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自控》:你不顧一切想要保護的,也正在一點點親手毀掉

《絕對自控》:你不顧一切想要保護的,也正在一點點親手毀掉。

《絕對自控》:你不顧一切想要保護的,也正在一點點親手毀掉

這不是一條通往成功的坦蕩大道啊。就拿史蒂芬·喬布斯來舉例吧。當初之所以被蘋果公司辭退,責任百分之百全在他自己。

即使鑑於他日後的成功,蘋果公司這一決定似乎是領導力不善的結果,但實際上喬布斯在年輕時非常自我,行事任性,讓人無法管理。如果你是蘋果的首席執行官約翰·斯卡利,裁掉那樣的喬布斯也是理所應當的決定。

這樣一想,喬布斯對被辭退一事的反應也就可以理解了。

他大哭大鬧,拼命反抗,衝動之下甚至賣掉所有在蘋果的股權,發誓再也不回去了。

但之後他買下一家新公司,把全部精力都撲在了上面,試著從過去問題的根源,即管理失誤中最大程度地吸取教訓。

再後來,他又建立了一家公司,名為皮克斯動畫工作室。


《絕對自控》:你不顧一切想要保護的,也正在一點點親手毀掉

史蒂芬·喬布斯是出了名的自我主義者,連車都要停在殘疾人專用車位上——只因為他有那個權力。

然而在巨大挫折的洗禮後,他所選擇的處理方式卻讓眾人大跌眼鏡:一面對那些自視甚高的首席執行官俯首稱臣,另一面努力工作直到再次證明自己,並順利解決那些最初使公司陷入窘境的嚴重問題。

並不是所有成功人士都能做到這些。

尤其是剛從高處墜落,摔得皮開肉綻的時候。


《絕對自控》:你不顧一切想要保護的,也正在一點點親手毀掉

再來看看AA品牌的創始人多夫·查尼吧。

虧損將近3億美元,陷入無數醜聞之後,AA給了他兩個選擇:辭去首席執行官的位子,擔任公司創意指導(薪水更多),或直接被開除。他哪個也沒選,反倒走上一條不歸路。他先向法院提出申訴,以在公司的全部股權為賭注,想借一筆對沖基金完成對原公司的惡意收購。

他一再堅持讓其他人來調查自己以證明清白。

調查如願進行,卻發現他並不清白:生活隱私鋪滿報紙頭版,種種令人尷尬的細節公佈於眾;

他親自挑選的辯護律師正是因性騷擾和財務違規起訴過他五六次的那個人。

不久前,查尼還怪罪這個人把他拉下臺,假惺惺地向人家發了律師函。


可現在這對宿敵竟然成了戰友。AA公司為了打官司,不得已花了一千多萬美元的冤枉錢。

AA申請了對查尼的限制令。服裝銷量急劇下滑。

最後不得不裁掉一批工人,辭退不少老員工——他們恰恰是公司裡最需要保護的人——只為能勉勉強強維持下去,可一年後還是破產了。

查尼在這起官司裡也賠得分文不剩。

雅典那位臭名昭著的政治家亞西比德將軍也有相同的經歷。


《絕對自控》:你不顧一切想要保護的,也正在一點點親手毀掉

在伯羅奔尼撒戰役裡,他起先熱血滿懷,為雅典國英勇出戰。

沒過多久卻因為一起莫須有的醉酒之罪投奔敵國斯巴達。

再後來,斯巴達也待不下去了,就又跑到波斯帝國尋求援助——波斯帝國是雅典和斯巴達共同的敵人。

最終,重回雅典的他攛掇軍隊攻下西西里,結果卻被打得落花流水。

自我,把我們熱愛的一切趕盡殺絕。有時候,就連我們本身也不放過。


美國開國元勳之一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英雄一世,卻以悲劇謝幕。

這樣一個角色對待失敗竟自有明知之見(要是他在最後那場決鬥中能記起自己曾經的忠告就好了)。

“言行需堅忍而有風度,”他給一位因自身原因陷入財政和法律問題的朋友寫信道,“即使不能從困境中合理解脫,也不要越陷越深。

要有勇氣畫下句號啊。”

畫下句號並不意味著放棄所有。

最後受傷的永遠是那個不敢叫停或在該退役的時候不願停戰的拳擊手。

真的是這樣。

你要學會把目光放得更遠,把眼界擴得更大。

但自我當道,誰又能做到這點呢?人們常說,勝敗乃兵家常事,甚至一次敗北就可能惹得滿城風雨。

事實即是如此,一點也不幽默,可問題在於:你要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嗎?還是借自尊與個性之力重整旗鼓,活在這世界一天,就堅持拼搏一天?

當一支球隊眼看就要輸掉比賽時,教練往往不會一遍一遍地跟隊員扯謊以鼓舞士氣。


相反,他會提醒他們記住自己是誰,有怎樣的能力,讓他們重回賽場證明自己。

一支腦子裡不再幻想著奇蹟,不再一心想贏的球隊總能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準(某些球員還會和其他沒機會上場的隊友分享比賽機會),甚至在最後關頭捲土重來,一舉奪冠。

絕大多數的挫折都是暫時的……除非你硬要“挽留”它。


東山再起不是一日之事,要一步接一步地來。

心急往往不是解藥,而是毒藥。

只有自我會將尷尬和失敗的處境過分放大。

歷史上有太多人都曾忍辱負重又重登巔峰。

競選失敗或因舉止輕率而被迫下臺的政客常在幾年之後再回政壇。

拍了爛片的演員、文思枯竭的作家、醜聞頻發的名流、教育失誤的家長、公司遇險的企業家、被炒魷魚的總裁、被裁判喊停的運動員,連金字塔頂端日子過得太順心的那些佼佼者都莫不如此。

人人都為失敗的稜角刺傷,我們絕不是例外。

只見一道選擇題擺在眼前:讓自己和所有參與者兩敗俱傷?還是承認失敗,從頭再來?一條不變的真理:人生中,失敗難免。

就像醫生宣佈病人的死期,如此而已。自我讓人相信我們是不可撼動、無法阻撓的力量。


但這個謊言卻催生出無數問題:在失敗和逆境面前不擇手段——把全部賭注壓在不靠譜的計劃上,寄希望於見不得人的陰謀勾當甚至奇蹟出現——然而這些正是最初讓你淪落至此的原因啊。

在人生道路的幾個節點上,我們也許滿懷期望,也許春風得意,但此時此刻,請正視自己的失敗。

學聰明一點吧,失敗的經歷來去匆匆,並不能決定你作為一個人的價值。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當成功從指縫間悄悄溜走時,你要做的不是攥緊拳頭——用力過猛反而會把它捏成碎片;


《絕對自控》:你不顧一切想要保護的,也正在一點點親手毀掉

你要做的是重新找回渴望,找回初心。

塞涅卡說過:“越害怕死亡,就越不敢真正地活著。”

同樣,越恐懼失敗就越會走上通向失敗的道路。

真正的失敗唯有一個:放棄原則。

因害怕失去而親手毀掉所愛是多麼自私和愚蠢的行為。

沒經歷過幾次打擊,名聲即使再顯赫也是蒼白無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