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的“革命变身记”(二)

丢了放牛的工作后,张宗昌经人介绍进了本村的小酒馆当起了学徒,尽管没有固定工资(旧社会学徒一般只发点零花钱),但他干就是3年。当时的村级酒馆,前头是店面,后面是看作坊,因为张宗昌的个头高,老板安排他去跑堂,但做了没几天。顾客们反映该跑堂传菜喊菜声如炸雷,令人大倒胃口,于是张宗昌便在前台消失。转人了后面的香作坊。

张宗昌的“革命变身记”(二)

酒作坊里做事无须抛头露面, 但环境差,工作辛苦,加上掌柜待人苛刻,很多学徒吃不了这份苦,做了几个月就纷纷离开,唯有张宗昌坚持了下来。张宗昌之所以不走,主要因为这儿虽苦点黑点,但总算有口饱饭吃,因而他在学徒期间任劳任怨,干活从不偷奸要看。深得掌柜的欢心。看着张宗昌勤奋的样子,曾有人打趣说:“三个

伙计也比不上个张宗昌!”老板娘听了则不紧不慢地回道:“他饭量也抵三个人”尽管张宗昌是个标标准准、根红苗正的苦出身,但外表看上去却是相貌堂觉,高大英武,由于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种种磨难,成年后的张宗昌难免性格粗野,对社会多有不满,在闲居乡里之时,打架斗殴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张老爹看着儿子成天无所事事,惹是生非,心里不免犯嘀咕,于是给他说了一门亲事,想收拢收拢他的野性。但媳妇虽然说下了,前途依旧渺茫,而胶东又连遭大旱,举目望去,赤地干里,颗粒无收。走投无路之下,张家父子及一些同乡开始了他们人生的第一一次壮举一 闯关东。

张宗昌等人风尘仆仆、一路步行到,因搭不上船而在当地打了3个多月的零工,最后才经海运到了营口,之后便辗转到吉林给人帮工。一年半后,张宗昌的父亲因受不了关外严寒而随几位祝家村的老乡返回山东,行前张父让他-起回去,但张宗昌拒绝了:“我一向不惧怕艰难困苦,出来了,就往下干吧!”这时,正值沙俄攫取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一位同在主园里打活的伙伴得知俄国人在大量招收筑路工人后,便把张宗昌-块叫上,两人就此从第一产业中脱身,摇身变成了修路民工。

张宗昌的“革命变身记”(二)

关外乃苦寒之地,但张宗昌的潜能却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挖掘,他那种吃苦耐劳、不惧脏活累活的担当精神在赢得工友们信任的同时,也获得了俄国人的青睐。不久,张宗昌便被提升为工头,手下有了一帮人马,并且与俄国人打得火热。在这个过程中,张宗昌学得口流利的俄语。

张宗昌的“革命变身记”(二)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两大强邻在东北大地上大打出手,双方都派出了几十万大军五相断杀。开战不久,日军大量收买东北胡子(马匪)用以刺探情报并装扰俄军的后勤补给,俄国人在屡屡吃亏后来了个依葫芦画瓢,他们也组织了一些别动队去破坏。正在俄军中充当翻译的张宗昌此时被委以重任,他受命收缩了一支胡子坏日军后方。由俄国人出钱出枪,负责到日军侧背去打游击。

张宗昌的“革命变身记”(二)

几经析腾后,张宗昌的队伍在配合俄军作战中还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俄军见张宗品颇具潜质,后派出多名军官前来指导训练,张宗昌也由此获得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在俄军的支持下,张宗昌的队伍度扩充到上千人,张宗昌也荣升为“张统领”。值的一提的是,当时还有另位“张统领”,那就是张宗昌的本家张作霖,他当时正在为日军服务。 张宗昌或许不会想到,两个人在日俄战争中各为其主,而20年后自己投在张作霖的门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