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紙業市場,一場大風暴就要來臨

任何一場風暴或震盪的誕生,事前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能量積聚,中國的包裝紙市場概莫能外。而在過去的8個月時間,包裝紙市場一直處於能量積聚階段,中途未作出釋放調整。這個能量的聚集過程,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國廢持續高位,或引發市場海嘯。


從1月開始,在進口外廢低至1000元/噸的情況下,國廢被人為的一路推高,從5月開始,紙價一直維持在約3000元/噸的超高位。然而,誰都知道國廢超高的原因並非供不應求所導致,而是大紙廠策略性地操控市場的一種行為。

這種極端異常的價格背後,卻是大小紙廠的零和博弈和彼此的不信任,一旦積聚到一定程度,斷崖下跌的國廢勢必引發紙價的動盪。

9月的紙業市場,一場大風暴就要來臨


2、居高不下的庫存,漸近臨界點


上半年,無論上游原材料行業如何搖旗鼓譟,漲價函始終無法落地,原因無他,需求萎縮導致原紙嚴重過剩。

受到2017年炒紙的暴利誘惑,很多貿易商囤積了大量原紙,我們很難獲得真實的包裝紙存量。但從紙包裝印刷業的訂單情況來看,2017年訂單減少10-20%,今年則急降20-30%。如果取中位數,按6000萬噸的基數來算,則預估2017年包裝紙有900萬噸的存量未能消化,2018年1-8月有1000萬噸的存量未消化。

如此巨大的原紙存量,將逼迫紙廠以價換量,通過大幅下調來緩解庫存壓力。

9月的紙業市場,一場大風暴就要來臨


3、需求加速下滑,徹底打亂了市場節奏


8月份,鑑於中秋國慶雙節很快來臨,原紙上漲預期走強,幾大紙廠趁機以200元/噸左右的優惠價出售給包裝印刷廠,以緩解庫存壓力。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儘管有大量出口訂單趕在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關稅前出貨,8月份國內成品紙需求仍然相當疲弱,價格也一再下調。

到了9月,無論是中美貿易爭端持續升級,政府重掀鐵公基熱潮,還是減稅減負,均對居民消費十分不利。隨著國內綜合要素成本不斷上漲,大量產業和訂單加速轉移,包裝紙的需求勢必加速下滑,這恐怕會徹底打亂大紙廠控盤紙業市場的節奏。

9月的紙業市場,一場大風暴就要來臨

2013-2018年瓦楞紙價格趨勢圖

4、紙價持續高位不可持續,可能引發下調

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對美元大幅貶值,政府加大基建投資力度等,使得包括大宗材料在內的商品面臨巨大的通脹壓力,紙價持續大漲的概率很大。但當前的貨幣政策對消費並不友好,出口面臨關稅壁壘,內需面臨消費降級考驗,小編認為短期內紙價下調的可能性相當大。

9月的紙業市場,一場大風暴就要來臨

5、人民幣匯率貶值或成最後一根稻草

有經濟學者指出,中國過去十年的經濟繁榮,主要是靠天量貨幣超發來推動,事實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估值已經嚴重高估。今年前8個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下滑了20%,即便不考慮大量資本轉移,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匯率仍然有很大的回調空間。

當前,大型紙廠憑藉進口外廢的絕對成本優勢,通過抬高國廢價格的方式,一方面獲得高額壟斷暴利,另一方面讓中小紙廠逐漸失血並退出市場。但人民幣匯率的超預期貶值,中國對美廢加徵20%的報復性關稅,正慢慢消耗大紙廠的成本優勢。因此,如果人民幣匯率繼續下行,不排除大紙廠以閃電式降價的方式,提前進行清場。而這個時間點,很可能就在9月。


當市場進入縮量階段,一場腥風血雨是不可避免的,而這場由大紙廠發起的對紙業市場進行的清場式洗牌,同時也會觸發下游包裝印刷行業的洗牌潮。因為原材料供應鏈給出的選項只有兩個:

有足夠現金流的可以買到價格非常便宜的紙,沒有現金流的只能買高價紙飲鴆止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