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余华让人愤怒

懒惰的余华让人愤怒

(图注:余华与最新作品《第七天》;图片来源于网络)

余华那张发福的脸在新作《第七天》出版后饱受批评,我觉得这不太礼貌,起码批评作家应该看他写了什么,以及为何这样写。

《第七天》如书名所示,描写主角“杨飞”去世七天内的遭遇。小说中所写的阴间相是由微博热词列表构成的世界。在这七天内,杨飞会遇到被强制拆迁逼死的人、因卖肾感染而亡的人、为男友送山寨iPhone负气跳楼自杀的人、由于屈打成招而怒杀警察被判处死刑的人。小说中的阴间相是中国现实生活的翻版,这也是余华所强调的“距离现实最近的写作”。

杨飞在阴间走完七日,作者以此结尾:“走过去吧,那里的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我们可以想见为何余华要选择现实题材写作,他为社会中所存在的不公和不义而愤怒,写下污秽以表达对美好世界的渴望——这是一个“绝对正确”的主题,但这又怎么样呢?

小说的内核确实重要,但选择绝对正确的主题等人赞美似乎有点偷懒。无人不知社会需要正义和公平,仅将社会新闻的主角的经历不经加工写成小说,这种事太过简单——报纸社会新闻上就能看见的内容,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呢?

以《第七天》中杨飞所遇到的“鼠妹”为例,她与男友在城市打工,不堪忍受低薪,一度想要去夜总会坐台赚钱,被男友殴打阻止。两人继续打工度日,生活艰难,男友送了台山寨iPhone给她。送完礼物后,男友回老家办事,“鼠妹”发现手机不是真货,打电话给男友却不通,几日联系不上。她一怒之下到天台跳楼——试问为什么有这么不合理的故事呢?“鼠妹”既然与男友相爱,收到礼物,几日联系不上男友给个说法就要自杀,这不太合理。现实生活中确有此事,但即便社会新闻报道,我们也想看到真相,“鼠妹“为山寨手机生气的真正原因、负气自杀背后的逻辑——但这一切都没有,连社会新闻需要追问的真相和深度,余华在小说中都没能提供。

小说中的“鼠妹”甚至比社会新闻中的人物还要片面和单薄,她的出现只是为了控诉贫穷、冷漠和社会不公,为悲苦的命运做模特。但这不对,作者不能在虚构的故事中追问真相。既然是现实写作,作者却没有深入了解题材的真相,只是浮光掠影地展示悲苦的命运,不探究悲惨个案后的原因。卡波特为写《冷血》,采访了抢劫杀人的两位罪犯5年,而余华巧妙地用“小说是虚构的”做挡箭牌避免探究真实。

如果说《第七天》只是虚构,现实社会题材是材料,小说技巧才是关键,那作者所用的小说技艺却也让人失望。余华平行地将杨飞所遇到的社会新闻主角的故事,摊开。对,就像你买了一本社会新闻合集的简写提炼版本,只是有个主角带着你遇到他们,串成了一本小说。

《第七天》既没有追问社会真相的打算,也不见提高过小说叙述技巧。诚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所言,《第七天》“从小说本身来说,我觉得接上了《许三观卖血记》的那种叙述,简洁、明晰、透彻。可以感觉得到,余华对于叙述技巧的掌握,火候拿捏得非常准确,在简单中有种明晰”。余华在这本小说里,将十多个社会新闻主角合理地安排在杨飞七天的际遇中。整本小说结构框架清晰,每章叙事有条不紊,人物关系安排精当,语言简洁,甚至还带有余华全盛时期的诗意,但这不够。这种合格的技巧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余华。

《第七天》像是举着绝对正确的大旗等着赞美,这种聪明的懒惰让人愤怒。

当一位作家躲在自己的拿手本领后,讨巧地选择正确的主题,这让人生气嘲笑他发福的脸。不知道为什么,人至中年的余华没又继续探究他小说中一贯的主题:贫困、痛苦和人生,而是匆匆忙忙地代表着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