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豫劇紮根河北邯鄲,遲來的「豫劇六大名旦」——桑振君(四)

10、東風劇團的兩大主演

東風劇團中,以胡小鳳、牛淑賢兩位演員最具影響,其他主要演員如李素芹、趙貞玉、張素玉、謝長春、韓剛、池海蓮等,也都表現不俗,很為觀眾稱道。

胡小鳳原是河北邢臺人,1946年出生,自幼喜愛豫劇,8歲時曾隨永年縣豫劇團登臺演出,10歲時考上邢臺地區戲校,後轉入東風劇團,先後師從於陳素真、桑振君等豫劇名家,還曾受教於梅蘭芳、荀慧生、尚小云等京劇大師,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在幾十年的舞臺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演唱兼有陳派的流暢華麗、深沉委婉,桑派的靈動輕巧、清脆明快和常派的端莊大度、激越豪放等特點。加上她曾深受京劇大師們的薰陶影響,在保持豫劇特點和眾家所長的基礎上,演唱還具有精與細的長處,無論是行腔歸韻,還是吐字換氣,都運用得純熟自然,獨具匠心。在表演上,胡小鳳借鑑了京劇的方法技巧,依據豫劇特點加以合理的變化,既顯出規範嚴謹、豐富細膩的特點,又不失豫劇的特色韻味,具有濃郁的生活情趣,是“豫劇北派藝術”的代表之一。

讓豫劇紮根河北邯鄲,遲來的“豫劇六大名旦”——桑振君(四)

胡小鳳主演的《穆桂英掛帥》、《秦香蓮》、《三哭殿》、《老羊山》、《武則天》、《虎符》、《楊門女將》及現代戲《江姐》、《杜鵑山》等,都是東風劇團的保留劇目。胡小鳳多次在河北省和全國性的重大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併成為中國戲曲演員最高獎——梅花獎的獲得者。

牛淑賢1946年出生在河南省柘城縣,1959年考入東風劇團,先後師從陳素真、宋淑雲、韓素芹等表演藝術家,又得到桑振君的多年教益。牛淑賢主工花旦,天賦出眾,學習刻苦,扮相和嗓音都堪稱上佳之選,很快便在同輩中脫穎而出,主演的《拾玉鐲》、《葉含嫣》、《紅娘》等都很受觀眾青睞。

1959年,牛淑賢才剛剛13歲,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就為她拍攝了記錄片《多才多藝的小演員》,1991年,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又為她拍攝了記錄片《五歲紅——牛淑賢》,名動梨園。 牛淑賢在長期的藝術生涯中,博取豫劇諸流派之長,還吸收了歌劇、評劇、黃梅戲的藝術營養,形成了自己委婉、俏麗、明快、活潑的表演風格。她雖以花旦應工,但也注重拓寬自己的戲路,在閨門旦、青衣、武旦、小生、武生等行當中,也表現不俗。

寬闊的戲路為牛淑賢在花旦行裡的表演開拓了新的天地。如在《紅娘》一劇中,牛淑賢的唱腔既以常香玉的旋律為主,又採用了桑振君字乖韻巧的發音行腔加以潤色;在表演上,既學習韓素芹顧盼有情、飽含秋水的眼神,又面帶宋淑雲情真意切、如花初綻的笑貌,同時還吸收了蒲州梆子名家王秀蘭上樓、下樓、滑步等技巧,京劇大師荀慧生的身段造型和豫劇大師陳素真極有特點的開、關、進、上房門動作。

諸多名家的藝術精華被牛淑賢巧妙地融為一體,形成了她自己的獨特風格,使她躋身於豫劇表演藝術一流演員行列,成為豫劇“北派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一,榮獲了戲曲梅花獎。上海電影製片廠和北京電影製片廠分別把牛淑賢主演的《丫鬟傳奇》和《棒打薄情郎》拍攝成戲曲藝術片,使她走向全國更多的觀眾。

讓豫劇紮根河北邯鄲,遲來的“豫劇六大名旦”——桑振君(四)

“文化大革命”中,桑振君被扣上“大戲霸”、“漏網右派”的帽子,常年靠邊站,受到了非人待遇。1977年,還是春寒料峭中,作為唱腔設計的桑振君隨東風劇團帶著現代戲《李雙雙》晉京演出,在三軍司令部引起很大的反響,郭沫若夫人於立群還在北京飯店接見了桑振君,解放軍總政治部也盛情邀請桑振君為文藝兵排戲。冰消雪融,桑振君終於重返她熱愛的教學崗位。

11、功成身退,主動讓賢

1980年,河南省舉辦豫劇流派匯演,邀請桑振君參加。剛復出不久的桑振君對這次豫劇界的盛事十分重視,不顧女兒正在準備結婚,以鄭州市豫劇團為班底,加緊排演《對繡鞋》。可就在《對繡鞋》即將排成時,桑振君突然接到組委會的通知,說是“因資金緊張,此次匯演不再邀請外省演員參加了……”對這件事,陳素真等人都表示很不公平,桑振君卻處之淡然。

這次匯演,評定了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為豫劇“五大名旦”。桑振君雖然被擯除在外,但在廣大觀眾的心目中,她無疑也是“名旦”之一。 1981年,邯鄲地委領導說動桑振君出山,擔任蜚聲全國的東風劇團團長。桑振君就任不久,為了鍛鍊隊伍,帶領東風劇團到她的第二故鄉許昌演出。

聽說桑振君要來,許昌的觀眾沸騰起來了,劇院的售票窗口,每天都排起長龍,劇團還沒到,四萬多張戲票便已銷售一空。面對許昌萬千觀眾火一般的熱情,桑振君老淚縱橫。已18年沒有演出的桑振君重新粉墨登場,先後演出了《投衙》和《打金枝》。許昌的觀眾發現,桑振君的嗓子雖然有些塌了,唱腔大不如以前,但嚴肅認真的態度和高超的技藝還是令人驚歎。整個演出期間,熱愛桑振君的觀眾依舊如痴如狂,劇場裡不時地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在劇團駐地,前來登記請桑振君吃飯的幾十家單位和個人,聚成了團,排成了隊。

從河南返回邯鄲後,桑振君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應該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堅決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向地委領導極力推薦她的兩名得意弟子牛淑賢和胡小鳳分別擔任東風一團、東風二團的團長。1985年,已退居二線的桑振君應崔蘭田的邀請,作為安陽劇團的藝術顧問隨團來到豫東商丘一帶。豫東地區是桑振君得以成名的地方,每到一處地方都受到熱烈的歡迎,桑振君也被家鄉河南人民的質樸熱情深深感動,已不再演出的她多次登臺亮相,和熱愛她的觀眾見面。桑振君離開豫東將近40年,可那“斷了煙斷了茶,也要聽桑振君唱《投衙》”、“三天不吃飯,也要看看十二萬”的民諺還在流傳。

桑振君從豫東返回邯鄲後,原邯鄲市市長郭慶餘親自出面,請桑振君收邯鄲市春燕豫劇團的苗文華、郭英麗為徒,傳授她那源自祥符調的字乖韻巧、聲潤音甜的桑派藝術。 苗文華是桑振君的關門弟子,主工青衣、閨門旦,河南西平縣人,1965年出生,1979年考入西藏藝術學校豫劇班學藝,後轉入河北省藝術學校邯鄲豫劇班學習。在校期間,苗文華相繼學演了《秦雪梅》、《大祭樁》、《斷橋》等傳統劇目,加上豫劇皇后陳素真親授《洛陽橋》、《拾玉鐲》,使她獲益匪淺。桑振君收下苗文華後,因材施教,從吐字開始輔導,拓寬她的嗓子音域,打開她的喉、口、鼻、腔等各個部位的共鳴,教給她規範的姿勢,一盤磁帶中的五、六段戲,整整教了一年有餘,終於使苗文華藝術水平突飛猛進,形成了與祥符調一脈相承的樸實清新、細膩俏麗的獨特風格。

在20多年的從藝經歷中,苗文華成功塑造了秦雪梅和《大祭樁》中的黃桂英、《打金枝》中的國母、《虎符》中的如姬、《朝陽溝》中的銀環等幾十個栩栩如生的舞臺形象。曾三次獲得河北省戲劇節演員一等獎,兩次榮獲河北省文藝振興獎,並獲得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表演獎,四省十四市豫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一等獎。

讓豫劇紮根河北邯鄲,遲來的“豫劇六大名旦”——桑振君(四)

苗文華天賦佳喉,扮相俊美,做工細膩,唱腔甜潤,勇於探索,棄舊圖新,在邯鄲市東風豫劇團脫穎而出,成為領銜主演。新千年伊始,苗文華攜優秀傳統豫劇《打金枝》、《對繡鞋》和《大祭樁·路遇》等摺子戲,以及大型新編歷史劇《虎符》進京角逐梅花獎,贏得首都專家評委極高評價,以排名第一的佳績奪得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桑振君在邯鄲從事教學活動近40年,辛勤的勞動結下累累碩果,東風劇團的演員中,有3人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5個成為國家一級演員,12個成為國家二級演員,這樣整齊優秀的陣容,在全國的地方劇團中,十分罕見。 桑振君的弟子中,胡小鳳、牛淑賢、苗文華、趙貞玉、郭英麗、馬豔青、李素芹等一大批中青年藝術家,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豫劇北派藝術”已在全國叫響。

12、遲來的“豫劇名旦六大家”

2000年8月25日,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文聯、河南省藝術研究所、河南省戲劇家協會、邯鄲市文化局在鄭州河南飯店聯合舉辦了“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桑振君從藝66週年暨桑派藝術研討會”,200多位領導和專家名人參與盛會。

研討會上,有關領導和專家給予桑振君高度評價,一致認為她是一位久負盛名、深受人民群眾愛戴的老一代豫劇表演藝術家,在長期的舞臺藝術實踐中,融匯了豫劇祥符調和河南墜子的精華,不斷探索創新,獨闢蹊徑,創造了偷、閃、滑、搶和離調的演唱技巧,是戲曲藝術的一絕。

大家總結桑振君的唱法是委婉細膩、字乖韻巧、聲情並茂、百句不竭,形成俏麗精巧、高雅優美的藝術風貌,具有自己特色鮮明的藝術風格,為豫劇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是當之無愧的“豫劇名旦六大家”之一。時任河南省文化廳廳長的孫泉碭深情地說:“把桑振君的名字和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豫劇大師的名字並列起來,可以說是對歷史和現實的尊重,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會後,孫泉碭特意對桑振君說:“你離開河南三十多年,河南人民對你的演唱藝術非常欣賞,殷切期望你在河南選幾個弟子,把你的桑派藝術在河南流傳下來。”按照孫泉碭的要求,桑振君經過認真考察,先後選定了河南省戲校的宋鳳麗和許昌豫劇團的主演常俊麗為她的關門弟子。2001年12月,孫泉碭等親自主持,舉辦了隆重的拜師儀式。

2004年7月9日7時,一代豫劇大師桑振君在邯鄲與世長辭。一年後,在河南省會鄭州,河南電臺戲曲廣播、河南英協公司舉辦的“週末大戲臺”中,特別推出了桑派經典劇目專場演出,桑派傳人苗文華、趙貞玉、劉伯玲、常俊麗、郭英麗等名家紛紛登臺演唱桑派名劇《白蓮花》、《打金枝》、《投衙》、《秦雪梅》、《齒痕記》、《對繡鞋》等,精巧清脆、搖曳多姿的桑派唱腔在中原大地上嫋嫋飄飛,歷久彌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