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第五課——吃齋

吃齋主要重視心靈的虔誠與純潔,形式往往是次要的。

一、準備:

首先,去道觀或寺廟前的頭一天要吃齋、沐浴。這裡強調一點的就是,要儘量的戒五辛。可以準備香、花、果、水、燈等"五供養"所需的物品。

進入道觀道觀或寺廟時,不得高聲喧譁,要從兩邊進入,不能從中間進入,更不能站在中間擋道。一般從左邊進入比較好,左邊進就邁左腿跨門檻,右邊進則邁右腿跨門檻。

二、供品:

第一,供香:供香是通過香火傳達信徒的心聲,是對先賢神聖們表示敬意,進道觀或寺廟進香是免不了的,所謂"一柱真香通信去,上聖高真降福來"。點好香後,若有火焰,不能用嘴吹滅,只能用手扇或輕搖。先給主殿上三支清香,殿外的土地公上一支清香,其餘的都可以上在殿外的香爐之中,香爐旁邊有焚化爐,可以燒黃紙等祭品,香上完可以放鞭炮了,注意安全!

第二,叩拜:進觀後主殿供奉眾位先賢神聖,叩拜時雙手輕舉供香,你可以虔誠的什麼都不想,以空靈的心去拜.當然如果你有事求神,也可以默默許願,把你的心願通過心靈與神明溝通。

第三,供果:供水果的講究並不是很複雜,但是供果講究金、木、水、火、土五行。現在一般只要是時新水果,洗淨擦乾就好,一般以五個裝成一盤,不能供半個。以圓形水果為宜,代表圓滿。

需要注意的是,有以下幾種水果不宜供奉:李子,因為太上老君俗姓李,避諱之意;石榴,因為石榴仔要經過便道才能生根發芽,有褻瀆神靈之嫌;梨表示分離之意,一般不供;黑棗不能用來供神仙。

居士第五課——吃齋

吃素不同於吃齋

在佛教的觀念裡面,吃素跟不吃肉的概念也不一樣:吃素指連蒜、韭菜之類的都不吃才叫不吃葷,不吃肉只是說不肉食,跟不吃葷不一樣,但是我們通常把不吃葷就當成是不吃肉。既不吃葷又不吃肉,才是吃素。

漢地的佛教從梁武帝開始吃素,除了肉蛋外,蔥、蒜、韭菜、洋蔥這些具刺激性的蔬菜也屬葷菜的範圍,《楞嚴經》記載,佛家五葷為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茖蔥。

如果大家覺得麻煩難以記住,可以背背口訣:蔥韭芥蒜菸酒肉蛋。

居士第五課——吃齋

為什麼不吃這些葷菜?

佛法主張不食葷腥,不食肉是因為慈悲心,不忍傷害眾生以充己口腹;不食蔥蒜等是因為葷菜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食用後口氣惡臭,會助長淫慾,會影響他人。此外,《愣嚴經》說:葷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

佛教經典和歷代祖師都主張為佛弟子要戒殺不吃肉,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培養慈悲心的需要,同時吃素也是放生,避免自己造作殺業。

近代高僧印光大師則認為,食用眾生之肉的人,雖然沒有直接殺生,但是因為你的吃肉助長了他人的殺生,這其實是間接的殺生。印光法師在《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一文中說:“而諸惡業中,唯殺最重。普天之下,殆無不造殺業之人。即畢生不曾殺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殺生。以非殺決無有肉故,以屠者獵者漁者,皆為供給食肉者之所需,而代為之殺。”

菩薩戒雲:“若佛子,故食肉,一切眾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菩薩戒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

居士第五課——吃齋

吃素和吃齋有什麼區別?

何謂吃齋呢?吃齋是指過午不食。

佛門把一天的時間分成六個部分。白天三時,黑天三時的所謂六時。也就是白天的旦時、午時和暮時,黑天的前夜、中夜和後夜。過午時,對於現代的時間來說差不多應該是下午兩點鐘了,也有的人認為中午的時間應該為十二點整,這也有一定的道理。

吃齋就是在過了午時之後,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天亮之前不吃東西。天亮的定義是以不用照明的前提下,能看見掌紋為準。這期間可以喝水等流體(漿水),修行頭陀行的大迦葉是連漿也不喝。我們現在的出家人往往做不到,就有開遮——允許吃藥,所以寺院的晚飯叫藥石。

晚上的藥石,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白天繁忙所至,晚上要不吃東西人就受不了。所以開遮吃藥,意思是以吃藥來治療飢餓這個病瘡。所以晚上齋堂裡面就把白天吃剩的東西拿出來給需要吃藥石的人吃,一般是不做新的飯菜。吃的人也是打起慚愧心,一聲不響地偷偷吃點了事。

居士第五課——吃齋

居士第五課——吃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