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職級處在哪一層?想改變命數又該如何做?

你是否會時常心中泛起疑雲:“我在公司的職業發展是怎樣的?”,“經理就只有一個,我能力提升了,我的發展空間在哪裡?”,今天我們從職業層級來聊聊這個問題。

從職級層次上,崗位有 4 層:

第一層:動作執行層

第二層:任務執行層

第三層:戰略管理層

第四層:戰略決策層

你的職級處在哪一層?想改變命數又該如何做?

動作執行層

是絕大多數人的命運

我第一份工作是做服裝店員,每天早上10點到晚上10點,輪流站在門口,接待客人,服務客人,完成一單一單的銷售,偶爾執行店長、副店臨時安排的其它動作,疊衣服、熨衣服、拖地、擺貨、盤點等。

店對我考核很簡單,每天干活快又好,沒有顧客投訴,月底銷售額不是後三名,這就合格了。

每月銷售目標定多少,工作日、週末目標分別多少,一天、一個月結束店目標完成多少,哪個員工有潛力,哪個員工不太上道兒,要不要招聘新人,店的成本利潤怎麼樣,這些都不是一個店員關心的。

一個店員關心的是:幾點了?快下班了吧?我今天賣了幾單了?我這個月能賺多少錢?今天誰誰誰搶我單了,我下次怎麼弄他?啥時候換家店,店長太傻比了吧?!

任何一家企業,這個層面的員工佔80%以上。我們初入職場,基本都從這裡開始,在一個執行崗上,接活幹活接活幹活,重複那些動作。

比如:一個設計師不停的做圖做圖,一個編輯一篇一篇的寫稿子,一個程序員一行一行的敲代碼。

一個編輯可能不知道自家媒體的商業模式,一個程序員可能不關心自家公司使命願景。

但是,做一個優秀的動作執行員工,也並不是那麼容易。

一個服裝店員,執行不到位,就會常被顧客投訴,成單率低;一個編輯,執行不到位,可能題目、小標題裡都會有錯字;一個程序員,可能每天寫很多bug;一個助理,可能連文檔都整理不好。

一個企業,不需要那麼多管理者和決策者,你能執行好動作,也會很受歡迎。

你的職級處在哪一層?想改變命數又該如何做?

任務執行層

可以帶一幫兄弟完成組織目標

一個優秀服裝店員,可能永遠做不了店長。一個很會寫的編輯,可能永遠做不了主編。

為什麼?你不願意承擔責任,不願意背組織目標,不願意去協調大家。

任務執行層,就是絕大多數公司的基層、中層管理者。想晉升到這一層,你得有很強的責任心,要帶團隊,你要關心每一個成員,幫助每一個成員,把任務拆分給每一個成員,組織大家一起完成一個目標。

你若是一聽這個就心煩,那你就做不到這個層級。

這就是為什麼絕大多數人,會一直停留在動作執行層,因為他單兵作戰時覺得最舒服。這個舒服,也是束縛,是毒藥。

職場早期,少有人願意做管理,還有個原因是,做一個單兵能力很強的員工並不比做中層賺錢少。

那既然賺差不多的錢,我憑什麼操那麼多心?我憑什麼背這麼多壓力和責任?

你看,這就是宿命。

有人天生就對做團隊領頭羊樂此不疲,你羨慕不來。你自己玩自己的,最開心,他覺得帶著大家玩,最開心。

你完成自己的目標很有成就感,他的成就感來源於幫每個人完成目標。組織完不成目標,他比誰都著急,組織出現風險,他總是敢於承擔想辦法解決。

我認識一個能力很強的編輯,寫稿子很厲害,但兩年了一直沒升職。我好奇,就跟她聊平時的工作場景。

然後我就明白了。她個人能力很強,所以不愛協作,只要跟同事協作做稿件,她就認為浪費時間,認為對方拉低了她的效率。

她平時也不愛分享,不以助同事為樂。她關注個人效率,大於團隊效率,她關注個人目標,大於組織目標,她關注個人利益,大於公司利益。

所以,她可以成為一個優秀員工,但很難往上走,成為優秀管理者。

做到任務執行層,對下要有堅決的推動力,對上要有堅決的自信心,對同事有熱心的關照力,對組織有極強的責任心。

你的職級處在哪一層?想改變命數又該如何做?

戰略管理層

甄別關鍵任務,配置資源,分配目標

戰略管理層,指的是每個公司的那幾個核心高層,也就是被員工罵傻比最多的那幾個。

表面上:他們看起來最有權,目標任務都是他們分配的;他們看起來最討厭,從來不顧任務有多難完成就往下派;他們最善變,定製度的是他們,改制度的也是他們,總是變來變去;他們看起來最悠閒,很會說從不幹,一個決策花一週,最後領最高的薪水。

實際上:他們最無助,老闆指個方向他就得開幹;他們壓力最大,因為他揹負的責任事關成敗;他們最焦慮,面對風險每天晚上睡不著是他們;他們不輕鬆,週六日被老闆叫去開會的都是他們,24小時開機待命的是他們;最操心的是他們,他們要儘可能的協調好所有人和資源,才能不被各個部門罵死。

彭蕾有句經典的話: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的任務都只有一個,幫助這個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

一家創業公司,更多的不是秩序,而是混沌,馬雲剛創業時也是如此,資源很少,想法很多,若他手底下沒有彭蕾這樣心力強大的人,很多想法都只能飄在空中,無法落地。

彭蕾心力強,同時管人、管錢、管市場,馬雲有點什麼想法,她都去想辦法實現。心力強的人,敢於面對隨時出現的各種不確定和大難題。

2010 年阿里年會,馬雲對新上線的支付寶非常不滿意,把警察出身的支付寶總裁邵曉鋒當場罵哭。直接讓對技術一竅不通的彭蕾接管支付寶。

彭蕾二話不說,立刻走馬上任,進入了這個自己完全陌生的領域。她帶著團隊沒日沒夜地加班,聽取用戶意見,一步步完善支付寶網購功能,最後把支付寶做到了 2.7 億,日交易量 12 億的成就。

你的職級處在哪一層?想改變命數又該如何做?

戰略決策層,願力大於能力

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帶領團隊穿越生死

有一次跟東七門的內容同行吃飯,他們說馬東經常下了班,一個人躲在辦公室玩吃雞,有時候週末專門跑到公司一個人打遊戲。

我聽到的不是悠閒,是一個老闆無法與人分享的孤獨。

一個老闆,每天一進公司,就有一堆人需要他鼓勵,可誰來鼓勵他呢?只能自己鼓勵自己。

他甚至不能展示自己的沮喪,不能表現自己的害怕和恐懼,一個老闆應該是永遠自信和充滿勇氣的。

可現實是,一個老闆是每天都在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每天都覺得自己公司快倒閉了。員工面對的是苦累,老闆面臨的是生死。

這不禁讓我想到劉強東。大家都知道,劉強東首次創業是開餐廳,聽起來沒有夢想。

其實不是,劉強東最初是大三時在中關村給人裝電腦,那時候裝電腦很賺錢,那做了一年後,他就反思:雖然打工賺很多錢,但只裝電腦,這不是一個事業,只是可以賺錢。

所以,他主動放棄繼續裝電腦賺錢這條路,去開餐廳了。

劉強東開餐廳也跟別人不一樣,他當時分析,中國有十幾億人口,民以食為天,未來20年,吃在中國一定是一個不斷上升的行業,他希望在有一天他能在中國開一萬家餐廳,像麥當勞、肯德基那樣。

一個沒願景的人,很難贏得了一個有願景的人。有強大願力的人,知道自己生而為誰,這樣的人是帶著某種使命在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