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規是教育的基石,家規制定的好,孩子會更容易成功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國家的法律越來越細密,完善,可真正有家規的家庭卻鳳毛麟角。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家規對家庭的和諧孩子的成長都大有裨益。

所以今天的歡樂診所小蜜蜂就給大家說說,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獎罰分明的家規!

每個家庭的教育模式不一樣,您不能將別人成功的教育模式套在您的孩子身上。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我們要先了解自己的教育目的及孩子的需要,再決定如何協助孩子。

好家規是教育的基石,家規制定的好,孩子會更容易成功

常見的家規包括

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良好習慣。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儘量讓孩子去做,千萬不要凡事代勞。

父母應該從小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根據孩子的能力要求孩子分擔家務。這樣孩子不僅能學會獨立,也能從中肯定自己的能力,增進自信心。

所以,父母應根據自家的生活習慣以及孩子的需求,制定一些能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常規

此外,父母應該避免制定太多不必要的規矩,使孩子因做不到而放棄。父母也要根據家中不同年齡的孩子調整常規。

教育孩子有公德心、有禮貌

在幼兒園裡,老師應該教育孩子愛惜教具,使用後完整放回原處,方便下一位小朋友使用;想介入別人的工作時,也要事先詢問能不能一起玩或工作;得到別人幫忙時也不要忘說“謝謝!”等禮貌的用語。

雖然公德心是由大人教給孩子的,但

父母一定要先“以身作則”。例如:教育孩子不可隨地扔垃圾,父母也要隨時遵守。

好家規是教育的基石,家規制定的好,孩子會更容易成功

教育孩子尊重別人,不要打擾別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如何尊重別人時,應先尊重自己的小孩,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感受。例如:當孩子專注地做一件事情時,不去打擾他,這就是一種尊重。這樣,孩子也會學習等待,當媽媽和別人說話時,知道不去打斷。

教育孩子正確的道德觀念、學會自律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學習以無愧於心的態度行事,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不做壞事或違規的事,不是因為怕被處罰,而是本來就不應該做,如果做了心裡會不安的。

孩子在父母守法態度的感染下,逐漸學習如何判斷是非,並從內心產生自律。

好家規是教育的基石,家規制定的好,孩子會更容易成功

家規的執行

多用鼓勵代替讚美

父母應該瞭解“讚美”和“鼓勵”是不同的。“讚美”是當孩子表現好時才給予的,但過多的讚美,使孩子感到乏味;不實的讚美,則讓孩子懷疑父母的誠意。

不論孩子表現好還是壞,“鼓勵”都可給予支持和關懷,特別在孩子遭受挫折時,更需要鼓勵,孩子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無條件”的接納與肯定。

避免在別人面前訓孩子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千萬不可在別人面前批評他或教訓他,如果有不當行為需要及時教育時,也要儘量帶他離開,單獨與他溝通。

避免體罰

父母要認清,“教育並非懲罰”,“懲罰也並非體罰”。

體罰只是對犯錯者施加暴力,以達到懲戒的目的。父母如果以體罰為武器,將會使親子雙方陷入權力的鬥爭,引起情緒戰爭。

好家規是教育的基石,家規制定的好,孩子會更容易成功

堅定自己的立場

當孩子出現不良或負面行為時,父母在教育時不可被孩子的淚水軟化,而被迫妥協。那樣反而增強他的不良行為。

譬如:對吵鬧不休的孩子,可將其暫時隔離,但運用時要注意適當性,而且態度要和藹,語氣要平和、堅定,告訴他:“我們都喜歡和你在一起,如果你也喜歡和我們在一起,你必須先學會安靜,才能再加入我們。

父母避免相互指責

當父母教育上有差異時,應多溝通,以相互支持鼓勵代替指責與批評。

今日的父母常感嘆“做父母難”,但事實上,如果我們肯投入時間,以“尊重”為教育的基礎,以“愛”為教育的活水源頭,那麼在與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您也會擁有許多別人無法體會的成就和樂趣。

好家規是教育的基石,家規制定的好,孩子會更容易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