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重要的心理效應影響著你的決策

能真正幫助我們成功和賺錢的,不是那些額外的智慧,真正幫我們賺錢的是少犯錯誤。

有的時候犯的錯誤太多,經常會有一些不明智的決策。

所以說其實我們弄清楚不該做什麼比該做什麼更值得思考,有句話說的好,選擇大於努力,

大多數人都想著我要選擇什麼,但是大多數人依然是平凡的,因為他從來沒人思考過不選擇什麼。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思考問題的方式以便讓你清晰的判斷和明智的決策。

3個重要的心理效應影響著你的決策

1、感同身受效應

相比於那些固定的數據,人們對於具象的現實的事物更能夠感同身受。

心理學家做過一項實驗,他給第一組的實驗者展示一張來自某戰亂國家小孩的照片,

照片中的小孩子骨瘦如柴,凡是看到這張照片的人平均捐款金額是3美元,

然後他又給另外一組實驗者展示非洲國家的饑荒統計數據,數據顯示非洲有400多萬營養不良的兒童,看到這些數據的人平均捐款金額是1.5美元,這個結果就令人有點意外了,理論上來說,數據才能最大程度的反應饑荒的真實情況,

第二組的捐款數量應該比第一組多才是。後來經過調查發現,人們對具體的數字感知不明確,只有見到具體的事物,

看到他們的表情才能讓參與被實感覺飢餓就在眼前!

相比具體數據,圖片、具體的事物、人 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的感知更加明確、情緒化的渲染更加具體,更能讓人

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情感類電視劇能讓你感動的哭的原因!

那麼我們我們該如何利用這種感同身受效應做出正確的決策呢?

如果你是受眾群體,當別人向你介紹某個人,某件事情的時候,你一定要謹慎點,應該仔細問問他給你介紹的這個人,以及這件事情背後的真實情況和他的一些統計數據,如果沒有這些你就有可能被他講的天幻亂墜的故事所感動,從而陷入不理智的決策當中。

某些知名的成功學課程會用一些渲染你情緒化的影片故事作為案例培訓,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這些心智理論綁架你的情緒,相反只有那些背後的真實數據才能夠讓你瞭解到真實的情況,並作出理智的判斷,至少做到不會被人矇蔽。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你不是被動受眾群體,而是肩負激勵他人的任務,你就應該充分的利用感同身受效應,你要去多講述故事,用鮮活的案例去展現你想要表達的內容,而且最好是身邊的發生的事件,從而打動人心,達到你想要的目的。

在生產領域的應用:

感同身受效應在生產領域的應用大家別有區別對待,給老闆做決策要用數據說話,在這種情況下老闆是理性的,數據才能體現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但是對於一些營銷宣傳時,需要渲染情緒的頁面就要改用直觀的圖片,這樣的效果給用戶的感覺就好像是自己賺到錢了,

總結下來就是當需要理性思考的時候就用數字展示,當需要刺激用戶感官神經的時候,就用一些能夠激發人類情緒的圖片。

3個重要的心理效應影響著你的決策

2、固執思維理論

固執思維理論是很容易讓我們做出不理智的決策。某心理學家做過一項測試:有A客戶為申請銀行貸款而成立了一家B公司,過了段時間,B公司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A客戶由此負債累累!造成結果的原因?某經濟學家,他了解調查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他得出是宏觀經濟形勢不好、市場競爭激烈之類的經濟學理論,某金融專家得出、利用成立公司來進行貸款融資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某記者會想著A客戶一定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來成立公司,比如A先生利用公司貸款參與賭博,A先生被其他人騙了錢等等,顯然他們得出的結論都不一定對。

固執思維是什麼,用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來說,如果你身上的唯一工具是一把錘子,那麼你會把所有問題都看成釘子,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拿錘子的人。比如一個人力資源經理、一個營銷總監、一個科學家、一個生產部經理...,當他們熟悉自己的領域之後,他們的思維方式就固定了,他們會到處嘗試,將所有之前遇到的問題都用自己這一套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思考。總之,如果遇到一個問題,大多人的第一反應總是按照自己的專業固化的思維模式去解讀和處理。

這種思維方式的弊端在於我們用自己固執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其他不相關的行業。

那如何避免這種固執思維呢?那就是多看一些其他行業的書,充分利用其他行業的書籍來避免自己分析問題時的固執思維、這樣你思維方式才開闊,視野才能高。

3個重要的心理效應影響著你的決策

3、勞力辯證效應

勞力辯證現象的意思是我們更喜歡那些經歷痛苦才能得到的東西。

某家公司組織為新員工一場突破心理障礙的培訓,培訓內容就是成功走過10米的地下火堆才可以正式加入公司營銷團隊。

小李當初不敢走,但是在導師的幫助下成功走過了火堆,為此,公司向小李頒發了受訓勇敢者證書並順利加入公司新團隊,

事情過後,同事問他害怕不,是不是內心恐懼?小李卻說,不怕,感覺很光榮,終於突破自身心理障礙而加入團隊,我很自豪,這個勇敢者證書,我會存放在家中,時時刻刻拿出來激勵自己。小李的這種行為就被心理學家解釋為勞力辯證現象,就是說當你在一件事情投入很多的精力,甚至付出了痛苦的時候,那麼你就會對這件事情所帶來的結果越來越看重並且非常享受這種成就感 ,這就是越容易得到的越不珍惜效應!

那這種勞力現象,對我們的行為決策和選擇上,能起到什麼樣子的作用呢?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使用這一點強化我們對事物的價值認知,比如某些公司招新員工入職時,是要通過一些很嚴苛的測試才能被允許進入公司,一旦申請通過,在申請人心目中形成的自豪感反而更強,加入了之後也會更加積極主動的為公司付出。

這一原則對我們生活的指導作用就是,一方面我們大家要對一件事物的價值保持清醒的認識,去仔細分辨一件事物的真實價值,我們可以在行動之前冷靜的想一想這件事情的價值到底是它本身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還是因為我們在它身上花費了很多努力,導致不願意割捨。

現在很多知名網絡平臺註冊要邀請碼,我們特別想註冊擁有,這類網絡平臺真的值得我們費盡千辛萬苦去獲取邀請碼麼?還是心中的執念,為了獲取邀請碼而獲取邀請碼。當然對於網站來說是好事,增加了你註冊的成本,你註冊成功後對網站的忠誠度也更強。

小米的飢餓營銷也是這種,通過提高用戶獲取邀請碼的難度,從而讓用戶珍惜來之不易的購買機會,不僅轉化率更高,同時用戶買來以後也會炫耀和加倍珍惜,畢竟來之不易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