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組建「太空軍」意欲何爲

特朗普自宣佈組建“太空軍”以來,各界熱議不斷。鑑於“太空軍”目前只是一個設想,“獨立建軍”思路尚未統一,組織結構、隸屬關係、兵力規模、裝備技術發展的規劃還不明確,在軍事預算、體制轉型和政治議程的推進上,軍方和國會還存在諸多矛盾。但在鞏固並強化美國太空優勢這一根本目標上,美國各界的立場是一致的,“太空軍”未來以什麼樣的形態出現,將取決於其職能任務的具體界定。

任務一:

保障太空資產安全

在軌運行的衛星和全球定位系統對美國在情報偵察、通信導航、態勢預警、精確打擊等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提升聯合作戰能力的關鍵一環。從目前來看,在軌運行的衛星比較脆弱,軌道機動能力有限,變軌靈活性差,運行可預測,不具備隱身和自我防禦功能,很容易被鎖定成為攻擊目標。一旦太空衛星通訊、偵察、導航功能癱瘓,大氣層內一切有賴於衛星系統作戰的陸基、空基、海基武器將變為聾子和瞎子。

此外,太空資產對民生領域的作用同樣重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布里登斯廷曾表示,美國每筆銀行交易都需要來自全球定位系統的同步信號,能源網中的電流也由衛星系統的同步信號調節。

8月29日,美國C4ISR網站刊文指出,美國衛星架構的改進和完善速度難以應對多樣化的安全威脅,特別是在效費比方面存在嚴重不對稱的困境。文章指出,製造併發射一顆全球定位系統衛星需花費5億美元(約合34億元人民幣),而具備反衛星能力的國家實體僅需付出相對較小的代價就能實現對目標衛星的“硬摧毀”。為此,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全力推動衛星的小型化,降低製造和發射成本,同時提高衛星的運行速度、靈活性,扭轉效費比過低的態勢。

除“硬摧毀”外,美國衛星系統還面臨更普遍、技術門檻更低的電磁干擾和網絡攻擊。干擾或屏蔽衛星信號、阻塞或切斷通信鏈路可達到與摧毀衛星相同的效果。因此,美國“太空軍”必須投入足夠的網絡力量,完善同其他軍種的協同,維護網絡通信鏈路的安全。

任務二:

強化太空控制能力

美國政府和軍方普遍認為,競爭大國和潛在對手國家日益增長的太空能力正強有力地挑戰美國的太空統治地位。太空既是美軍優勢所在,又是其謀求持續優勢的短板。從新版《國家安全戰略》明確太空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優先領域,到2018年版《國防戰略》要求優先發展“彈性、重建和作戰能力以確保美軍太空能力”,再到新制定的《國家航天戰略》確保美國在太空“保持領先、卓越和行動自由”,都深刻凸顯美國自身的不安和焦慮。

組建太空部隊標誌著在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朝多維、全域加速演變的背景下,美國武裝力量將打破近百年的結構建制,以牢牢掌控制天權為基準,進行新一輪調整和升級。

從本質上講,美國組建“太空軍”的目的是實現從太空“存在感”到“統治力”的躍升,繼而推動太空從“軍事化”到“武器化”的轉變,也意味著未來美國將在太空部署殺傷性武器,將戰場延展至大氣層外,將太空攻防深度融入聯合作戰,並在技術代次上同其他國家拉開差距,進一步增強威懾和作戰選擇能力。

縱觀美國以寓軍於民的方式先後開展的太空實驗項目,無一不是在追求信息化、智能化、攻防一體化的太空裝備和技術。比如X-37B無人空天飛機已第五次進入太空,在軌留空時間達到800多天,具備隨意變軌能力。若為其裝備激光武器或電磁脈衝武器就能成為在軌武器平臺,理論上可摧毀任何目標衛星,癱瘓對手整個天基體系。

從整個太空態勢來看,一旦美國率先出手,部署太空武器成為既定事實,那麼整個太空均勢就會遭到破壞。若其他國家不跟進,勢必面臨美國在太空方面的巨大威脅。若其他國家也走上太空擴張的道路,那太空軍事化將達到新的高度,太空戰也不再是一個理念,而將落到具體的作戰層面。

美组建“太空军”意欲何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