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斬的白蛇據說是誰的轉世?

z彼得大地z


話說劉邦還是泗水亭長的時候,有一次奉命押解一群犯人前往驪山作苦力。沒想到這群犯人不聽話,半路逃了不少。

劉邦一看,逃了這麼多犯人,等到了驪山怕是自己也得陪上去。反正橫豎都是一死,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將剩下的犯人全放了,大家個謀生路去吧。


沒想到這些犯人倒也是夠義氣,索性就跟著劉邦混了,有個大哥罩著總比沒有強。現在的人幹什麼都講究儀式感,古人也是不例外。

於是一群人開始圍坐一團,開懷暢飲,以此作為自己幫派的成立儀式。大家一邊痛飲,一邊胡扯,不一會大家都醉醺醺的了。

喝的差不多了,劉邦這一群人準備趁著天黑往前趕路,找個地方躲起來,要不然被官兵抓到大家都沒啥好果子吃。

劉邦先派了幾個膽大的人到前面去探路,沒一會探路的人上氣不接下氣的跑了回來,一個個臉上寫滿了恐懼。劉邦還以為前面遇上官兵了,沒想到探路的人說:前面有一條好大的白蛇躺在路中間,太嚇人了,我們繞道走吧!


沒想到劉邦這個時候酒氣上湧,頓時覺得自己乃是蓋世英雄,豪氣的說:一條蛇而已,怕什麼?看我去把這條蛇給斬了!

於是酒氣熏天的劉邦拿著一根生了鏽的鐵棍子,搖搖晃晃的朝前面走去了。剩下人的擔子小,不敢跟過去,留在原地。

大半夜過去了,眾人見劉邦還沒回來,都以為劉邦被蛇給吃了。好傢伙,剛拜的老大,說沒就沒了,看來還得自力更生啊。

眾人熬了一夜,一個個兩眼通紅,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了,估摸著白蛇吃飽回去休息了,這才開始朝前走。沒走一會,眾人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兇猛的大白蛇已經被斬成兩段丟在路旁邊,而劉邦同學正在路邊呼呼大睡。更讓人吃驚的是,劉邦拿著的那個生鏽的鐵棍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把鋒利的寶劍,劍身上刻著兩個字:赤霄!


這可不得了,這劉邦分明不是人啊!搞不好就是天上哪個大佬的小兒子轉世來人間鍍金的。這一群立馬擁簇在劉邦周圍,決心好好抱著這個大腿。

劉邦醒後,一群人圍著劉邦問個不停,劉邦是怎麼把白蛇殺死的!劉邦雙手一攤,無奈的說:我哪知道,我往前走,不知道絆到了什麼東西,摔倒在地上,睡著了!

聽到劉邦這麼說,眾人當然是不信,以為劉邦在跟他們開玩笑。說歸說,路還是得繼續趕啊!

一群人走了沒兩步,就遇到一個老太太坐在路邊哭。這荒山野嶺的,哪來的老太太?眾人覺得無比奇怪。還是有人忍不住,問這老太太為什麼哭?

老太太說:我的兒子是白帝的兒子,昨天晚上逃出來玩,結果被赤帝的兒子給殺了。

老太太說完,惡狠狠的盯著劉邦看了一會,突然就消失不見了!

眾人有點摸不著頭腦,什麼白帝赤的?不過還是有聰明的人很快將最晚的事情聯繫起來,原來這白蛇是白帝之子,而劉邦是赤帝之子。

白帝之子是誰?秦始皇啊!劉邦竟然把代表秦始皇的白蛇給殺了,豈不是意味著劉邦要取代秦始皇成為天下之子?

這裡就有個細思極恐的事情了,就是那個莫名其妙出現的老太太。

老太太說自己的兒子是白帝之子,豈不是就是說她自己是白帝夫人?自己兒子被劉邦殺了,她不找劉邦拼命,反而是告訴大家之後就消失了!簡直太奇怪了。

只有一種解釋,整個故事都是劉邦發跡之後一手導演的,劉邦是製片人兼出品人兼總導演兼總編劇兼男主角!

看來,這個老太太可是個好演員,《演員的自我修養》這本書怕是讀了不下百遍!作為總導演的劉邦,回去之後應該會給這個老太太多加幾個雞腿!

劉邦以為自己在導演界已經無人能敵了,沒想到400年後,又出來了一個叫王莽的新生代導演,他在劉邦劇本的基礎上,又演了一個續集,劇本的名字是:《白蛇轉世,王莽篡漢》。


小鎮月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以下漢朝的五德終始說。

五德終始說在戰國時期由鄒衍確立,將“金、木、水、火、土”五行與國家興亡相聯繫。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講過,黃帝對應土德,夏對應木德,殷對應金德,秦對應水德。可以看出這一套理念是遵循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的。

劉邦斬蛇的故事見於《史記高祖本紀》,大致內容是說高祖酒醉後斬殺了一條白蛇,斬殺之後就有個老奶奶出來哭訴,說自己的孩子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殺害了。說完之後就消失不見。



按照五行,西方對應白,主金;南方對應赤,主火。火克金,所以劉邦能夠斬殺白帝之子。

這則故事完美的體現了五行相剋的的關係,也充分證明了劉邦的“神性”和漢朝建立的合法性——畢竟是順應天意的。



但是這一段記載令人困惑的一點是,漢朝初期的時候是繼承秦朝的水德的。

因為秦朝建立時間太短,當時漢朝的討論就很激烈,一方認為當繼承秦朝水德,一方認為“土克水”所以漢朝應當是土德,這個爭議持續到武帝時才定下來。

那麼既然是水德或土德,劉邦就不可能是代表火德的赤帝之子。

所以顧頡剛先生認為這一段應當是王莽篡漢後混進去的,把漢朝定位火德,自己是作為黃帝之後的土德,火生土,以此來證明他代漢是禪讓,而不是謀朝篡位。

劉邦變成了火德後,火克金,秦朝就變成金德了。劉邦斬赤帝子應當就是這種思想的產物。


鳳嫵一


劉邦斬白蛇,這個故事有兩個人物,一個人劉邦,一個是白蛇。老婦揭示了兩人的身份,原來劉邦是赤帝之子,白蛇是白帝之子。


我估計著連劉邦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在那天晚上斬蛇了,醉酒的人知道個啥哦,就是斬,差不多也只是一條小蛇,鄉村壩壩,能夠出什麼大蛇?但劉邦憑藉這個故事起義了,那就有意思了。

白帝赤帝到底是誰?

在先秦神話和記載中提到過五方上帝,他們分別是東方青帝、南方炎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特別說明,赤帝就是炎帝。

所以白帝赤帝之子便容易理解了,白蛇劉邦是他們各自的後代,繼承人,一種象徵。

而赤帝之子斬殺白帝之子是怎麼回事?

這就不得不說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提出的“五德終始說”歷史觀。也就是把“金木水火土五種德性的相剋”和王朝的興亡交替相連。如此一來,夏商周秦,按照“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土勝水”相剋原理,繼而是金德的商勝木德的夏,火德的周勝金德的商,水德的秦勝火德的周。


五個方位東南西北中分別代表木火金水土,對應五方上帝,白帝是金德,赤帝是火德,所以赤帝之子斬殺白帝之子就是“火勝金”。

秦朝象徵白帝,這有記錄

秦國位列諸侯,是因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救駕有功,那時候的王是秦襄公。正式成為諸侯國,襄公做了兩件事,一是互通使節,開始外交,和其餘諸侯國搞好關係;第二就是建造祭祀的地方(立西畤),以太牢大禮祭祀白帝,提高凝聚力,強化政權。

之後襄公的兒子文公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條巨大的黃蛇,它從天而降,見到文公後化身成一個兒童,奉上帝的命令,冊封文公為白帝,祭祀西邊的天地。所以秦文公在襄公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白帝的祭祀,白帝在西方,秦起於西,順應天意,合理合法。

如今,赤帝之子斬殺白帝之子,火熔金,滅掉暴秦,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憑藉這個故事起義,恰恰合適。秦國不是白帝嗎?我就正是赤帝,來滅你了。

另外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是秦朝以水德自居。秦始皇大一統,贊同“五德始終說”,認為周乃火德,水滅火,順應天意,把黃河又改成了“德水”。傳聞秦文公在一次外出打獵時,捕獲到一條黑龍,而這是水德的象徵。秦朝尚黑,以黑色為正色便是這個原因。


秦是水德,漢朝是土德?這個有爭議,一方說水德,一方說土德。之所以說水德,秦朝短命,可以忽視,另外一個原因是秦國的王沒有祭祀過黑帝,所以劉邦高興祭祀黑帝(水德)去了。

說土德,好理解,土克水。


非常茴香豆


題主說的這種說法是比較沒有邏輯的,因為如果按這樣說的話,那就會陷入赤帝之子與白帝之子不斷轉世,不斷互斬的死循環裡去了,如果白帝之子白蛇轉世成為王莽,那麼赤帝之子也轉世成為劉秀,而白帝之子又要轉世為曹操,赤帝之子又要轉世成為司馬懿了。

另外漢高祖斬白蛇起義,這個是有史料所記載的,而題主說的這種說法,只是為了解釋,或者王莽篡漢,而最後被劉秀所滅,最終建立了東漢,就是漢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中間再加個王莽的新朝。

劉邦為了讓自己更加的富有神奇色彩,就產生了一般人出現不了的異象,劉邦之所以需要這些,因為劉邦只是平民出身,那麼他能奪得天下,就得歸為天命所繫,那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異象呢?

第一,劉邦的母親劉媼,劉媼夢中與神相結合,而劉太公去看劉媼的時候,發現有一條蛟龍在劉媼身上,後來劉媼就懷孕生了劉邦,這個是說劉邦是蛟龍之子。

第二,劉邦長什麼樣呢?史記說劉邦是高鼻樑,額角像龍一樣,還有美鬚髯,左腿上還有七十二顆黑痣,暗合七十二地煞。

第三,劉邦喜歡喝酒,同鄉的王媼、武負開了小酒館,劉邦經常上她們那邊去喝,經常賒賬,每次喝醉不醒的時候,王媼和武負就看見有劉邦身上有一條龍,而且更為奇特的是,每次劉邦在酒館裡喝酒,酒館的生意就特別的好。

第四,有個老人給劉邦一家人相面,都說貴不可言。

第五,劉邦是亭長,送縣裡的役徒去酈山的時候,碰到一條大蛇,劉邦就把這條大蛇給斬了,這時候就有一個老婦人說,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所斬了,這個老婦人說完話,就消失不見了。

第六,秦始皇說東南有天子氣,所以就巡遊東方,來鎮這個天子氣,劉邦認為這個天子氣應該是說自己,所以就跑到芒碭山那邊躲了起來,而呂后每次都能找到劉邦,劉邦也感到奇怪,呂后說,你上空有云氣,我就是跟著雲氣才找到你的。


歷史簡單說


中國有很多傳說是民間傳說,但漢高祖劉邦斬白蛇的傳說,卻是西漢的“官方傳說”。劉邦討伐黥布時中了流矢,醫生來給他看病,被他生生罵了回去:“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意思是說我拿著三尺劍平定天下,我的命是由天命所決定的,俗世的醫生能奈何?

沒錯,這裡的“三尺劍”,說的就是斬白蛇的那把劍。那為什麼斬白蛇就能代表劉邦的天命呢?因為在劉邦的傳說中,這條白蛇的白帝之子。古代五方是對應著五行的,西方屬金,色白,所以白帝為西方主神;秦朝興起於西方,所以正合白帝。而劉邦興起於南方,屬火,色赤,所以他就自居為赤帝之子,斬白蛇起義也就升級成了赤帝之子斬殺了白帝之子……

為什麼劉邦需要這樣一個“官方神話”?因為劉邦與秦始皇不同。秦始皇稱帝前畢竟是諸侯,是貴族,他有統一六國的功業,而劉邦起事時不過是一個亭長,他手下還要駕馭眾多的六國貴族後人——劉邦實在沒有辦法讓天下人相信區區一個亭長居然比六國的貴族更有資格繼承天命只能依靠這些怪力亂神來提高自己的政治籌碼。白帝之事已經荒唐,白蛇轉世成王莽就更無稽,這原本就是劉邦自己創造出來的神話而已。


隱語


《史記》中是這樣記載劉邦斬蛇的:劉邦當年在沛縣做亭長的時候,為縣裡押送一批農民去做苦工,但是半路逃了很多,劉邦擔心最後送到了也還是會重罰,乾脆把剩下的農民全放了。

有一些農民願意追隨劉邦,於是他們逃跑的途中,遇到了一條大蛇,劉邦酒醉之下把那條蛇給斬了,後來落在後面的人到了斬蛇處那裡,看到一位老太太在哭泣,問起緣故。

老太太說:“我兒子被人殺了,所以痛哭”。那些人問她兒子為什麼被殺,她說:“我兒子是白帝子,變成蛇橫在路上,現在被赤帝子殺了,所以我很傷心”。

那些人以為她胡說八道,想去打她,結果老太太突然就不見了。之後他們追上劉邦等人的時候,將這個消息告訴劉邦,劉邦感到非常高興,眾人也感覺跟對了人。

所以這個傳說就這樣流傳下來了,反正誰也不知道真假——只需要有一個名頭就好,這條蛇是白帝之子,劉邦是赤帝之子,劉邦斬蛇象徵著赤帝將會把白帝幹翻。

而白帝稱為西方之神,赤帝稱為南方之神,在戰國時期,秦國又是最靠西的一個國家,而劉邦所在的沛縣,在當時又是屬於南方一帶,所以這個傳說的用意不言而喻。

古代人信奉神靈,劉邦有了這個傳說之後更是如虎添翼,很快就在沛縣一帶聲名鵲起,追隨者達到了幾千人。有一點比較有意思的是,劉邦居然只比嬴政小了3歲。

劉邦斬蛇這個故事的產生,其實是用意頗深的,最主要的就是給劉邦營造一種帝王的趨勢,再加上之後陳勝吳廣起義,天下諸雄並起,劉邦也真的奪了天下,無愧於這個傳說了。


魏青衣


漢高祖劉邦醉斬白蛇頗具神話色彩,這條白蛇來頭很大,乃白帝之子,而劉邦來頭也不小,是赤帝之子,赤帝子斬白帝子,改朝換代。

醉斬白蛇

劉邦在做泗水亭亭長的時候,有一次押解囚徒到驪山服役,因為人數眾多,劉邦看不過來,大部分都跑了,劉邦一看這架勢,到了驪山肯定是送死,於是在走到豐西澤中的時候劉邦停了下來,席地而坐喝起酒來,讓囚徒們趁夜趕緊撤了,最後走的走,跑的跑,還剩下十來個打算跟著劉邦一塊逃亡。

藉著酒意,劉邦準備抄小路通過大澤。於是派出一個人去探路,那人回來說前面有條大蛇擋道,不好過。劉邦說:“大丈夫走路,怕啥!”於是醉醺醺的就往前走,抽出劍來把大蛇斬成兩段,然後繼續往前走,終於酒勁上來醉倒在地睡著了。

本來故事到這裡沒啥稀奇的,四姑娘的家鄉就在山旮旯裡,小時候遇到過不少蛇。

然而劉邦斬蛇的故事並沒有完,還有下文,原來,劉邦走的很快,後面的人跟上來後,看到一個老婦人在那哭泣,就問她問什麼哭,她說:“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剛才變成了蛇,被赤帝之子殺死了,所以我才哭泣啊。”

老婦人說完後就消失了,不見了。眾人覺得這事了不得,劉邦醒來後就告訴了他。

於是劉邦赤帝子的身份就這麼定下來了。這很明顯就是編造的。劉邦斬蛇的事情應該是真實發生的,而且發生在他起義之前,和他的起義沒有直接關係,但等到他在沛縣起義的時候,就利用了這件事,炮製了一出赤帝子斬白帝子的神話故事。

那麼為什麼是赤帝子斬白帝子呢?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在古代尤其是上古時期,人們對天地、鬼神、山川很是敬畏,對他們的祭祀從未停止。依據《周禮》記載,人們祭祀昊天上帝和五方上帝。五方上帝分別為東方青帝(木德)、西方白帝(金德)、南方赤帝(火德)、北方黑帝/玄帝(水德)、中央皇帝(土德)。

秦國正式建國是在秦襄公時期,秦襄公曾幫助周天子趕走西戎遷都洛陽,得了封賞,正式成為諸侯,秦襄公作西畤祭祀白帝,這是秦國曆史上第一次祭祀白帝。

秦文公在位的時候,曾到東方的汧水、渭水之間打獵,想在此居住,卜得吉兆,又做了一個黃龍降臨的夢,史敦建議祭祀上帝,於是作鄜畤祭祀白帝。秦獻公時期,櫟陽下起了黃金雨,於是作畦畤祭祀白帝。

秦朝一直是以白帝之子自居的,白帝是金德,火熔金,赤帝是火德。於是就有了劉邦是赤帝之子的設想。劉邦在沛縣起義,其實是很不起眼的,秦末農民起義眾多,沛縣起義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影響上都太普通。不另闢蹊徑很難受到重視,吸引人眾,製造起義的合法性。其實關於劉邦的神話故事真不少,比如,劉邦的出生:劉母在大澤邊休息睡著了,夢到和神仙交合,然後劉太公發現有一條蛟龍附在劉母身上,然後劉母懷孕,生下了劉邦。

比如劉邦的左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

又比如劉邦年輕時候沉迷酒色,常到武負、王媼店裡賒酒喝,喝醉後,兩人能看到劉邦身上有龍出現,於是在年底將劉邦的賒賬一筆勾銷。

再有,秦始皇常說東南方有天子氣,劉邦怕說的是自己,就隱於芒、碭之間,而每次呂雉都能找到他,劉邦問其原因,呂雉說:“你居住的地方,上空都有一團雲氣,找到雲氣就找到你了。”時人聽說了,多有跟隨。還有一件事也很有意思,記錄在《史記·封禪書》中,秦始皇稱帝后,有人說:

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

意思是周朝是火德,那麼秦代周,應為水滅火,秦朝為水德,而且秦文公打獵的時候就曾得到過一個黑龍。於是秦始皇下令將黃河改名字為“德水”,並崇尚黑色,隱隱有自稱水德的意思。

後來劉邦入關後,問到:“過去秦朝祭祀的上帝有哪些呢?”左右說:“白、青、黃、赤四帝。”(秦宣公祭祀過青帝,秦靈公祭祀過皇帝和赤帝)。劉邦接著問:“天下不是有五帝嗎,為什麼只祭祀四帝?”

然後劉邦恍然大悟說:“我知道了,這是在等待我湊齊五帝之數。”於是愉快的作北畤祭祀黑帝。後來更是認為漢乃水德,直接越過了秦朝。


蕭曉四姑娘


漢高組斬斷的白蛇轉世成為王莽,漢高組的兒子叫平地,漢高組斬斷白蛇的時候說,白蛇你在這四十畝地裡等去,所以在平地四十年的時候就王莽串去了,平地的兒子叫劉秀,在王莽幾十年的時候又戰回來十方江山,所以劉秀要走南陽,曹操在西漢高組的時候他是韓信,呂后斬了韓信又斬了九江王又斬了上樑王,總之斬了三個王爺,就在司馬夜斷陰的時候將他們三人分了三國的人物。另外我本人沒文化沒上過學,,可能字白,別見笑了。


平安是福211457998


歷朝歷代的起義被附加以種種神秘色彩傳言的,那是舉不勝舉。但是以賦予神秘色彩的事件而借代起義本身的,卻僅僅只有漢高祖斬白蛇起義這一例。我曾多次納悶這斬白蛇到底跟起義究竟能扯上哪門子的關係?為何能以斬白蛇就可以借代起義?難道斬了一條白蛇就能表明自己跟大秦王朝決裂了?就算這條大白蛇跟今天的大熊貓地位一樣,是當時大秦王朝最為珍稀的保護動物,你殺了它是極其嚴重的犯罪行為,但跟起義卻強扯不上什麼關係的?

列朝列代的起義都是以攻擊當朝政府的行政機構或者襲擊朝廷的軍隊人員為標誌的。你帶人攻佔了個縣衙或府衙,殺了個縣令或太守的,可以表明自己起義了;你帶人襲擊了朝廷軍隊,殺了個將軍或都尉的,也可以表明自己起義了的。但是,我從來沒聽說過殺了個大熊貓或者獨角獸之類的,也可以表明起義的。

但為何唯獨漢高祖劉邦可以將斬白蛇與起義,兩件原不相干的事化而為一呢?我認為這是後期強化宣揚的結果。漢高祖斬蛇之事發生在其隱匿於芒碭山期間,劉邦起初送徒役們去驪山服勞役,結果徒役們有很多在半路上就逃跑了。劉邦想這樣下去的話,等到了驪山估計也只剩下自己了,橫豎都是個死,於是乾脆就把還沒有逃跑的役徒都放了。結果這些役徒中有十幾位不願意走,願意跟隨劉邦一起逃亡,劉邦這夥人就想到了去芒碭山中躲一躲。於是派一個人先去前面探探路,這個探路人回來說:”前面道路上有條大蛇擋道,咱們還是回頭吧!” 。劉邦說:“別怕,看我的”,於是仗著酒意,前去就把蛇給斬了。劉邦斬蛇這件事距離沛縣起義還有好長一段時間,所以,在漢高祖斬蛇這段期間,其對大秦王朝來說,劉邦這十幾個人只能說得上是一小撮逃犯而已,斬蛇跟其後來的起義絕對是發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兩件事。

漢高祖劉邦的起義為何要強扯斬蛇這件事?我們今天談到秦末農民起義,通常會先想到陳勝吳廣起義,後想到劉、項起義。其實劉邦領導的沛縣起義在秦末那種全國範圍內的大起義背景下是很不著眼的,既非首義。在後期起義中,在影響力與號召力上是遠遠不能與那些六國舊王孫貴族領導的起義相比的;甚至與彭越、陳嬰等同樣是草根領導的起義相比,劉邦的早期戰績也是很遜色的。在大秦王朝來看,沛縣起義都很難排得上號。

沛縣起義,劉邦也非主謀策劃,又不在現場。蕭何、曹參等是沛縣起義的主要策劃人,但蕭何、曹參這些人怕起義不成的話,會牽連宗族,於是就紛紛推讓給劉邦領頭。這跟陳嬰之母當初勸陳嬰不要稱王的理由大致一樣。秦末東陽縣的年輕人殺了縣令,聚集了幾千人,強力推行陳嬰為首領,後縣中追隨陳嬰的達兩萬多人,這些人就想擁立陳嬰稱王。陳嬰的母親就對陳嬰說:“自從我嫁到你們老陳家,就沒有聽說過你們老陳家的祖上出過富貴的人,現在你突然得了這麼大的聲望,怕不是件好事,不如找一個有名望的,你做他的屬下,事情成功了還能封侯,事情失敗了也容易逃亡,”。陳嬰聽了媽媽的話,就沒有稱王,而帶領這些人去投靠項梁了。

我讀高中做試卷時,依稀還記得讀到一篇好像是蘇軾就因蕭何、曹參這些人不願出頭,而推讓給劉邦出頭,就評價說:“只有劉邦才能稱得上是大丈夫、敢擔當、肯為大我犧牲小我”,大概是這個意思。其實,這是哪跟哪呀?劉邦是一個在緊要關頭連兒女都能數次推下車的人,一個連自己的父母妻女都談不上怎麼愛惜的人,又如何談得上是肯為大我而犧牲小我的。楚漢滎陽對峙時,項羽對劉邦說:“天下戰亂不息,百姓疲苦,皆因你我之故,不如咱倆單挑吧?”。劉邦說:“我與你鬥智不鬥力”,楚漢相爭期間,項羽是有想早日實現天下太平的希望的,我們卻沒有看到劉邦怎麼替百姓著想。所以說劉邦的起義其實是有很大的投機心理在裡面的。

正因為劉邦領導的起義,起初在秦末很不著眼。早期很狼狽,勢力很小,連豐、沛老家都叛亂過,丟了。後去投靠項梁,依靠項梁所撥了一部分兵力補充才得以收復老家。再者在推翻暴秦的戰績上,其也要遜色項羽很大一截,所以要宣揚的話也只好另闢蹊徑了。既不能談革命時間早晚,也不能談革命貢獻的大小。於是將斬蛇這個極具英雄主義色彩的行為與起義一結合,就讓人覺得耳目一新、鶴立雞群了。

這樣再提到漢高祖的能耐時,就可以說:“想當初漢高祖手提三尺劍,斬白蛇”是何等的英雄氣概,於是誅暴秦、滅項羽等等英雄事蹟就可以順理成章、一氣呵成地說下去了。但是你如果這樣講 :“想當初漢高祖劉邦起自沛縣起義、誅暴秦、滅項羽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呀!”,如果遇上抬槓的就麻煩了,啥沛縣起義?沛縣在哪呢?誅暴秦?要不是項羽鉅鹿一戰,就憑他也能推翻暴秦?還滅項羽?若不是靠韓信的話,也就呵呵了!

所以說將斬白蛇與起義兩件事相糅合,絕對是場精妙的宣傳。至於當初被漢高祖劉邦所斬的那條白蛇究竟有多大?就沒法細究下去了!白蛇是誰轉世,更是無稽之談。


歷史聞知社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那麼根據劉邦自己說的,那條白蛇乃是白帝之子,而他自己是赤帝之子。

白帝我們都知道,他是黃帝的兒子,名叫少昊。白帝之子,也就是少昊之子,也就是說這條白蛇乃是少昊之子?


且存疑,待會兒再討論,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赤帝。漢高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帝是誰?

歷史上關於赤帝的記載是非常少的,如果我們打開一個搜索引擎,搜赤帝的話,幾乎只有赤帝之子劉邦斬白蛇起義這麼一個歷史事件。

有人說赤帝乃是顓頊,有人說赤帝乃是炎帝神農氏,有人說赤帝乃是蚩尤。鼎鼎大名的五帝之一,竟然說不清具體是誰?看來這個故事,真的有太多貓膩了。

不過,我更希望赤帝是炎帝。如果赤帝是顓頊的話,那麼白帝與赤帝之爭就是家族內亂。因為顓頊是白帝少昊的親侄子。所以,赤帝是炎帝神農氏的說法,更讓人信服。

如此一來,赤帝之子劉邦,就是炎帝后人了。上古神話炎黃之爭,持續了不知幾百千年,雙方都投入了非常龐大的兵力。戰爭的最後,是以黃帝殘勝告終。炎帝的後人蚩尤,也在戰爭中被殺死了。

赤帝之子斬殺白蛇,現在看來更像是復仇,就像刑天偷襲天帝那樣,是炎黃戰爭的後續。時隔千年,炎帝的後人向黃帝的後人復仇了。

那麼這個倒黴催的少昊之子、黃帝后人到底是誰的轉世呢?當年黃帝傳位給少昊,少昊本應傳位給兒子的,可惜他沒有,而是傳位給侄子顓頊了。兒子去哪兒了?

看過山海經的都知道,少昊的兒子混的都是慘不忍睹的,有的當雞了,有的當狗了,有的當老虎了,有的當木匠了。所以這條白蛇應該是少昊失落民間的野種,怪不得到死都不心疼。

後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足為奇,畢竟連家譜都上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