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當代章草大家陳新亞的作品?

無心齋


陳新亞的書法傳統功夫非常紮實,而且一致恪守傳統的經典書法法度,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就是汲取了近現代書法的精華,融會貫通以後形成了自家面貌。特別是章草書法,功夫了得。


陳新亞的章草書法欣賞一要從其基礎傳統的功夫的來欣賞。其章草書法的取法直接臨摹與古代經典章草書法作品,可以說字字有來歷見法度。結字構形非常嚴謹。甚至把那種簡牘的形態造型的一些基本特徵簡化了都仍然感受到一個古樸典雅、厚重的氣息。雖然從線條的變化上和古人有異,但氣韻卻是直到古人。

從創新或自我面貌看,其章草書法有頗具新面貌,具有現代的清新氣息,風格明顯迥異的與古人。或許對王蘧常的章草有較深入的理解,能夠在出古如今中融會貫通,汲取古今經典成就自我一家,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書法以在繼承經典的傳統之上能夠入古出新,最為可貴。入古不出,必僵。出新棄古,則俗。入古出新,自是高格。

陳新亞可謂善學者。



最可貴之處還有就是能夠做到對章草書法的遺貌的神。欣賞陳新亞的章草書法作品,可以明顯的看待今草的汲取,如上圖作品,這種今草和傳統章草書法的交互融合,而且風格統一和諧,即見古人,又不是今人之風貌。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再現代一些所謂的書法大家中,有許多人在入古出新的出新過程中都拋棄了古代經典書法的面貌,雖然名曰紮根傳統,自成新貌,但實際上,卻不見傳統,而陳新亞則恰恰相反,古質今妍兼具。這或許正是陳新亞的不同凡響之處或技高一籌的地方。再這種風格取法的思路上還有劉洪彪同樣如此。

不過或許年齡的原因吧,作品中氣息不夠老辣精勁,缺少如啟功、沈鵬或張海草書那種爐火純青的熟後生的氣韻格調和氣象。包括申萬勝的草書,仍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翰墨書道


陳新亞,曾為中書協理事,草書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書協評審委員副主任,曾任全國首屆草書大展評審委員。

陳新亞大草書安靜的讓你著急,我更傾向於將他的草書看成自黃庭堅以來靜態草書的延續。

靜態草書一筆不苟,沒有火氣,以楷法做草,由於使筆用墨與平常的草書不同,所以展露出來的風神也不同。

在結體上,陳新亞將黃庭堅的放射開張型結體風格與王蘧常章草的盤曲裹束放到了一起,一個發散型,一個自足型。

人們一眼就會看到糅合的痕跡,這就是不足之處。

對不同風格的糅合僅僅取法於“他人”是不行的,還要有“我”之獨特新鮮的個性化藝術語言才會更好。

所以,陳新亞的書法還缺乏“我”的存在,雖然在某些地方小心翼翼地展示著自我,但是明顯底氣還不足,因為他的“化合”階段似乎還在進行中。






張世鋒書法課堂


鄙人認為,若要說他是當代章草大家,我是很不贊同的。

餘觀他其書寫風貌,給我的感覺是提不起神來,就像被霜打過的植物。

觀其用筆拉稀擺帶,猶如玩弄麵條搓揉過分顯擺,細觀之,些許筆法如同支木的竹竿開裂,唯恐承受不了整個架子重量。再看字態誇張得很。

若要說近代章草大家的話,我覺得康生啊,王蘧常等可謂是真正的大家,值得我們去學習。就當代章草書家,我比較喜歡吳勇的。就陳新亞的章草而言,我覺得屬於初學階段,所下功夫甚淺,薄弱很,個性太足,涉古甚少?若醉心學古,若急就章,文武帖,漢簡,月儀貼,等等。我想專研十餘年下來不至於若斯的。這是鄙人所要表達的,應該會得罪很多人,但是我覺得書法這東西每個人喜好不同,所看到的自然是不一樣,望諒解,望海涵。我只是表述我內心的想法……


風雅居書畫


陳新亞是科班出身,如同現在許多名家書法,擁有一些名頭,這些虛的也說明不了太大問題,但他擅長章草,精於手札,也是硬實力。

下面的看法,是把以上的介紹全省略掉,只單單說對本人書法字體的直接觀感。那麼可以說,他字寫得還行,但當今中國書壇寫得比他好的人,多了去了,為啥偏偏他獨佔鰲頭。這就要說到一個人對自己的定位是否準確,還有他所選的書體既要合乎現當下書壇潮流,還得有點古拙另類之氣。因此可以這樣說,陳新亞的脫穎而出,七成以上來自於他所選擇和定位的書法大師書體,他出名的由頭則完全來自王遽常,這位當代章草大家,啥意思,就是說如果沒有“遽體章草",那他只不過一個苦苦掙扎的一般書法家而已,他是借力討巧,攀附在了巨人的肩膀旁,而他自己的東西並沒有多少。下面可以對比一下。前面是王遽常大師作品,下面是陳新亞作品。可以看出就是臨摹的象"遽體"而已。區別有沒有,有,那就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把小陳同學的比一邊去了,王老字體剛勁如鋼筋,筆力雄勁如摩崖碑刻版,雄厚豪邁,氣勢奪人,而陳的字,感覺清新倩弱,力度欠缺,嫰的不是一點。讓人由衷而生今不如昔的感嘆,




他出了名後,也曾努力想擺脫掉大師書體的光環,但我們可以看到,一旦他想擺脫這棵乘涼的大樹,敢亮出自己風格個性的東西時,立刻就失去了書法作品的光彩,沒有了魅力,於是,很不心甘情願的又縮了回去。 也就是說,把這些東西放到眾多書法愛好者的作品中間,立刻就被淹沒在大海里。他就是一般的作品而罷了。雖然筆法精緻,但由於本來整篇就提筆過多,線條過細,章法結構又過於鬆散,甚至有種四不像的感覺。如圖

下面,原文摘錄一段他的書法探索感悟,基本也印證了上面對他的評述。 "所以,在很多時候我的書寫,只近乎“抄書”而已,甚至很多時候我會故意安排自己:今天你仍舊抄書,不要創什麼作……幾年抄寫下來的結果,反倒覺得字之體性愈簡潔而自然,手下筆墨既生辣又圓活了,而且還感覺到自己筆下充滿了“生長性”,一月比一月漸進於我冥冥中的理想性狀,卻是過去夢想也不能到的境地;若反省之,便不難發覺:搞藝術,一旦“術”多,便少了“藝”。"

我們知道,章草實際和篆書一樣,脈絡很清晰,發展線索也很簡單,大致從索靖,皇象的正統章草,漢魏六朝時期,繁榮了一段時期,然後就被今草的強勢所湮滅,之後到了宋元明時期又被楊維禎,宋克全力支撐,又中興了一段時期,期間雖有鮮于樞,康裡巎巎等人的努力,但後繼乏人。這就要說到了陳新亞的上兩屆書法大師群體了。《以下為沈曾植作品》


於是到了近現代,由沈增植舉起章草大旗,各地書法古文字家揭竿而起,直到當代,形成了章草的四大書法流派,一是沈增植的古碑刻探索系,二是王世鏜的稿訣集字傳統系,還有高二適的瀟灑脫俗體,再就是陳新亞所宗主學習的王遽常”遽體章草“體。關於前三位有篇幅再專論,可以說是他們每個人只要能活的久一點。那麼,中國章草的書體,將會光耀史冊群英閃耀,可惜沒有如果。《以下為高二適作品》

上面大致介紹了書法史脈絡,是必須的敘述,就要說到王遽常大師的”遽體“。因為當年受其恩師沈增植教導,繼承了大師的衣缽,王遽常用了一生的時間,精研古今章草,甚至還借鑑了新出土的居延漢簡,敦煌寫經的書體,馬王堆漢墓簡,從而發展了章草,在他老人家年近九旬的時候,形成了當下見到的相當成熟的”遽體“。他老人家可以說沒有給後來者留下多少可發揚光大的餘地了,甚至連"遽體章草千字文"都寫好備齊了放著。也就是說你小陳同學借用一下我的餘光還行,想再創輝煌就免了吧。於是,就出現我們上面論述的尷尬局面,

但套用中國一句古話:"書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米芾起初也是集古字出身的,所以,我們對陳新亞的書法探索和創新保持關注,拭目以待,相信經過多年的實踐,能開創出另一片天地。


張勁逸


個人拙見所謂的“章草”就是藏頭藏尾之書!可能是體現當時書法家的一種心境之作吧!


吳巍30


陳先生的章草,主要得上海已故章草大家王遽常先生及晉人“二王”小草的韻味,在章法上柔合了重墨,枯溼的視覺效果,而行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也是我非常喜歡的當代草書書家之一。


,京口布衣


章草專書家而已,不可捧為“大家”!陳氏已重習近世王書,若為大家,必須研習古章草及古隸才可有所建樹!大家之譽,非大能者無可充任。


江仙子011


近年我寫字,與其說多不甚用心於所謂“形式”,不若說有點反“形式”。這是因為近年所讀所思,使我覺得必須將自己的筆墨歷程,再回歸到如同中上古人的平心書錄中,去體會那手筆無負擔的滋味。所以,在很多時候我的書寫,只近乎“抄書”而已,甚至很多時候,我會故意安排自己:今天仍舊抄書,不要創什麼作……幾年抄寫下來的結果,反倒覺得,字之體性愈簡潔而自然,手下筆墨既生辣又圓活了,而且還感覺到,自己筆下似乎充滿了一種“生長性”,一月比一月漸進於我冥冥中的理想性狀。如點畫簡勁,筆墨明淨。已洗去昔時作章草時的連綿與鼓弩;筆下早先於大篆、魏碑所下的功夫,也磊然如水落石出,不變法而法自有,這是過去夢想也不能到的境地。若反省之,便不難發覺:搞藝術,一旦“術”多,便少了“藝”。所謂“大巧若拙”,老子是否也從這類似情況找到感覺的?——陳新亞

1962年1月出生於湖北蘄春。1983年畢業於湖北師範學院中文系。滄浪書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湖北省文聯委員,省書協主席團成員,草書委員會主任。全國書法展評委。第五屆中國書協理事,曾任書法報社副總編輯、《書法報》執行主編。2007年歸居蘄山中,改號木瓜。耕讀自適。曾出品中國美術館“第二屆當代名家書法提名展”等;2013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全國“三名工程”50家。有黃庭堅松風閣詩帖手批本, 《急就章》《月儀帖》《十七帖》等臨習光盤等多種,及與人合著數種出版。





無心齋


新亞先生一直在精進!


印秦


我喜歡行楷,行書,草書!章草我本就不喜歡,不管他多大的名家也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