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音視頻會議卡頓,全時都點了哪些「技能樹」?

告别音视频会议卡顿,全时都点了哪些“技能树”?

多人遠程音視頻會議、協同辦公已經成為很多企業常見的工作方式了。針對這個需求,業內有不少解決方案。全時雲商務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時”),便是其中一家。從 2006 年成立到現在,全時服務了超過 350 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客戶既包括GE、ABB、寶潔、普華永道、德勤等外企,也包括中建、萬達、順豐、北汽福田、蒙牛等國內大中型企業。那麼全時是依靠什麼樣的技術,贏得了這些企業的青睞,成為他們長期合作的服務提供商呢?

疏通網絡,適配不同平臺是基礎

“中國絕大部分企業的內網網絡環境下都沒有QoS 保障,這會導致語音傳輸的質量出現問題,”全時技術副總裁李彥濤表示,“我們從一開始就需要針對企業內網做 QoS 保障,比如 P2P、流量控制等等。這樣是為了保證在企業內網進行音視頻數據分發的時候,能夠按照企業內網的拓撲結構進行,降低對企業內網的壓力。”

在國外,企業的網絡環境要比國內好一些,語音也可以藉助網絡系統自帶的 QoS,但是到了國內,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由於這部分的缺失,很容易導致網絡的擁堵、延遲,丟包率也大大增加;同時,也有很多企業網絡部署會選擇“對流式傳播”——即同一段數據通過經過兩條不同的路徑傳輸,這樣能實現路由方面的平衡,但也可能造成延遲大的問題。

告别音视频会议卡顿,全时都点了哪些“技能树”?

全時會議盒子

針對這方面的問題,全時擁有自己的一系列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 FEC(前向糾錯) 技術,即每個包發送兩次,第二次發送的時候,數據包就會夾雜在其他數據包的前後冗餘數據中,這樣既充分利用了數據包的冗餘,又可以在數據發生丟失的時候,有可以參照的原始數據比對;第二項技術 PLC(丟包消隱)實現了基本一個小時不出錯的效果(平均出錯間隔大於1h),保障音頻卡頓少,不影響會議交流。

全時針對網絡進行的優化不僅包括企業內網,還有互聯網:換而言之,就是 QoS 的保障不再依賴於企業佈置的網絡設備,而是通過全時的一些算法,保證各個路由節點上的傳輸能夠暢通。“各個點到主路由、企業的出口,這些都是瓶頸點,”李彥濤表示,“我們都能檢測出來,然後做智能分發,減少這些瓶頸點的流量,這樣整個系統就能保持暢通。”

解決了網絡通路的問題,接下的問題,就是如何針對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各類硬件設備和操作系統進行適配。這是一個“體力活”——因為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逐一適配。全時在成立之初,就開始著手適配各種設備,從 IE、Chrome、Firefox 瀏覽器開始,到 Windows XP、Win 10、macOS 等等。經過了數年的積累,他們才做到了全平臺的覆蓋。

“我們經常需要在系統發佈之後的極短時間內針對新系統做適配,”李彥濤表示,“這就對我們技術團隊的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遠程協作,語音優先

對於遠程協作會議系統而言,音視頻通話清晰且不間斷是最重要的用戶體驗要求,這一點也正是全時所擅長的地方。“我們採用的語音編碼是可變頻率的。舉個例子,比如語音通話可能就僅需要 4Kbps 的帶寬,我們這時候就會選擇窄帶編碼;而當傳輸的聲音中有音樂的時候,如何還使用窄帶編碼,聲音就會嚴重失真,而我們的算法檢測音樂後會自動調整到最高 32kbps 的頻譜編碼,保證音樂傳輸的連貫性,”李彥濤表示,“在我們的服務中,語音的優先級是最高的,在進行帶寬資源調度的時候,會優先給語音讓路。”

在優先保證了語音通話的基礎上,系統才會調度出資源支持視頻圖像和數據共享(如遠程桌面)。在數據共享和視頻圖像之間,全時的優化原則是基於高效會議的原理,即桌面共享的優先級要比視頻高。

這樣一來,對於企業的高效會議,我們能夠優先保證其數據共享的需求。但是,這樣對視頻會議需求不是很友好,因此我們還提供了場景設置,讓那些對視頻需求較高的會議,能夠提升其視頻的優先級、保證視頻質量。

告别音视频会议卡顿,全时都点了哪些“技能树”?

“在會議的視頻通話中,往往是上傳只有一路,而接收有多路。那我們就可以讓上傳的那路分到的資源更多,接收的那一方資源少一些,”李彥濤解釋道,“至於接收的那一方,由於它的帶寬比較窄,傳輸的圖像也會相應壓縮,並且在傳輸之前就已經在本地做好了壓縮處理,MCU (視頻會議系統中心控制設備)僅僅需要把這些視頻圖像按照對應的位置發送到接受端,而無需再壓縮合成處理。節省帶寬的同時,也減輕了 MCU 的計算壓力。”

無論是視頻傳輸還是音頻傳輸,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資源分配的策略。比如,音頻傳輸的優先級要高於視頻傳輸。如果視頻出現了卡頓,那麼按照全時的策略,系統會做關鍵幀補償,但會優先選擇補償體積較小的關鍵幀,這樣能保證對網絡的影響最小化。

“我們也可以使用Ant那樣的多連接模式來提高雲會議搶佔帶寬的能力,讓視頻或者音頻的質量最佳,”李彥濤解釋道,“但它會給企業整體的網絡帶來嚴重後果,可能會直接使企業的網絡癱瘓,這毫無疑問是一場災難。許多企業使用國外的某視頻會議系統,導致企業網絡癱瘓,其實就是這個原因。我們採用了剋制策略,雖然可能導致視頻質量下降,但對於企業網絡是友好的、可用的。”

“二八原則”,產品研發中的匠心

全時是一家以軟件起家的公司,但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他們還推出了自己的硬件產品,這一點與中國的市場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在過去的十年裡,無論是政府或者是企業都購入了大量的硬件設備,市場對於硬件的接受程度要高很多。當然,這些視頻會議專用的硬件需要配合專網使用,這樣企業的使用成本就會相應地提升。

告别音视频会议卡顿,全时都点了哪些“技能树”?

“我們不需要專線,我們做的系統是面向桌面系統的,無需拉專線,僅僅需要客戶使用普通的互聯網出口就行了,”李彥濤表示,“這和我們在技術上的探索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為了在普通的公網上實現穩定的網絡連接,全時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其中尤其以穿越各個企業的防火牆,建立穩定連接最為常見。“企業的防火牆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李彥濤解釋道,“即便是我們有了一套標準化的工作流程,也依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時候企業可能提供了接口參數,但實際上它們的接口並沒有做出來,還需要我們去調試,配置。”

有時候,全時還會遇到端口漂移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都是企業內網主動發出連接,這樣全時的服務器才能穿過防火牆等一系列的保護措施,與內網建立連接。然而,有時候可能企業開放的端口會由於資源調配而發生改變,或者因為一段時間內沒有數據傳輸而關閉。

“我們針對這一情況加入了心跳機制,保證連接的穩定性;同時,我們也會針對可能出現的端口關閉情況提前做好準備,在斷線重連之前,先請求另一個端口,”李彥濤表示,“這些都是一些細節層面的操作,但這都是我們在長年累月的工作中積累下來的經驗。”

告别音视频会议卡顿,全时都点了哪些“技能树”?

其實全時服務的大多數企業,其自身的硬件配置並不差,但具體的網絡配置卻千差萬別。這也使得全時在為企業客戶提供服務時,首先就會考慮到這方面的問題。這一點不僅僅是中國本土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來華的外企也需要面對這一問題。李彥濤說,“外企在國外的網絡環境裡沒問題,但當搬到國內這種複雜的網絡環境之後,就同樣需要我們進行1對1的部署調試了。”

市面上提供遠程會議服務的企業不止全時一家,而全時經過十多年的運營,的確贏得了很不錯的口碑。從早期的電話會議,到今天的網絡視頻會議;從過去的純軟件產品,到現在的軟硬打通、軟硬通吃;從私有化部署到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部署。

李彥濤說,全時作為一家完全自主研發的國產軟件服務企業,他對全時今天在產品技術上的積澱還是“比較自豪”的。今天在中國市場上看起來音視頻遠程會議服務的玩家很多,但真正擁有自主IP的其實鳳毛麟角。李彥濤最後強調,業內公認:讓系統可用僅僅需要投入20%,然而,要讓系統好用,還需要投入另外的80%,這個二八原則,其實是工匠精神的另一個解讀。全時為了讓雲會議好用,做了大量的、繁瑣的工作,這是全時雲會議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關鍵。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唐植瀟)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