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古代的祭玉(一)

玉璧是古代礼制活动中使用的器物,主要用于祭祀活动。礼仪中的一切玉器称为玉礼器,而其中的璧、琮、圭、璋、璜、琥这六种玉器,合称为“六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古人以玉的颜色和形制,来配合阴阳五行之说,从而产生祭祀天地四方的礼器。仪仗器是在重要场合中执以示权威,保持统治者的尊严。

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尔雅•释器》:“肉(器体)倍好(穿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根据中央孔径大小分为璧、瑗、环三种。从考古发现看,古人没有严格规定,因此我们把宽边小孔的称作璧,而窄边大口径的称为环,一般不再用瑗这个名称。

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璧

玉璧:古代的祭玉(一)

双联玉璧(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早在新石器晚期出土了不少玉璧,东北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出土双联玉璧或三联玉璧,玉质多为青玉。这种联璧形制,其他地区不见。长江流域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玉璧上还出现了早期的原始文字。

新石器石器玉璧的共性是尺寸较大,一般直径在一尺左右。制作不规整,璧体厚薄不匀,内瑗厚,中央孔径小,素面无纹,打磨光亮。

这时玉璧仅具有装饰功能,还没有被赋予神灵的外衣。

商周时期玉璧

玉璧:古代的祭玉(一)

玉璧(商周) 三星堆遗址出土

商周时期玉璧成为贵族专用的礼器。这里的尺寸大小于新石器时代,直径18~20厘米,边厚0.4厘米。璧面切割平整,内外瑗厚度相同,外边较为圆角,两边对钻打孔。商代璧多素面无纹,周代大璧无纹,小璧有雕琢精美的纹饰。纹饰题材主要为龙、凤、鸟纹,刻法常用宽细线阴线加阴起阳文相结合的手法。周代纹饰弧线较多,自然流畅,动物造型柔美。如1976年妇好墓出土玉璧,商晚期三星堆出土玉璧等。

春秋时期玉璧

玉璧:古代的祭玉(一)

玉璧(春秋) 赵卿墓出土

春秋时期玉璧承周启汉,有很多精品。春秋早期,玉璧外径12厘米左右,器表饰细密阴线蟠虺纹,璧的外缘略呈扁圆状,周缘经过修磨,显得十分圆整。玉料多呈乳白色,部分有黑斑,半透明,有光泽,璧的内外缘有阴刻周线。

战国时期玉璧

玉璧:古代的祭玉(一)

玉璧(战国) 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时期的玉璧质地较佳,多用青玉、白玉。尺寸因用途而异,一般佩带的尺寸较小,径在10厘米以内;敛葬用璧和作为礼器的璧稍大,径在15厘米~25厘米之间。战国玉璧无论大小,璧体均较薄,打磨光亮。内外边缘用阴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此为战国玉璧的典型物证。

战国玉璧的纹饰丰富繁杂,前期流行的蟠螭纹、蟠虺纹、勾云纹等;后期流行谷纹、蒲纹和龙凤纹、兽纹等占据了主导地位。雕刻技法普遍运用粗细阴线相结合,视之有浅浮雕之感。雕刻阴线能刻成像毛发一样细,今人称之为“发丝雕”,被誉为粘钩玉雕绝技。动物身形扭曲,面目狰狞;谷纹、蒲纹排列整齐,颗粒小而密,碾磨得非常精细。典型玉璧有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玉璧,河北平山县中山国1号墓出土玉璧,湖北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玉璧等。

汉代玉璧

玉璧:古代的祭玉(一)

玉璧(汉) 南越王墓出土

汉代玉璧在整体风格上沿袭了战国的风尚而略有变化。玉质以白玉、青玉为主,璧的形体普遍加大,璧形略厚。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玉璧,直径54厘米,堪称玉璧之最。汉代玉璧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像明显不同,边沿加宽,立缘部面呈方形。透空和出廓玉璧在汉代大为流行。纹饰以谷纹、蒲纹、龙凤纹为主,但与战国相比,谷纹、蒲纹的颗粒大而稀疏,流行组合纹饰。饰以吉祥内容的文字,是汉玉璧的特色。总的看,汉代玉璧不及战国的精细,东汉时玉璧数量渐少,璧形加厚,立面略有弧度。东汉以后玉璧少见,零星所见以素面居多。

宋至清代玉璧

玉璧:古代的祭玉(一)

明代八卦玉璧

宋代仿古玉器兴起,仿战国、两汉的玉璧开始出现。玉璧形体浑圆,边沿呈圆形转角,不见锋棱,谷钉稠密模糊,动物纹和造型在细部有明显不同。

元代玉雕多仿唐代,一般器形较厚重,以小型居多,多系璧,供佩带用。多数只雕一面纹饰,璧形厚重,谷粒稀疏,排列无规律,刀工粗糙。

明代玉璧,数量较多,多用青玉、白玉,加工不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一面浅浮雕螭虎纹,一面仿战国的谷纹、云纹或卧蚕纹。二是尽量仿战国、两汉,明代开始出现八卦纹饰的玉璧。

清代玉璧质料极佳,以白玉、青玉为主,作为陪葬用很少,主要是用于祭天和玩赏。由于玩赏小型者较多,璧身较厚,孔较小,出现了中间带活环套的双联璧。纹饰新出现几何纹、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清代仿古玉璧十分逼真,还创造了清代特有的阔带几何纹玉璧。

从清代后期至今,玉璧逐渐没落,原因是质料较差,雕琢不成章法,只求其形,不求其工。

当代玉璧又迎来了一个新高峰,加入了现代元素和新的材质,出现了翡翠玛瑙等多种玉料制作的各种玉璧,更加丰富了玉璧的内容,也使高贵的祭天礼器走下神坛,深入到了平民百姓生活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