組織在青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提升對外經貿層次,加強與世界500強和海洋領域領軍企業合作,推動產業鏈高端招商、全價值鏈招商;加快對外經貿創新發展,複製上海、天津等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積極創造條件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創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

重點區域建設實現新進展。西海岸新區突出產業創新和企業發展,提升高端產業集聚水平,建設全球海洋開發合作的示範平臺,探索陸海統籌綜合配套改革,建設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紅島經濟區打造國際一流濱海科技生態文化新城、區域海洋特色創新創業中心和東部沿海重要的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區。藍谷核心區打造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爭創以海洋科技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打造世界級海洋創新高地。(記者 門國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