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小學生們學習趣談

民國時期的小學生們學習趣談

與當下的課本相比,民國時期的語文課本似乎洋溢著一種開放的精神,有些問題並不設置惟一正確答案,以引導小學生主動探討問題。

比如1932年出版的《新選國語讀本》第一冊,有篇課文叫《兩個疑問的信》這樣說,“平之:先生時常對我們說,進退要守秩序,應對要有禮貌。但是也有人說,秩序,禮貌,是束縛自由的東西。照你看來,究竟應該怎樣呢?”這樣的問題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深了些,但這種尊重小孩子,並鼓勵他們進行討論的平等思想很不錯。

教認字的課文,多是把生字串成一串,像優美簡短的生活小詩,朗朗上口。譬如——

臥室內,有火爐,爐中燒炭,火漸盛,炭漸紅,一室溫暖。

民國課本:學生必讀《言文對照 新式初等論說指南》

某篇課文叫做《自立》,劈頭就是——

凡物,莫不有死。草、木、鳥、獸、昆蟲,有朝生而暮死者,有春夏而秋冬死者,有十年百年千年而死者。雖有遲速,相去曾幾何時?唯人亦然。

看得很震撼。這是民國二年至九年版的高小第二冊的第四課,想象那些穿著臃腫長棉袍的孩子,在先生的指揮下,用脆脆的童音齊聲念——凡物,莫不有死……

毛筆字歪歪斜斜:“狼心狗肺雞肝子。。。。。”

許是捱了先生的打,憤憤中以洩恨,好比我們當年寫的:“打倒某某。。。”之類。

用鉛筆畫著蹩腳的大公雞,怕是上課走神的作品。

還有些怪怪的字母,想必是英文啟蒙,看來課業也挺重的。

左邊還寫著論語裡的一句話,“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應該是缺乏現代作弊手段,而辛苦抄上,以備當堂背誦罷。

有一本山西省1937年編的國語讀本,第一課便是《愛國歌》——

“國家興與亡,匹夫均有責。莫為亡國奴,受他人鞭策。國亡無所託,何有於我身。。。。。”

民國課本:學生必讀《言文對照 新式初等論說指南》

民國十二年的《新學制國語教科書》,有篇《小孩子打鳥》——

一個小孩子,手拿一根竹竿,站在樹下打鳥。鳥飛起,樹上的葉子落下來,落在小孩子的眼睛上。小孩子把手一放,竹竿打下來,打在小孩子的頭上。

下面這本《小學作文百法》,由上海廣益書局出版。

在語言上,30年代後的課本逐步普及白話。第一冊裡有一篇例文如下:

“秋風起,天漸涼,暑假已滿,校中開學了。主任汪老師,叫我把暑期的經過敘出來;我就握管寫在下面:

假後休息一星期,就到校內去補習;午後炎威逼人,校中也沒有課;只聽得人人都喊著熱呀熱呀。我不願和一句調。卻約了同學去找有一位的生活做;像著棋啦,釣魚啦,擊乒乓球啦,合奏絲竹啦,覺得炎威逼我們不得。

那些已成陳跡,至今還戀戀不捨著,可奈光陰一去不來呢?”

還附有評語:“敘假滿入校,並作記得由來,為下文追敘張本。敘追想,與首段相應,便把前後打成一片;末句反詰,很有神味。”

哈哈,當時小學生暑期生活,似乎與現今別無二致。放假一星期,便去補習班聽課去了。中國家長對教育的投入,千百年來始終一貫。看來新東方想成為百年老店,也不是沒有可能。

民國課本《國定最新滿語仿影》文教部審定

民國十三年的《新小學教科書國語讀本》第四冊,某篇叫做《多了一根骨頭》——

先生說:人的身體上,一共有二百零八根骨頭。一個學生說:我有二百零九根。教師忙問:什麼理由?學生說:昨天吃飯,嚥了一根魚骨頭下去了。

今天讀來,這更像某個好玩的校園笑話。當時的孩子們唸到這課,也一定鬨堂大笑了!

民國27年中學外國地理教科書

民國35年的初級小學算術課本

1949年初級小學適用臨時課本--算術

1949年初級小學適用臨時課本--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