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玲:「網際網路+」與未來五個下一代業態

點擊上方“阿里研究院”免費訂閱

導語

信息和其他的產業交融的時候,便成為傳統產業變革的引領性力量,從重塑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組織形態演進、改變產業市場結構、提升產業市場績效和調整企業組織形態等緯度,深刻影響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組織演進。形成五個下一代業態,即下一代製造業業態,下一代貿易業態,下一代服務業態,下一代農業業態,下一代大數據集成協同與市場交易業態。

未來大數據的存儲,大數據的交易,數據的生產和數據的分析,數據產品的生產和增值,直接交易數據可能將成為一種趨勢,形成巨大的交易市場,數據將從儲存、應用轉向市場交易要素稟賦,誰佔領了數據協同集成和交易的高端,誰就能創造巨大的數據消費需求。

陳文玲:“互聯網+”與未來五個下一代業態

互聯網與“新實體經濟”

陳文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非常榮幸受到邀請來參加今天的會議。我記得2007年3月3號,在上海東方藝術館龍永圖先生主持的“現代零售高峰論壇”,阿里巴巴被評為10大成功商業案例之一。我當時是作為點評專家,正好挨著馬雲坐。當時阿里巴巴只有24億的銷售額,我問他未來的目標是多少?他說是要超過沃爾瑪。沃爾瑪剛剛評過,有將近5000億美元的銷售額,是現在阿里巴巴的59倍。那麼未來5年阿里巴巴的目標是什麼?馬雲最近又放出話,說是未來5年銷售目標要達到1萬億美元。正好是排在世界首位的、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沃爾瑪的1倍。

新經濟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爆發力?當代的經濟到底發生了什麼樣重大的變革?我們不僅要看現象,更要看實質;不僅要看這些發生在市場上紛紜複雜的變化,更要看它的理論內涵。當代的世界經濟,我認為形成了兩種基本經濟形態,一種是實體經濟,一種是虛擬經濟。互聯網把這兩種經濟形態連為一體,形成了一種新實體經濟。

我今天主要的觀點就是:不要把互聯網認為是虛擬經濟,它是用這種技術手段引發了實體經濟的變革,形成了一種新的實體經濟形態。而這種新的實體經濟形態,是虛擬經濟、實體經濟兩大經濟形態的鏈接。

當代世界經濟呈現出新經濟形態。世界經濟從以實體經濟為主體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共同構成的信息文明時代,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技術基礎、經濟基礎、社會形態和上層建築都在經歷著一場偉大重塑,共同構成了信息化時代下的經濟社會大變革。舊有的體系、規則、價值觀和經濟形態正在動搖和演化,新的體系、規則和經濟形態正在重建或生成。

互聯網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這項20世紀人類的偉大發明,它不是以往的單項技術革命,已經滲透到世界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活各個角落,改變著人類社會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運轉方式,加速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步伐。

前三次革命都是技術性的革命,它引發人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變革;那麼這一次革命,是一項綜合性的、滲透性、爆發性的革命,它是以技術革命帶動整個社會變革,使人類社會上歷次革命得以延續,得以提升,它的作用和它的滲透力遠遠超過了前幾次科技革命。互聯網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它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陳文玲:“互聯網+”與未來五個下一代業態

前三次革命都是技術性的革命,互聯網作為這樣一場革命,而且引發了這麼大的變化,我覺得它從整個世界新經濟角度形成了四大變革:

第一,經濟形態方面形成了兩大經濟形態,而互聯網把它們鏈接。剛才我已經談了這個觀點,這裡不再贅述。

第二,從世界經濟的表徵來看,形成了一種網狀形態,不管是互聯網還是物聯網,還是我們實體的公路網、鐵路網、港口網、店鋪網,更多的經濟存在變現為一種網絡狀態的存在,這就使人類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發生了非常大的變革,是在這種網的狀態下,用網的鏈接把人類的社會活動和生產活動變成了經濟活動的主體。

三,互聯網改變傳統業態將成為泛在。信息和其他的產業交融的時候,便成為傳統產業變革的引領性力量,從重塑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組織形態演進、改變產業市場結構、提升產業市場績效和調整企業組織形態等緯度,深刻影響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組織演進。

形成五個下一代業態,即下一代製造業業態:其主要特徵是智能化、柔性化、服務化、即時傳輸、流程再造;下一代貿易業態:E國際貿易與其他貿易形式並存,併成為主要貿易方式;下一代服務業態:服務智能化、需求個性化、移動互聯網成為消費主流;下一代農業業態:訂單生產、信息可追溯、農業電商成為主渠道;下一代大數據集成協同與市場交易業態:大數據存儲、大數據交易與消費、數據生產和增值。

第四,互聯網使產業存在的狀態上,形成了一種鏈狀的狀態,使得製造業不是原來的一條生產線,一個工廠,或者某幾個工廠的疊加,而是沒有任何產權關係的產業鏈的鏈接,價值鏈的鏈接、服務鏈的鏈接,還有信息鏈的鏈接。而它之所以能成為一個鏈,就是因為在現代流通中,信息作為一種要素稟賦進入流通,成為流通中最大的變量。

信息的使用次數與任何商品不同的一個規律是什麼呢?其他的商品,當它完成交易過程被消費的時候,就走到了它的終點;而信息進入流通,它被使用的次數越多,消費的頻率越多它的價值就越高,信息的價值是隨著它被使用的價值、流通的頻率而增加的。

因此才把若干的製造業變成一種鏈狀的存在,才有不同國家產業鏈的組合,不同區域服務鏈的組合,覆蓋全球的信息鏈的組合。在這種鏈狀裡面才有可能產生價值的鏈條,你在這種價值鏈中是高端,那麼你就是高智能的、高技術的、高回報的。所以一個企業的發展取決於它在這個鏈上的地位如何。

未來互聯網會產生下一代製造業的業態。現在有了“德國的4.0”,有了美國的“互聯網工業”,有了“中國製造2025”,而且去年年底中德兩國簽了一個共同的協定,就是共同推進製造業的智能化,對接製造業,“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製造4.0”。我想“中國製造2025”,到2025的時候就是整個製造業業態發生重大變革的時候,那麼製造業一定是智能化的,一定是柔性化的,一定是即時成書,一定是通過流程再造,全過程服務化的。

第五,互聯網會產生下一代的貿易業態。阿里巴巴提出來“E國際貿易”,實際上就是跨境電子商務用於國際貿易。大家知道,國際貿易有一般貿易、加工貿易、小額邊境貿易,還有原來我在國務院研究室做義烏調研的時候,提出的採購貿易,這4種貿易形式是當前主要貿易形式。未來最有生命力的我看是“E國際貿易”,2015年底的時候,李克強總理在河南省接待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元首,召開了與中東歐16國國家的會議,期間他到鄭州市視察了鄭州跨境國際貿易的試點。

1月份國務院剛剛出臺了在12個城市進行跨境國際貿易的試點。所以,我覺得下一代的貿易形態,像“E國際貿易”這種貿易方式的增長速度,一定會大大高於其他4種貿易方式的增速,逐漸會成為一種主要的國際貿易方式。

第六,互聯網+會產生下一代的服務業態和農業業態。服務業態的智能化、需求的個性化、移動互聯網化和基於這種移動終端消費需求,決定消費市場的集成,這將成為消費的主流方式。下一代的農業業態也會發生非常重大的變化。農業會形成訂單農業,會使我們的食品安全成為業態革命的方向,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全過程信息的透明化和可追溯體系,將使農業業態發聲革命性變化。農村電商將成為農民買、賣的重要流通通道。

第七,互聯網+還會產生下一代的數據集成、協同的新業態。一開始是互聯網,然後是數據集成,後來發展到雲服務、雲計算,我們現在也統稱叫大數據。那麼未來大數據的存儲,大數據的交易,數據的生產和數據的分析,數據產品的生產和增值,直接交易數據可能將成為一種趨勢,形成巨大的交易市場,數據將從儲存、應用轉向市場交易要素稟賦,誰佔領了數據協同集成和交易的高端,誰就能創造巨大的數據消費需求。

前一段時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接受國務院委託對長江經濟帶戰略進行第三方評估,在我們國家最偏遠也是原來最落後的省份——貴州的貴陽,我們看到了大數據基地,看到了大數據交易中心,年交易額已經超過百億。阿里巴巴的後臺、騰訊的後臺、百度的後臺,十幾個最大的數據服務商的後臺處理器都在貴陽。所以,我覺得大數據的集成和數據的交易,將使大數據的業態發生非常大的變化,而不是我們現在一般的數據處理。

“十三五”期間國家做出了規劃,將來互聯網和新實體經濟,它們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係,互相推動新實體經濟發展。我覺得將從五個方面形成“互聯網+”下的新實體經濟:

第一,會把現實的購買力和潛在購買力發掘出來,滿足既有購買力的基礎上發掘潛在的購買力,用供給端的改革創造未來新的消費能力。現在中國有6.68億的網民,其中用移動互聯網的已經4億多接近5億。城市的網民比重已經達到72.5%,農村的網民比重達到27.5%。到2020年,寬帶網絡會實現城鄉的全覆蓋。行政村的通網絡的比例將超過98%,其實也是廣覆蓋,基本上是100%。

互聯網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第二個新實體經濟的表現,也就是說它的趨勢:新基礎設施、軟性設施將成為未來最大的需求。大家知道中國現在基礎設施超強發展,形成了高速公路網、鐵路網、機場群、港口群。

前十大港口其中有8個是中國的;機場群形成了300多個機場;高鐵形成了四縱四橫格局,連貴州這樣的地方都已經基本上實現了高鐵連通。未來這種有形的、屬於基礎的硬的設施基本投資飽和之後,我認為最大的基礎設施是這種軟性的基礎設施,是剛才說到的雲(服務)、網(就是這種新經濟形態的網絡化的分佈)還有端(移動終端)。新的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將是將來需求的最主要的方向。

第二,新的基礎設施的軟性需求,會是未來的方向。首先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決定,我們國家在新舊功能轉換中,新常態下把創新發展作為第一動力,把創新發展放在一切工作的核心地位,這是五中全會提出的。圍繞這個創新國務院已經出臺了關於“互聯網+”行動計劃,關於“互聯網+金融”,關於大數據行動計劃,關於“中國製造2025”、關於“寬帶中國戰略”正在部署發展第三代、第四代移動通信,在全國推進三網融合。所以,這是國家大的戰略。另外還有巨大的需求潛力。現在的互聯網雖然是上下需求快,但是從全世界比較來說,我們互聯網的滲透率還比較低。

陳文玲:“互聯網+”與未來五個下一代業態

根據世界互聯網統計機構的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2月份,第二季度,互聯網在我們國家的滲透率,才是49.5%,還低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所以我們要提高互聯網的滲透率,真正成為一個互聯網強國、一個互聯網大國,這種是需要基礎設施支撐的。我國互聯網硬件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處於世界的中下水平,和烏克蘭、菲律賓的水平差不多,還不掌握著互聯網關鍵基礎設施,最大的後臺服務基礎設施在什麼地方?在美國。我們的後臺服務能力遠遠比不上美國,所以有巨大的潛在的需求。

第三,新實體經濟,在製造業的新經濟形態會產生巨大的發展空間。傳統的集中式、大規模的生產方式將走向大規模的個性化、定製化的製造里程,若干個個人組成了一種市場的集合。我在佛山調研的時候,發現原來的傢俱是先生產,在十幾公里長的傢俱市場展覽銷售,然後你去購買。

現在“互聯網+”的傢俱生產,是成立若干個設計中心,成為一個平臺經濟,那麼這個設計中心可以請你自己設計,設計師設計,國外設計師設計,他有云服務提供的大數據(包括全國,特別是周邊地區的主要樓盤的、主要住房戶型),你告訴他在哪個樓盤,他馬上可以給出傢俱的設計圖,如果不滿意還可以請人設計,你也可以自己提出設計思路。

在這個過程中服務是免費的,但是一旦形成了這種固定的需求,它的商業定製就開始,這種定製就是由商業中心代消費者進行的。那麼這種“互聯網+”的模式就變成了傢俱生產的一種新的業態的變革。所以互聯網將改變原來柔性的矩陣化管理方式、垂直化的管理方式,會形成信息化的、即時化的管理。

陳文玲:“互聯網+”與未來五個下一代業態

互聯網革命對我國製造業的影響將是巨大的。不僅包括“中國製造2025”的技術平臺,包括變革製造業的生產方式,大規模定製,工業4.0,也包括創新制造業商業模式,原來是批發零售然後到消費者,現在有很多的是製造業到消費者,沒有中間環節。研究流通,經常認為流通是社會分工的,但是這種分工的成本正在被互聯網信息,在製造業的先導給替代,它會促進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融合和重構。所以網絡化、鏈狀的、去中間化的生產管理和商業模式,在製造業將會誕生。

第四,新的實體經濟在國際貿易和現在流通的業態變化方面表現也會非常突出。通過改變信息獲取、產品展示、市場鏈接的方式,推動整個社會向新一代國際貿易和現代流通體系加速演化,我想它的演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線上線下流通的立體化和混沌化。

二是形成若干個新型公共服務平臺,或者叫準公共服務平臺。比如說像阿里巴巴,像京東,像若干個這種信息化的服務平臺,它們都帶有點準公共平臺的性質。因為平臺雖然是最大的,成交額是最大的,但是成交者是分散的,它是為若干個在平臺上、加入這個平臺的若干個群體或者是個人提供準公共服務。為什麼要支持“互聯網+”?在新的經濟體制下,新經濟要研究新的經濟規律,我們能不能用傳統經濟理念管理新經濟呢?我認為是不能的。比如在傳統經濟條件下,成交額如果算到一家頭上就是壟斷。但是新經濟情況下,是一個大的公共平臺,是若干消費者、交易者成交,它帶有公共平臺的形式,所以我們的理念和管理必須隨之改變。

三是場景化、社區化、移動化,並且移動化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阿里巴巴光棍節成交912億,數字是巨大的。其中移動互聯網,就是手機下單的佔68%。所以將來這種場景化、社區化、移動化可能要決定零售業態的變革。

第五,服務業態變革加劇,體現在酒店、餐飲、醫療、健康、養老各個方面。新經濟的調整下經濟進入新常態。不是說進入新常態就意味著我們經濟要走下坡路,而是意味著我們新舊的經濟形態會發生變化,經濟的新舊動能會轉換,經濟的新舊的規則要替代。我覺得尋找新動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挖掘新的增長潛力,創造經濟發展的更大的空間,就是我們在座的各位的共同責任。

(注:本文根據陳文玲在2016新經濟智庫大會的發言整理,內容有刪減。)

陈文玲:“互联网+”与未来五个下一代业态

官方網站 洞察數據 共創新知www.aliresearch.com

微博:@阿里研究院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阿里研究院

陈文玲:“互联网+”与未来五个下一代业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