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保护 我们共同的长城

唤醒保护 我们共同的长城

旅游公路已经延伸到了长城脚下,公路的铺设意味着现代文明主动与长城文化的对接。曾经孤寂千年的长城边墙与古堡重新唤醒了世人的目光。无论在人类文明史,还是民间诉求上,都是一种必然。

唤醒保护 我们共同的长城

镇河堡紧邻内蒙,海拔1500米。这一地区天地高阔。历代的古长城遗址到处可见。镇河堡村就在方圆不大的城墙里。有千年历史,古代用于战时屯兵和和平时期贸易。

第三次寻访古堡是在仲秋。

早上六点半出发时,太原阴云密布,欲雨还休。一路顺风直抵大同的新荣区,这里却蓝天白云。先后寻访了镇河堡、镇虏堡、拒门堡、助马堡、破虏堡和保安堡。与前两次寻访古堡的形式一样,由领队太子利用卫星导航按图索骥,每次基本上会准确找到所寻访的堡子。镇河堡、镇虏堡属于边墙内五堡当中的两堡,其他三个堡子分别是镇边堡、镇川堡和宏赐堡,都是明嘉靖年间沿大同西北长城线修筑的。拒门堡、助马堡、保安堡属于边墙外五堡,其他两个是得胜堡、拒墙堡。

这些堡子大多还住着人,镇河堡里的人家偏于一隅,房顶上按有光伏太阳能板。堡子里大片的地种植着高粱、大豆等作物,农家院子里种有大个的向日葵,同行者花了五元钱买了一个,成了大伙儿拍照的道具。古堡外也有部分人家,这是些不满足于堡子内的环境而迁移出来的,日子稍显富足。

唤醒保护 我们共同的长城

而镇虏堡的特征是城墙很高,据说是关押战俘的城堡,目前还没有定论。该堡子农户不多,房子还不错,比镇河堡的条件似乎要好一些。刚好午饭时分,村庄一妇女端着碗在巷子里边吃边溜达到我们跟前。碗里有卤有面,却被告之是粉条。城中人觉得绿色健康的东西,恰是农村人口中最朴素之食物。

镇虏堡地处平原,堡子外是大片的农田,高粱、黍子、谷子形成壮观的阵势,与古堡有种密不可分的天然情分。站在浩繁的庄稼地里,脚下都能感觉滋滋地生根,头顶似乎要发芽了。

我更多思考的是当年堡子屹立起来时,戍边将士是否闲来也在堡外耕作一把,那时候的庄稼是否也如眼前一般颗粒饱满,丰收在望?我脑海中只留有村妇和庄稼的影子。

古堡往事

拒门堡是一座遗落在荒原上的空城。堡内堡外是无一例外的庄稼地。仿佛戍边将士把我们当做敌人了,瞬间撤得干干净净。面对一座空城,脑子也一片空白。头顶蓝天白云,脚踩荒废的城墙,眼前莽莽苍苍,庄稼地掩映着这片古老的曾经战火纷飞的土地,留有无边的苍凉与想象。

助马堡却是另一番景象。热闹、繁杂,还有一种落寞贵族的遗韵流风。这里曾是长城双边要塞,蒙古部落首领不断袭扰,明朝政府驻重兵守卫。特别是土木之变后,明英宗加强了此地的驻军,即使在清朝周围很多军堡变为民堡后,助马堡依然是军堡。后来助马堡开辟了马市贸易,边贸做得是风生水起。民国期间,曾短暂做过左云县政府所在地,也做过抗日根据地。

唤醒保护 我们共同的长城

历史都因时间的变迁烟消云散了,只留下如今这座残缺不全的城堡。古堡内住户拥挤不堪,沿街的老房子摇摇欲坠,昔日繁盛时期的样子多少还在。

马头山脚下的明长城蜿蜒匍匐于大地,在夕晖下格外宁静。这段长城并不高,黄土筑就,站在长城上没有多么威严和自豪,长城内外也无多大区别,两边已分属山西和内蒙两省。

大片的高粱地铺排在两侧,像油画一般明艳。夕阳拉长了每个人的身影,在大地上有了变形金刚的颀长。远处的一个墩台完好如初,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便去寻访。踩着泛黄的草地,向墩台走去的姿态有一种朝圣的感觉。马头山最后的一缕阳光照在墩台时,所有人都在摄影师的指挥下跳了起来,是兴奋更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激动。马头山送走了秋阳,牧羊人赶着羊群从城外返回城内的家。

长城旅游的新时代

乡村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丝丝的秋凉透着季末阑珊的味道。田野上的庄稼基本收割了,远处有一台收割机还在作业,马达声在清晨干净的空气中有着脆脆的感觉,远处马头山的纹理清晰可见,色彩分明。我们继续踏上寻访古堡的行程。月华池、威鲁堡、摩天岭长城、宁鲁堡、三屯堡、云西堡、旧高山堡、高山堡和云冈堡。

沿着二道边长城旅游公路行驶,月华池很快就到了,偌大的停车场就只有我们的车子,显得孤零零的。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小的城堡,也是我们寻访的古堡中离长城最近的城堡,它的北墙就是长城。月华池是威鲁口的关城,是走西口的通道之一。

唤醒保护 我们共同的长城

摩天岭长城是海拔最高的长城之一,属于这次行走中最为震撼人心的景观了,山坡把我的目光逐渐地抬起,再抬起。长城的身姿呈现着蠢蠢欲动的形态。由山根底一直到山顶,再甩过山那边进入了内蒙地界,长城像一头扎进河谷吸饱了水的巨龙,腰身一鼓一鼓地喘着粗气。山坡上出现了一座塔,是八台圣母堂遗址。阴山、长城、村寨、教堂塔构成了一幅晋北大地独特的风景画。远观,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近看,或许会获得这幅画卷的笔墨功夫和艺术延展。就这样走进了这幅大画之中。

山下是一马平川之地,宁鲁堡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内。这里曾经以军事布防为重,长城延伸到哪里,哪里就有相应的城堡以及军事设施。而如今,这些边民依然驻扎其中,过着自己安静的生活。

镇宁堡的箭楼是值得记述的,旅游公路铺设到了山脚下。箭楼,矗立在一个堡子里,高拔伟岸,这是有关长城的建筑当中最完整的建筑,只有顶部做了必要的修缮,基本还是明朝的模样。登临箭楼,二层、三层上的回廊里能来回走动,哨口很多,四面八方一览无余。留有一个口需踩了梯子才能到了楼顶。居高临下,豪气陡生。紧邻的山顶上长城蜿蜒,远处的山上旅游公路闪现,一边墙,一公路,互为照应,相得益彰。箭楼景区与不远处的摩天岭长城景区构成一个大的旅游开发区,所有的设施正在配套和完善。

去过云冈石窟都知道,石窟顶上有一个土墩高高地矗立着,那就是云冈堡。在巨大并保存完好的城墙上行走,视野开阔,周围有煤矿,有村庄,都保持了相当的距离。宁静如初的云冈堡身下,世界级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正游人如织。

乡村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丝丝的秋凉透着季末阑珊的味道。田野上的庄稼基本收割了,远处有一台收割机还在作业,马达声在清晨干净的空气中有着脆脆的感觉,远处马头山的纹理清晰可见,色彩分明。我们继续踏上寻访古堡的行程。月华池、威鲁堡、摩天岭长城、宁鲁堡、三屯堡、云西堡、旧高山堡、高山堡和云冈堡。

沿着二道边长城旅游公路行驶,月华池很快就到了,偌大的停车场就只有我们的车子,显得孤零零的。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小的城堡,也是我们寻访的古堡中离长城最近的城堡,它的北墙就是长城。月华池是威鲁口的关城,是走西口的通道之一。

摩天岭长城是海拔最高的长城之一,属于这次行走中最为震撼人心的景观了,山坡把我的目光逐渐地抬起,再抬起。长城的身姿呈现着蠢蠢欲动的形态。由山根底一直到山顶,再甩过山那边进入了内蒙地界,长城像一头扎进河谷吸饱了水的巨龙,腰身一鼓一鼓地喘着粗气。山坡上出现了一座塔,是八台圣母堂遗址。阴山、长城、村寨、教堂塔构成了一幅晋北大地独特的风景画。远观,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近看,或许会获得这幅画卷的笔墨功夫和艺术延展。就这样走进了这幅大画之中。

唤醒保护 我们共同的长城

八台子圣母堂 左云宁鲁堡长城向东北2公里延伸左右就到了八台子村,这里有万里长城独一景—天主教堂与长城共存的奇异景观。

八台子村圣母堂是一座哥特式天主教堂塔楼,初创于1876年,是一德国神父所建,1900年庚子之乱被毁,1916年复建。先后在义和团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被损坏。当年的教堂大堂能容纳850人礼拜,附属房屋70间。现在仅存的部分被称为“大单巴”,与澳门大三巴遥相呼应。

山下是一马平川之地,宁鲁堡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内。这里曾经以军事布防为重,长城延伸到哪里,哪里就有相应的城堡以及军事设施。而如今,这些边民依然驻扎其中,过着自己安静的生活。

镇宁堡的箭楼是值得记述的,旅游公路铺设到了山脚下。箭楼,矗立在一个堡子里,高拔伟岸,这是有关长城的建筑当中最完整的建筑,只有顶部做了必要的修缮,基本还是明朝的模样。登临箭楼,二层、三层上的回廊里能来回走动,哨口很多,四面八方一览无余。留有一个口需踩了梯子才能到了楼顶。居高临下,豪气陡生。紧邻的山顶上长城蜿蜒,远处的山上旅游公路闪现,一边墙,一公路,互为照应,相得益彰。箭楼景区与不远处的摩天岭长城景区构成一个大的旅游开发区,所有的设施正在配套和完善。

去过云冈石窟都知道,石窟顶上有一个土墩高高地矗立着,那就是云冈堡。在巨大并保存完好的城墙上行走,视野开阔,周围有煤矿,有村庄,都保持了相当的距离。宁静如初的云冈堡身下,世界级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正游人如织。

摄影/高海平

— end —

撰文:高海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