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应有的管理权哪去了?

前天我写了文章《老师们,醒醒吧!"教书"不等于"育人"》,让不少老师心里多少有些不快,本来想继续写一篇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来做进一步的探讨,考虑到思想认识过程的问题,就暂时放在了一边。所以,干脆把我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写出来,给老师们一点希望。

先说说老师们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性质吧。可能有人会对这个问题不屑一顾,认为没什么可探讨的。其实不然,这个问题不讲清楚,就没有了探讨的意义。家长把孩子教给我们老师,我们就要对学生负责,从学生到学校开始,我们就要负一切责任,从生活到学习,从外表到思想深处,从早到晚,从吃穿到住行用,从教室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学校和学生家庭来往的路上,无不包含在内。老师充当的是全职保姆的角色,做的是管理者的事。所以,老师们的职业性质是管理者的性质,老师是管人的管理者。

接着我就说一说管理者是怎么管人的问题。从古到今,管理者管人就四个字"文权""武权"。"文权"就是思想动员,思想教育,大的方面就是国家的法律条文,小的方面就是各个单位的规章制度。"武权"就是武力管制,武力镇压,大的方面就是现在说的公检法,小的方面就是各个单位的惩罚。我们看戏看电视就很清楚这个道理,文臣武将分站两边。从秦始皇到现在,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先是思想上教育,应该怎样;如果不怎样,接下来就是武力镇压。举个例子,韩信大家都熟悉,他在治军方面很有一套,不论皇亲国戚,触犯军规一律处斩。殷盖是汉王刘邦的表弟,因为一次迟到,被韩信以"慢军之罪"杀掉了,随后韩信军令如山,无人敢再违抗,韩信的军队也成了战无不胜的军队。另一个例子,伍子胥向吴王推荐孙膑为将军时,吴王为考验孙膑治军的才能,挑选宫女让孙膑训练,结果孙膑刚开始训练就把两个不听话的吴王的宠妃给杀了,短时间内就达到了令行禁止的地步。这两个例子都是有文有武的治军案例,说明"文武"‘’结合才是管理之道。

再回头说说我们老师这个管理者是个什么情况。我们做教师的真尴尬,有其名无其实。管理者有两手,一手"文权",一手"武权",而我们教师只有一手"文权"。我们有思想动员的权力,没有武力管制的权力。有时,我们的令不会行,我们的禁不会止,我们却束手无策。我们是管理者吗?是。我们想当好管理者吗?想!可我们只有说理的"文权",没有惩罚的"武权"。这种情况的管理者能够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吗?当然不是。是我们老师们的错吗?不是。谁的错?社会的错!不是我们的错,为什么让我们背黑锅?

我们做老师的真难!学生在学校,我们只能为人师表、口头教育。如果学生犯错,我们只能口头批评,而且语言还不能过激。有时,老师的言行稍微过激些,可能就会遭受学生的谩骂,甚至学生家庭的攻击,还有社会的质疑。一旦学生出现了什么问题,有些家长就会到学校责难老师,社会上还有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兴风作浪。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社会把我们当成管理者了吗?没有。韩信杀殷盖,刘邦追究韩信的责任了吗?没有。孙膑杀吴王的宠妃,吴王追究孙膑的责任了吗?没有。他们动用管理权,受到的是尊重、是重用,不是责难。我们当老师的真正动用管理权的时候,我们受到的是什么?是自取其辱,是学生的伤害,是家长的围攻,是社会的质疑!

和我一样坚持在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我们太伟大了!我们为了祖国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内心有过感伤、有过悲叹!但是,我们深知教育事业的伟大和艰难,任重而道远,我们采取了最伟大的做法"忍",我们按住感伤的心,我们咽下悲叹的泪,仍然默默无闻的耕耘着、前进着,因为我们相信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教育是会逐步完善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

古人教育学生,教师上课有教鞭,有戒尺,今天的老师们有什么?当然,教育发展到今天,绝不可能让历史倒流,我们老师们也不想再用教鞭和戒尺。但是,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必将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为我们教育的长远考虑,老师们的惩罚权不可丢!

关于惩罚权的问题,涉及到其它一些问题,在这里不多赘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教师。因此,教育不是万能的,还教师真正的管理权,才是硬道理。这只是我这个一线教师的心里话,是对现在教育情况的思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也希望得到仁人志士的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