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人家新时代

黄河人家新时代

村民们收拾出了窑洞,建成了农家乐,同时在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基础上,挖掘出了村子的移民文化、德孝文化、红色文化等,在全村打造“黄河人家”旅游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推广着当地特产红枣,全村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宁静的阴德河

听,这就是历史的声音……

随着古老木门的打开,户枢的吱吱声传来,仿佛带着我们回到了小时候,姥姥家门前的那段闲适时光。这是永和县阁底乡一座质朴小村庄中的普通人家,不论是古老的木门,还是院内静静躺着的古磨盘、石臼、石锁,甚至那座古老的窑洞……无不诉说着这里古老的历史,而村子中像这样的人家比比皆是。

黄河人家新时代

摄影/张颖强

阴德河村,坐落于黄河岸边,黄土高原的沟壑深处,是永和县阁底乡最偏远也是最靠近黄河边的一个村子,从乡政府到这里要走5公里的山路。

“这个槐树其实是最好的一个见证,据说是在明朝移民时期,郭氏三兄弟从洪洞带了一颗小槐树苗栽在这儿,就在黄河边上定居了,所以村子历史至少六七百年了。”曾在这里当过6年多村官的郭海林和我们娓娓道来这村子的历史。

黄河人家新时代

摄影/张颖强

那株茂盛的老槐静静驻守村口也有几百年了,而这座古老村庄也在时光的交叠中沉淀下了不少历史的记忆,路边手工堆砌的石墙,保存完整的匈奴式窑洞,村后山有月城遗址,整个村落也隐含着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就是在这古老的建筑中,一代代的郭氏村民们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未来。

古村新变化

“大变化,我们村里大变化,拿起三弦定起音,听我把阴德河变化讲,改革开放政策好,环境卫生大变样,空气新鲜环境美,核桃枣树四千亩,人民生活奔小康……”村里郭大爷唱起了自己编排的小调,心里话唱成了娱乐小曲。

黄河人家新时代

阴德河村从前就是一座僻静荒远的小村庄,由于交通闭塞,村里从前连条像样的通往外界的路也没有。而随着其紧靠的乾坤湾景区的开发,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博物馆在永和阁底乡的落成,给阴德河村也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当时还是村官的郭海林的带领下,村民们收拾出了窑洞,建成了农家乐,同时在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基础上,挖掘出了村子的移民文化、德孝文化、红色文化等,在全村打造“黄河人家”旅游文化资源的同时,也推广着当地特产红枣,全村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不过,在未来八到十年的时间里,阴德河村还将有一个更大的变化。

黄河人家新时代

“下面的古贤水库要建设,未来八到十年,村子很有可能因为古贤水库的建设而淹没。如果水库修起来,水位90米,上下可以通航,到时候就是另外一番景色,咱们永和的旅游发展可能更快了。”坐在村子后山顶,郭海林和我们说起未来村子的变化。未来水库的修建将使村子被淹没,虽然依依不舍,但他知道未来村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村里人会根据统一规划搬到一个现代化的移民新村去。

村官“中国梦”

其实阴德河村这几年的大变化和这位年轻村官6年的踏实奉献有很大关系。郭海林带领村民改革致富,挖掘村子文化旅游潜力,一点一滴地前进,让今天这个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回程时,我选择坐他的摩托车一起走。行驶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听他展望村子未来搬迁后的新生活,意气风发,仿佛可以看到将来的红红火火。

黄河人家新时代

从村子到他家怎么也得近一个小时,就这样他走了6年,而以后还将继续走下去。这近一个小时的摩托车之行,让我感慨万千,不仅是因为村子的发展,还因为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的那份踏实,朴实无华的语言,认真踏实的每一步,这不正是黄河人骨子里的性格吗?看到他们,我更坚信未来的美好。

黄河人家新时代

一路伴着黄河边的民歌古调,看着壮观黄河直击心灵的美,亲自走过黄河边悬崖峭壁千年古道和不断新建的公路,听着黄河边老人呢喃的故事、每个人心灵深处的声音,触摸着古老渡口古老村镇的沧桑,感受着世世代代黄河人的砥砺奋进……这一趟黄河行似乎触到了黄河魂的一丝身影,不论历史留给黄河多少浓墨重彩的记忆,但这黄河魂,只有你亲自走进,用心灵去触摸,才能探寻一二吧。这趟沿黄行唤起了我内心的黄河情怀,而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对母亲河深入探寻的一个开始。

— end —

撰文:张颖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