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前幾天在一家潮汕小館子,吃到這麼金燦燦一盤小貝殼:

殼極薄肉極小,卻每一粒都肥嘟嘟的圓潤喜人。和著鮮香醬汁一枚一枚地吮,最後忍不住把半盤都掃到碗裡獨佔——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畢竟農曆七八月份,正是薄殼最肥美的時候,不吃個過癮怎麼甘心?

回家還是覺得意猶未盡,忍不住買一斤回來,自己炒了一盤,一個人優哉遊哉吃完。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小海鮮這種東西啊,就是看起來很厲害,吃起來超美味,做起來比番茄炒蛋還簡單。

想吃嗎?來吧,這個菜譜三分鐘就能講完。

* * *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兩位嘉賓,啊不,食材:

薄殼

薄殼,學名尋氏肌蛤。它是潮汕人最愛的海鮮之一,成片生活在廣東沿海灘塗上。名字即特點:殼薄。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當令的時節,廣東的菜市場十幾元就能買到一大袋。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買不到,可以拜託萬能的淘寶(當然,價格就得翻番了)。

金不換

這是一種香味奇異的葉子,以多個名號行走江湖:在潮汕叫金不換/金骨換,在福建叫九層塔。如果你都沒聽說過,那它的大名“羅勒”總該知道吧?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金不換是這道菜無可替代的靈魂,在廣東買薄殼,很多商家會附送一些。如果你家附近的菜市場沒有,那麼去生鮮APP或進口超市找“羅勒”就好。

原料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薄殼……500g

金不換葉片......10-15g

大蒜......2-3瓣

香蔥......2根

生薑..…2-3片

生抽……30ml

魚露……20ml

白糖……6-8g

買回來的薄殼,可不能心急下鍋直接炒。要先在水裡浸泡,讓它吐沙,行話叫“養”。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水也有講究:如果在市場買薄殼,可以跟攤主要一袋海水;如果是網購來的,那就以一升水30克鹽的比例配鹽水來泡。反正別用淡水,它們會想不開的。

一般薄殼買回來要“養”十二個小時,才能把泥沙吐淨。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你可能都想象不到這麼小的貝殼能藏多少沙子

吐過沙還沒完,得再進行一輪篩選。和其它蛤蜊一樣,開口過大代表薄殼已經死翹翹,不能吃,要丟掉。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左邊這樣的還行,

開口到右邊這種程度就已經涼透了

薄殼小海鮮做得好吃的秘訣:大火高溫快炒,留住鮮味。但這樣留給你操作的時間會很短,為了避免手忙腳亂,我們先把醬汁調好:

醬油、魚露和糖調成一碗備用,時機一到,直接往鍋裡淋就行,穩穩不出錯。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醬汁鹹淡按個人喜好來,想配粥下飯的,多加些生抽,額外再放點鹽;想空口吃來消磨時間的,可以調淡些嚐嚐味道。愛吃辣的,還可以再放一勺辣椒醬,特別香!

* * *

先把鍋燒熱之後倒油,然後,就是家常炒菜的日常操作:

蔥薑蒜丟進鍋裡爆香。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放入金不換,簡單翻炒兩下。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趁葉子變軟之前,把清理乾淨的薄殼倒進去。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不斷翻炒二十秒後,你就會發現它們紛紛開口。這時淋入調好的醬汁,迅速翻炒,大約在在一分鐘內,鍋裡的薄殼都會完全打開。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到這種程度,就可以關火裝盤啦。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再點綴一片鮮羅勒葉,擺盤頓時生動起來

夏末微涼的夜裡,抱著這麼一大盤邊磕邊看電影,吮著玲瓏鮮甜的肉,喝著冰涼冒泡的啤酒,不一會兒,被吃幹抹淨的貝殼就堆成一座小山:

這種脆薄小貝殼,正是又肥又美又好吃的時候

說個題外話:薄殼在福建也叫海瓜子,但江浙人熟知的粉白色海瓜子,和它又並不一樣。原本也想買點海瓜子來炒,但最近捕撈量少,價格實在貴得驚人,只好下回再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