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海外」「出海」啓示錄(深度)

「諾亞海外」“出海”啟示錄(深度)

微信公眾號搜索關注:【諾亞海外房產】

在房地產調控持續、金融監管從嚴的背景下,國內投資者——尤其是高淨值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越發難以得到滿足。

據統計,2018年兩會結束之後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已有14個城市出臺樓市調控新政,其中包括“搖號賣房”、“造價禁止購房”等非常規措施。此舉表面房地產調控將持續。

2018年3月28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通過,百萬億規模的資管行業面臨洗牌。資管新規對投資者也有一定衝擊——以前錢可以放在P2P裡面,現在連支付寶都有限額了。

「諾亞海外」“出海”啟示錄(深度)

錢放在哪裡,就成了問題。

馬雲說過:“資產超過一兩千萬,麻煩就來了,你就要考慮增值,是買股票好、買債券好、還是買房地產好。超過一兩個億的時候,麻煩就大了。”

在國內如此大背景下,海外置業,是一種擁有很大發展潛力的投資方式。

1、海外資產:多元化資產配置

2011年,高淨值人群中配置海外資產的比例為19%,此後逐年上漲,截至2017年已升至56%。

對於投資者來說,進行海外置業已成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海外投資正在爆發新的生命力。諾亞後臺數據顯示,2017年諮詢海外房產的來電量是2016年的十幾倍之多。

從資產配置多遠話的角度來看,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美國,海外資產配置的比例達1/4,而中國只有3%。

2017年中國在海外房地產的投資額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502億元,較2016年增長8%。這其中,對亞洲房地產的投資額上升34%,對歐洲房地產的投資額飆升336%。

如前所述,國內投資需求的供不應求,是海外資產配置增長迅速、且前景廣闊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國人的財富迅速積累。高淨值人群的數量持續增多。數據顯示,2017年,可投資產在100萬元到500萬元的國人數量已經突破2000萬。

另一方面,國內投資方式相對單一、投資渠道相對有限。如今P2P暴雷,A股持續下探走勢……

「諾亞海外」“出海”啟示錄(深度)

2、東南亞房產:“一帶一路”引契機

2017年,中國在美國、歐洲、亞洲的物業資產投資,呈現出分化的趨勢。

這其中,對美國的物業資產投資下降64%。對歐洲的物業資產投資保持平穩。

不同於美國和歐洲,中國對亞洲物業資產的投資增長明顯,2017年上漲34%,達到125億美元。這樣的增長離不開“一帶一路”。

未來五年,在中國整體經濟和人民幣保持平穩的大背景下,中國的“一帶一路”宏偉計劃將推動中國資本流向新興的東南亞市場。

根據投資者需求的不同,海外置業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投資者更看重海外房產的附加價值,比如教育、環境、養老、移民等等。這部分投資者更傾向於購買英、美、澳、加等地的房產。其二投資者更看重升值空間,也就是海外房產的投資價值。

吳曉波在今年的跨年演講中說,要投窮國家。隨著全球製造業的新一輪轉移,一些東南亞國家,像泰國、馬來西亞,跟以前的亞洲四小龍和之後的中國一樣,面臨很大的發展機遇。

3、海外投資風險

雖然海外置業漸成趨勢,但是國人海外置業的過程中,仍有需要注意的問題。

以下24個建議贈與你。

1. 如果你是報著國內前幾年的房產收益心態來看海外置業,心想一年能不能翻個倍啊,那麼我勸你默默的關掉這篇文章,後面不要看了。

2. 如果你國內配置已充足,在如今在國內樓市估值普遍過高的當下,考慮優質的海外置業標的,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多一個籃子的雞蛋總是好的。

3.如果你的家人在海外留學或者有移民打算,那麼可以考慮購置。度假自住兩相宜,打理起來也方便。當然,不要以為只有國內有學區房,全世界各地其實都有學區房的概念。

難怪那麼多人孩子幼兒園就開始看國外的學區房,也有很多換個華僑身份回來考名校的。哎,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4. 目前國外的槓桿可能算是有優勢的,且不佔用國內貸票,這部分人群可以考慮。

5. 海外房產雖然不可能像會國內那樣突然發動,給你來個一年翻一番。但健康的租售比一直是它最亮眼的地方,當然得看區域板塊。

6.匯率有時像鈍刀子割肉,喜歡買買買的會發現現在買包包越來越貴,海外置業不動產也可以理解成囤上一堆保值的包包,本質上這算一種對沖保值。

7. 不要拿海外房產跟理財比收益率,理財拿的是本金的年化收益,而房產除了有天然槓桿在,畢竟是房產,還是永久產權的。

8. 不要看到“首付20萬就能擁有海灘酒店公寓”,“300萬就能享受超大house”這種廣告語衝昏了頭腦。

先冷靜,海外置業前請估算好你的資產淨值,外國人買房可能首付,貸款,擔保都比本土高,加上後期的稅費、律師費、維護成本需要你有足夠的存糧,有備無患。

9. 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高度城市化了,這樣的國家置業投資回報率可能不亮眼了。但為了可以享受發達國家配套,可以考慮。

10. 有一類國家叫移民國家,和國內年輕人都往一線擠一樣,移民國家也是用腳投票出來的。優質的年齡結構的人口支撐,對置業的你來說,意味著不用擔心空置率,也有充足的接盤俠好變現。

11. 現在熱炒的東南亞板塊會是第一套海外置業的好標的。便宜門檻低且未來更多常駐人口的導入加上交通軌道的建成,會是潛力股。

12. 東南亞買海景房的話,那你就得看看那地方是不是離海邊近啊,周圍配套如何啊,有沒有專業酒店管理公司幫你運營啊,不然啥都沒有隻有鳥屎怎麼出租?

13.再來說一類國家老齡化國家不點名,一切看來都很美好,整個國家沒有買房的慾望,連年輕人都很佛系,到處都是退休的老人,那這裡房子可能考慮長持用來住了。

14. 國內外都一樣,都有所謂學區和階層劃分,富人區、平民區、還有相對華人集中的社區,看自己的需求選擇社區,當然千萬記得,遠離那些治安不好犯罪率高的社區。

15.當你看到那些house連鄰居和商店都沒有,請別驚訝,這可能是普遍情況,開車1個小時去上班或者超市是種生活方式,入鄉就隨俗吧,畢竟這邊有不菲的收入和便宜的油價。

16.就算是發達國家,也有一二三四線之分,那些超級便宜幾十萬的泳池house基本就出現他們的三四線,基本只能用來住了,而一線類似紐約倫敦50萬一平也能一房難求。

17、那麼市中心的公寓那麼貴了還能不能買?跟國內一樣,交通便利配套齊全人口淨流入地方的房子永遠都被定義為好房子,就要你口袋裡能否支撐好價格了。

18.同樣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差別體現,國外的旅遊地產可能和國內各種吃土蒙灰沒人要旅遊地產有著截然不同的增值和使用命運。

19.跟著知名開發商品牌一直是個低風險高收益的技巧,這點國內外倒是蠻一致的,比如我們攪動世界川普大爺當選前就是著名的地產開發商。

20.當你確定好去哪個國家,你可能最先需要不是一個靠譜的置業顧問,而是一個有專業資質的律師,每個國家房地產的法律背景各不相同,這點很容易被忽略,當然一個靠譜的置業顧問團隊應該有這項服務。

21.買房前請算好整個成本,國內基本房貸下來就你就做個甩手掌櫃不同,國外不少地方都是有房產稅,空置稅,高額交易稅,甚至有強制定期維修翻新費用,賬本要拎得清。

22.不要相信保證收益10%以上的項目,基本上都是騙人的,理想的情況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糟糕一點就是項目黃了跑路了。

23.海外地產不代表是沒有泡沫的,不然就沒08年次貸危機和迪拜爛尾樓群的事情。

24. 如果真覺得項目不錯,不如帶著買包包的錢去實地考察下,最差也能給自己帶個包包回來。

「諾亞海外」“出海”啟示錄(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