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教育造就出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中國式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

父母付出自己的全部,卻養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但是中國的父母總是以兒女為中心活著,付出的太多,孩子卻覺得理所當然,並不覺得應該感恩。

前段時間,豆瓣上的網友吐槽自己10歲的小侄子。

這個孩子不僅成績優秀,各種業餘愛好也出類拔萃。但是小侄子覺得自己太優秀,嫌棄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

孩子說自己的父母太窮,只開得起十幾萬的豐田,他的同學都拿著iPhone7,自己卻只有兒童手錶。

他的成績總考第一,才藝出類拔萃,然而,就是如此優秀的孩子,竟因覺得自己優秀而嫌棄父母,真實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貧,兒嫌母醜”的鬧劇。

“我努力優秀,是為了早日脫離無知無能的原生家庭。”這是這位考第一孩子的價值追求。

這位考試總第一、才藝出眾的小男孩,被父母捧在手裡,放在心尖兒上,

父母付出了自己能給的最好的,卻被自己的孩子所嫌棄。

這種情況在中國並不是特例。

中國式教育造就出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為什麼會這樣?

有幾句我們經常能聽到的老話:

“再苦不能苦孩子”

“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都是我們來做。”

“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這樣的言論包圍著。

時間長了,孩子感受不到成人世界的不容易,覺得父母的付出是應該的。

父母們以孩子為中心,為孩子付出一切,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

這樣無條件的愛,滋生孩子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習慣了父母的付出,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心裡沒有了感恩的想法。

中國式教育造就出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怎樣讓孩子懂得感恩

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

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應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則堅決拒絕,並且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合理,給孩子一些經受挫折的機會。

不要孩子想星星就一定給他星星,想月亮就一定給他月亮,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爭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

如果父母總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插手幫忙。

久而久之,孩子便習慣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無條件地滿足了,理所當然地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先滿足他,認為別人的給予都是應該的。

父母學著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夠做的事情就讓孩子去做,讓孩子去吃苦就是讓他懂得父母和別人的給予與幫助是一種“恩惠”,而不是理所當然或者欠他。

讓孩子知道你的辛苦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們卻愛給孩子一張笑臉,給孩子一些超脫的環境,怕艱難的現實生活會給孩子帶來壓力。

其實,如果父母們能經常告訴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惱,那麼孩子就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為孩子做出榜樣。

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逢年過節給老人送禮物;如果老人離得較遠,應該經常給老人打打電話。

要讓孩子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長輩也有愛。身教的力量遠遠大於言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